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斯一直致力于发展一种分析长期制度变迁的框架,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是诺斯对制度研究的系统总结。诺斯的结论和研究,不仅涉及到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对当今中国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而产生与变动来研究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进而指出各地区经济绩效各异的根源。在回顾诺斯理关于制度本质、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处:其一,诺斯过于简化政府对制度变迁的推动过程,忽略政府在认知、决策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其二,诺斯在以产业个案阐述制度变迁原理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3.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而产生与变动来研究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进而指出各地区经济绩效各异的根源。在回顾诺斯理关于制度本质、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处:其一,诺斯过于简化政府对制度变迁的推动过程,忽略政府在认知、决策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其二,诺斯在以产业个案阐述制度变迁原理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4.
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核心,从制度因激励机制引发入手,结合制度的产品属性,研究制度变迁的由来、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同时,以诺斯的制度变迁为中心,联系诺斯前后时期理论的发展水平,分析理论与激励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诺斯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尝试以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诠释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简称"配额制")的制度安排对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由上网电价向配额制转变的这一制度变迁中,其经济绩效取决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方向是否协调一致.结果表明,采取基于配额制的绿色证书交易这一既非激进式又非渐进式的综合变迁方式,能有效契合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短期发展特征,并有望实现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胡天天 《商场现代化》2005,(35):321-322
著名经济学家诺斯和斯科特(North and Schotter,1 990)认为,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是人类设计的制约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一种制度就是一个基本博弈中的行为均衡.会计监管模式也不例外,这种监管的实质可以归结为一项制度安排,会计监管模式的形成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参与初始社会博弈的结果,它的变迁也绝离不开重复博弈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李学艳 《商》2013,(15):321-321
20世纪八十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学派开始传入中国——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学派中代表人物科斯对产权和交易费用的见解使得人们对于经济生活中制度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之后随着威廉姆森,诺斯以及张五常等人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在企业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方便也有了一定的建树。本文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派核心观点的整合,来谈自己对制度的全新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8.
朱先平 《商》2014,(34):232-232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视野交互融合的产物,新制度经济学在很多问题上已经越出传统经济学视野,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层面上开展制度研究。时至今日,制度变迁理论对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分析模式日趋完善,这一综合性的分析模式可以这样理解:在现有制度条件下,由于内部内生变量或外部外生变量的因素作用,组织内部利益失衡,各类主体由于意识形态的同质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实现一定的偏好(利益或价值),开始以自身的资源为手段进行博弈,进而产生的各种合作或不合作关系,最终各方主体达成共识,组成行动集团,利益均衡分配或价值公正得以实现,完成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征信制度的建立.介绍了征信制度及制度变迁的涵义,认为征信制度不仅是一种制度变迁,而且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0.
《商》2013,(15)
制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以凡勃伦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派、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和马克思均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研究方法论、产权制度理论与企业理论三个角度,对这三种宏观制度理论进行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汪文慧 《商》2013,(15):323-323
制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以凡勃伦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派、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和马克思均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研究方法论、产权制度理论与企业理论三个角度,对这三种宏观制度理论进行筒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的方式一般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我国的制度变迁实质上是政府主导下的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方式.一个完整的制度变迁过程必然采取政府主导的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以诺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从微观企业层面看,经济增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微观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中国的市场化转型本身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制度对企业微观生产率和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我们发现,(1)制度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改善提高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微观生产率。(2)制度可以使投入要素更多地由低生产率企业流动到高生产率企业,从而改善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减少资源误置现象。  相似文献   

14.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从制度非均衡向制度均衡转变的制度变迁.这场制度变迁的特点之一就是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种渐进性体现在变迁顺序的选择、对外开放、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等诸多方面,这是我国制度变迁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这种渐进性,也成为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与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是在既定制度下研究人力资本形成的模式,忽视了制度变迁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对于正处于制度变迁阶段的国家而言,深入研究制度变迁中的人力资本形成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出,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模式的基本逻辑是,管制放松导致市场化,市场化又促进了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其基本特征是,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市场约束为机制,社会网络为条件,人力资本投资为主渠道.这说明制度变迁对人力资本形成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在制度变迁的进程中减少交易成本,促进正式制度的确立。将制度变迁理论运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阐述了企业文化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冬姣 《财贸经济》1999,(12):39-43
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保险中介制度的变迁也是体制转轨中的一个领域,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我国保险中介制度的变迁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探讨科学的保险中介制度变迁模式、目标和原则,以促进我国保险中介制度的完善。一、我国保险中介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一)我国保险中介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我国保险中介制度变迁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外部环境下,在保险制度变迁和完善过程中进行的。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是由非正式结束、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构成的,我国保险中介制度按其变迁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在追踪国际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结构变化和交易显化的情况,以现行人口普查数据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为基础,采用诺斯的“交易部门“和“交易服务“的方法,分别对我国1982年、1990年、2000年的交易费用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9.
道格拉斯·诺斯把制度变迁的进程描述为以下序列:可感知的现实→信仰(意识形态)→制度→政策→改变认知的现实。~([1])实质上,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就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更高效的制度对另一种更低效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即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制度的产生过程。文章通过研究上海市高龄老人医疗护理制度变迁的新旧制度对比和必然性阐述,对制度变迁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是国家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活塞式"的推进.一旦政府主导的制度推进到一定程度后,诱致方的行为发生扭曲,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环境又无法形成,必然导致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基于此逻辑,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扭曲,及由此带来的路径锁定问题,并从这个角度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