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分为三个阶段:量的消费阶段、质的消费阶段和感性消费阶段。在感性消费阶段中,消费者所看重的已不仅仅是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是最能体现自己个性与价值的商品,是消费的个性化张扬的阶段。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商品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追求一种情感上的满足,或展现自身形象与地位。当某种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时,它  相似文献   

2.
体验营销的三个道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社会中人们消费的观念不再停留于仅仅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相反,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新特点,引导和创造满足个性需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人们更加关心生活的质量,关心自己在心理上和精神上获得的满足程度。而体验正是这种满足的提供物。在体验经济中,企业提供的不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还提供最终体验,通过感情的力量,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消费者消费的也不再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作为家具制造业中的明星企业,宜家不但为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更通过美好体验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4.
当今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者主导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是要求满足个人的需求与期望,个性化、理性化、主动性的消费正成为一种趋势.为适应这种消费趋势,一种新的"一对一"营销方式--"定制"营销开始为许多企业所接受和采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如今的消费品市场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质量也不断改善。商品的日益丰裕结束了卖方在市场上称王称霸的历史,而代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伦理。在这个消费者主权时代中,消费者已不是生产者商品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购买那些为他们所“钟情”的商品。消费经验的积累和消费心理的健全,使得他们不再轻易地将腰包打开。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实践中,经营者越发感到把握消费者心理对于商品竞争的重要性。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变化直接支配着他的购买行为。因此,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制订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实施名牌战略 振兴我市经济发展中共赤峰市委书记许久勋什么是名牌战略?作为一名消费者,我是这样理解名牌的:市场上的许许多多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经久耐用,质量可靠的商品,消费者乐于购买,同时,对于使用大家普遍认同的好商品会令人感到光彩和荣耀;这不仅满足消费...  相似文献   

7.
贾国玺 《企业活力》2003,(11):40-41
<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购买力水平和消费同步提高,消费需求呈现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趋势。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不仅仅在于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是要求满足个人的需求与期望,实现差别消费。从共性消费向个性消费转变已成为世界营销市场的一个主要趋势。为了满足这些千差万别的个性需求,“定制营销”这一营销新理念应运  相似文献   

8.
消费品是指社会最终产品,它不需要经过生产企业再生产和加工,便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是为了家庭和个人生活的需要。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同质化趋势不断加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对于消费品的购买越来越看中其能为自身带来的情感满足。  相似文献   

9.
4 .消费者的哪些消费活动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明确规定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 ,其权益受本法保护 ;本法未作规定的 ,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这里所指的商品是指与生活消费有关的并通过流通过程推出的那部分产品 ,不论是否为经加工制作的产品或天然产品 ,也不论是否为动产或不动产 ,更不论是否为成品、半成品或原料。服务则是指与生活消费有关的 ,有偿提供可供潜在的消费者利用的任何种类的服务。可以看出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医疗、文化、教育、保险等各…  相似文献   

10.
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一定需求并在市场交易的物品或劳务。本文所指的商品限于市场交易的一定的物品。从市场角度来看,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呈现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特点。若把具备某种功能从而能够满足某类需求的商品看作是同类商品,那市场中的这类商品所包含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商品信息,它包括商品的数量、价格、名  相似文献   

11.
购买动机是指能够引导人们购买某一商品或选择某一商标的内在心理动力.产品设计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造活动,在设计中着重研究"物"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感觉及需求.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一些商品品牌迅速地崛起,很快又销声匿迹,"各领风骚三两年"已成为国内市场上一个独特的现象.笔者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做些分析: 一、产品销售对象扩大化.在品牌成长过程中,企业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售数量,不是针对目标市场销售产品,而是将销售对象扩大到全部消费群体,向所有消费者推销其产品.本来产品适用于某一消费群体,或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特定的需求,但当本不需要产品的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其产品后,就会失去对该品牌的信任,并影响到目标消费者,反而使其品牌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小,最终导致衰败.如许多保健品品牌市场寿命特别短,像三株、盖中盖等,都在其市场销售量达到高峰时,开始出现快速下滑,品牌短时间内在市场上消失,原因就是盲目扩大了品牌的销售范围,导致了品牌的夭折.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商品生产的目的和最终审判台.消费者要实现商品效用,除了支付购买价格外,还需支付其他的消费成本.社会消费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决定于消费者对可能得到的消费者剩余量的评价.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时,虽然不需直接支付公共产品的价格,但也需要付出消费成本.消费成本的高低,是决定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和对公共产品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具有重大影响.消费成本的高低,对不同收入阶层影响不同,制约着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共政策调控,应对消费成本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已成为当今信贷消费的时尚.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消费者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的档次也随着提高,靠传统的购买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银行适时推出了个人消费信贷,既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也给银行带来可观的效益,但信贷消费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应引起银行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趋向成熟和市场竞争走向饱和充分状态下,品牌营销是市场营销活动的杨心。品牌营销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形式,欧美著名企业之所以在品牌方面投入重资培养消费群体对于品牌的忠诚正是鉴于品牌是最终吸引消费群体购买的决定因素。从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和理解来看,消费者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按照自己的个性选购商品,而且往往总是购买与自己的个性和形象相一致的品牌产品。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消费者的消费不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性需要,越来越多的消费是为了满足心理性的需要,包括展示性、社会性和自我暗示的需要,满足对自我的一个展现和诠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产生,中国原有的低成本产品优势逐渐丧失,需要企业实现新的产品升级,加大产品文化附加值的生产.但是由于社会对产品的文化价值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产品的文化属性显示度不够.基于此,从消费者的心理购买因素出发,探索产品的潜在文化价值影响力,依据当前消费者对商品购买认知的程度和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以及民族自尊心之间相互联系,在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上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某件产品的评价高低与其对产品的认知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民族自尊心对产品购买的决定没有显著联系.因此不论企业大小,都应该注重产品的文化价值培养,才能推动其市场消费,带动生产与流通.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呈现出怎样的新特征?笔者从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动机、消费者的决策过程等角度分析了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从老年人购买商品的类别、购买地点的选择、购物方式的选择、购物的陪伴方式、心理需求、购买角色及广告对老年人的行为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老年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并从市场细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提出了针对老年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这对于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这里所指的商品是指与生活消费有关的并通过流通过程推出的那部分产品,不论是否为经加工制作的产品或天然产品,也不论是否为动产或不动产,更不论是否为成品、半成品或原料。服务则是指与生活消费有关的,有偿提供可供潜在的消费者利用的任何种类的服务。可以看出,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医疗、文化、教育、保险等各个方面生活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务,只要是法律允许的,均属该法保护,法律禁…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购买力不足或满足虚荣心等原因,在其判断所购买商品不存在消费风险时自愿购买;二是由于他无法鉴别所购买商品的品质真伪受到了经营者的欺骗,这时他的消费可能面临财产和人身安全的风险。在前一种情况下,可能受到损害的是生产真优产品的厂商,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受到伤害的既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其产品被假冒从而在商誉和利润上受损害的厂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目前商品文化和商品之间的流通已经打破了国家之间的界限,日益发展国际化,这也使得国际商品标识翻译变得更加的重要。成功的商标翻译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能够进一步地引导着消费者去购买商品,刺激消费者,提升客户的忠诚度,让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赢得更好地信誉。为此文章将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针对商标的翻译进行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帮助商家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