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舒缓金融危机带了的压力、稳定市场、提振信心,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开始上演,其力度之强、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以中美为例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对两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的回顾与梳理,找出其差异性,并从中获取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3.
面对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联邦德国在凯恩斯主义失效之后,举起了自由主义的旗帜,利用市场的手段刺激社会投资,并将此作为重新启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使经济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务院关于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的表示,可以说,在金融危机期间超常规的政策已经在逐步退出的过程之中.对中国这种特殊国情下的刺激政策而言,要想胜利地退出,有很大的难度.除了把握好退出时机外,更重要的是调整结构,使投资转向符合需要的保民生工程;提高准备金率,优化银行的信贷方向;加大启动民间投资的力度,以保证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后局面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6.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对此,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措施,其中以政府新增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最为引人注目。本文在利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效应与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对各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就业效应和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依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经济刺激方案的结构性优化路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7.
8.
目前,我国应采取更加积极的税收政策,配合国债刺激投资和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并着手使生产型增值税转行消费型增值税;统一一企业所得税制;调整消费税收征收范围;改革个人所得税;开征遗产税和社会保险税;鼓励对外投资等方面改革。 相似文献
9.
外部性理论认为,任何经济活动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称外部经济性,负面的影响称外部不经济性.中国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对缓解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两高一低"的高风险企业可能死灰复燃,拉动内需的基础建设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负面影响,18亿亩耕地的底线也将经受严峻考验,防范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引发的潜在环境风险,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决策者、建设者须引起高度警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经济刺激政策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探究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而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需要美国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考察罗斯福"新政"提出的历史背景、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经历的发展阶段及产生的后果等等,对罗斯福"新政"作简要剖析,并为我国经济刺激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14.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3):F0003-F0003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七日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举行,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称:各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刺激措施,直到全球经济复苏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5.
当前金融危机下美国救市政策效果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日益加深,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重重压力将加深全球增长下滑的风险.为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采取了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的救市措施来应对危机.本文在对美国救市措施进行简要概览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前情况下财政政策更为有效的结论,并对美国未来救市政策的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计划以应对冲击.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一些宏观经济因素发生变化,例如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政府救市政策自然应逐步退出.笔者选择基于防范通货膨胀的视角来分析政府应如何选择最佳的救市政策退出方式,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金融危机中三类主要的政府救市政策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根据三类救市政策不同的影响力度和滞后期,判断其合理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