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今年开始,陕西省将全面取消农业税,这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乡镇财政所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过去,财税干部长年奔波于山岭农户间,费尽周折征收农业税,占据了主要的工作精力。现在农业税取消了,部分乡财干部感到茫然,一些乡镇领导也觉得乡镇财政干部无事可做了。其实,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所工作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现就略阳县取消农业税后如何搞好乡镇财政工作提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负责征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基层财政所普遍没有设立农业税(含农业特产税)征解会计,因而在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征收、缴库方面引发不少问题,亟应引起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目前,各基层财政所由于没有按规定设立农业税征解会计,大体都将农业税征收、缴库在“...  相似文献   

3.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管理体制遇到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税是一种古老的税种,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3945.66亿元,为我国建国以来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大量积累。近几年来,一些省市开始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布:“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5年内取消农业税。”此后,全国减免农业税步伐加快,截至2005年3月,已有26个省(区、市)宣布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直接受惠300多亿元。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宣布:“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这意味着,2006年,…  相似文献   

4.
《河北财会》2002,(3):47
多年来,霸州市康仙庄财政所严格依法治税,建立规范化操作模式,年年足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农业四税任务。在农业税征管工作中,他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三农点滴     
政策●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民减轻负担48亿元。从今年起,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今年农业税率降低可  相似文献   

6.
在刚刚召开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从2004年起,将全面取消除烟叶税外的所有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也将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将彻底取消在我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镇企业》2004,(5):63-63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这是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而采取的一项有力的政策措施。从当前的情况看,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最终取消农业税,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纪事     
欢迎参加讨论取消农业税之后的乡村管理温总理在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向全国农民宣布,将提前于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这对农民兄弟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但相对整个农村工作来说,取消农业税是否会带来一些连锁反应呢?由此将引发哪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有鉴于此,《乡镇论坛》杂志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主题为“取消农业税后的问题与对策”研讨会。本期杂志刊登了该研讨会的征文启事(见封底),欢迎读者积极参与,让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三农问题的现在与将来。应征文章只要评审入选,就可以应邀参加我…  相似文献   

9.
三农点滴     
政策●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市取消农业税●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市取消农业税2004年年初,中央关于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中,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河南、广东、江苏、浙江、陕西、海南、重庆、贵州、山西、安徽、内蒙古、四川、福建先后宣布从2005年开始停止征收农业税,从而使我国全面免征农业税的省市达到19个。此前,吉林、黑龙江、北京、上海、天津和西藏已经停止征收农业税。这意味着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的省市提前实现了温家宝总理5年取消农业税的构想。这些省市数以亿计的农民再也不用为税费发愁了,农民种田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鸡西市地处祖国边陲,是一个以大型煤矿为依托的综合性中等城市,下辖两县、六区、。1994年,全市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统称农业税)征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财政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全体农业税征收入员的积极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省下达给我市的农业各税征收任务,特别是在清理农业税税湖泊,增加财政收入方面,成绩较为突出,现将我市清理农业税税源工作的几点做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这是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而采取的一项有力的政策措施。从当前的情况看,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最终取消农业税,不但必要而且可行。从财政实力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农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2002年农业税占各项税收的比例为2.4…  相似文献   

12.
到今年,中国已有27个省区市全面免征农业税,另有四个省区中的多数市县也免除了农业税。明年,国家各级财政对农业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将增加到900亿元以上,这样,原定到2008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到2006年就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汤玉莹 《活力》2005,(1):143-143
2004年2月8日,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之后不久,我省率先取消了农业税。这对农民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从春秋时代延续至今的2600余年历史的农业税将在历史上销声灭迹。  相似文献   

14.
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财政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乡镇财政收入锐减、农村公益事业难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困境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缺口和债务问题,乡镇政府将不得不再次向农民乱集资、乱摊派和乱收费,从而使农业税改革重走历史的老路。本文对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财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寻求乡镇财政走出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我从甘肃省财政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瓜州县乡财税所工作,负责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征收,直到2002年调离财税所到县财政局,在这期间,我经历了农业税、牧业和农业特产税逐步取消的整个过程,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截止到2005年2月底,除山东、云南、河北、甘肃、广西几个省区之外,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决定免征农业税;而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2006年全国所有省区市都将取消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g就可以实现!”这意味着,让中国农民世世代代要交的“皇粮国税”即将成为历史。对于9亿中国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一举措,被认为是继新中国建立初期土改、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之后的农村第三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宣布,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正式减免农业特产税。这一税项是农业四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再加屠宰税)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民的税负负担过重问题。2006年国家宣布彻底取消农业税,此壮举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然而农业税的取消,并没有给农民真正的减轻负担,相反,农民在农业各税的负担上持续走高,而农业大省也由于农业税的消失出现了一系列财政问题。内蒙古是农业大省,农民问题是自治区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为例,主要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针对涉农提供的财政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来分析当前农牧民真正的税收负担出现的相关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村民问:前些年我们这里许多农户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收入,自行开垦了荒地。现在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但村里仍然对这些自行开垦的荒地收税。请问,村里这样做合法吗?答:首先可以肯定的是,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废止了《农业税条例》,故自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在我国全面取消,今后国家不再专门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征税。因此,如果村里仍然对自行开垦荒地的农民征收农业税,则明显是违法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不过,从来信反映的情况看,很可能是你们把村里对荒地征收的承包费当成了农业税。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的…  相似文献   

20.
“从今年起,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5年内取消农业税。”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乡,减免农业税显得任重道远。根本的出路仍在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