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其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其我国的选择冯海发(一)反哺农业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发展现象,这个现象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也相继对农业采取了反哺政策。目前的一个基本发展事实是:...  相似文献   

2.
一、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 反哺农业是国际上的一个经济发展现象,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府行为,将工业的部分剩余无偿地投入农业。其基本目的是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乃至消除工农之间的收入和利益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本文论证了实施反哺农业和支持农村的战略,并不意味着实行对农业的保护政策,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劳动力流动的环境,建立有保障的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机制,增强农业基本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可持续性,提高农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和谐、平衡的城乡关系格局。本文还探讨了反哺农业的条件和时机,并就如何实施反哺农业和支持农村的战略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轮到工业反哺农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著名农业问题专家陈吉元教授指出,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两个阶段:农业哺育工业阶段和工业反哺农业阶段。我国农村资金净流出现象说明,我们仍处在农业哺育工业阶段,或者说,仍在用挖...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农业增长靠什么?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反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一个基本趋势,也是普遍的国际经验;在当今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正在从一种理念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这也是这一阶段最大、最重要的政策。那么,如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朱四海和熊国本将广义的“反哺”区分为反哺、哺育和回馈,它们分别源于农业的“小部门化”、农业生态产出重要性的显现和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积累贡献;与此对应,反哺资金包括国有企业利润分红、生态建设基金和…  相似文献   

6.
一、西部地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困难 1、发展水平低,未能全面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和政府可用财力有限,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地方能力有限。就局部而言,部分地区并未真正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如2005年西安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4%,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30%的比重。由于城市化比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凤阳赵庄模式与苏南模式的异同。“凤阳赵庄模式”和“苏南模式”都是较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同点在于适应了当时当地经济发展条件,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成功的关键都在于进行制度创新,都在进行模式的演进和变迁。不同之处在于区位环境和历史传统不同,经济的发展途径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工业反哺农业是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地区经济发展无固定模式;农业集约化经营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嘉兴为例探讨区域层面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和路径,提出了嘉兴经验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地方政府应适时推进工业反哺农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民和企业的主动参与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农业部门人力资本的投入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工业反哺农业需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 回顾、研究60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实践与艰难探索,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最基本的认识。这就是:第一,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推进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性选择,是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第二,发展中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同步前进,但不是齐步前进。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而在其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则应用其发展起来的经济与技术力量装备农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需要实施的一项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比政府政策反哺、社会化反哺、农业产业化反哺、城市企业下乡反哺、新型城镇化反哺等不同的工业反哺农业模式,可以发现每一种模式都是在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既有各自的不同内涵和优势,又有一些共同的功能和特征,其基本经验对我国全面开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不断创新,今年初又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是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政策基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必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工业反哺农业实现机制刍议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中国目前总体上已进入以工补农阶段。本文分析了该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反哺路径、反哺需求、反哺供给和反哺主体,研究了以反哺目标为导向的政府反哺实现机制和社会化反哺实现机制,藉此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框架。本文认为,反哺成本的供给除了政府财政性资金外,还应包括农业对工业的历史投资形成的期权收益(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红),以及农业提供生态产出而向其提供的生态投入(生态建设基金);并认为,国有企业分红和生态建设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应该社会化,通过制度创新、培育新的制度力量来具体实施反哺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经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若干年的转移之后,其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巳经降到很低的水平。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规模和速度是不同的,转移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二是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学分析:生产角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工业反哺农业主要通过技术传递和价格传递实现。本文从农业经营函数入手,建立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模型,指出反哺应首先促进传递效应剩余的翻转,也就是由负效应向正效应转化;实现效应净剩余是反哺农业的核心,但在农业技术进步非恶化的条件下,效应净剩余将导致农产品超量供给,由此形成了工业对农业的逆向反哺。文章最后针对政府的反哺行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第一种观点:“工业反哺农业”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出,这是对的,但不全面。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最基本要求是对农业的“予”要大于对农业的“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必然要求增加国家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但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改革和消除所有歧视农民的政策,更加公平地对待农民,因为任何歧视都意味着“三农”利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经济问题》1995,16(3):2-7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调整工农业关系的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工农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调整工农业关系,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在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宏观背景下提出调整我国工农业关...  相似文献   

18.
城郊农业功能地位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存在于城市周边地区、经济上依附于城市经济、集约化程度高的城郊农业,是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渗透力最强、工业反哺农业可能性最大的农业生产区域。利用城市相对雄厚的财力,建立合理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这对于顺应工业补贴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历史趋势,拉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消除二元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时代不断变迁的背景下,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探寻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介绍了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农业与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大小,程度高低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的高低,所以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的基本任务。西部经济发展中现存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这制约了西部市场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