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入世对粤台经济关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两岸即将入世和台商新一轮大陆投资热的到来,广东虽然仍将继续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因入世后大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广东在招商引资力度、投资管理体制、海关报关程序和社会治安环境等投资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使广东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引进台资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不少原来在广东投资的台商也纷纷转移到上海、江苏等地投资,新世纪广东引进台资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合同台资金额增长,实际使用金额下降,第三地转投资加速,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显著特征。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投资项目2050个,同比下降5.31%;合同利用台资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实际使用台资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以实际使用金额计算,台湾居大陆吸引外资排名第六位。大陆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在去年增长27%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31.62%,而实际使用台资在去年下降15%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下降10%,较大反差说明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正在放缓。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台湾经第三地对大陆转投资正在加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刘雪琴研究员指出,台商经第三地转投资特点明显。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是闻名于世的离岸金融中心。2003年,按这三地实际投资金额的70%估算,台商转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约为53亿美元,远远超过按注册地统计的台资金额。加上按注册地统计的实际台资金额33.8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金额高达87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境外投资使用金额16%,居境外投资的第二位。以台资实际投资金额为基本依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台商大陆投资模式正在起变化,一是投资产业多元化。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台商投资前三类行业依次为:制造业(27.6亿美元),房地产业(1.96亿美元),农、林、牧、渔业(1.36亿美元)。刘雪琴研究员介绍,投资产业多元化表现在,过去台商投资集中在基本金属等一般制造业,现在高科技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商务部5月底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去年出口额前200家企业中,台商就占28家,多数为IT企业,而且榜上前三名都是台商。台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势头超过珠三角,并出现逐渐北移的趋势。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东部沿海省市合计吸收台资20.3亿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6.7%。中西部内陆省市合计吸收台资4.5亿美元,占总额的13.3%。2003年,台商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其中对珠三角的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40.2%,长三角同比下降2.4%。  相似文献   

3.
郭利田 《中国物价》2012,(9):66-68,75
近20年来,在台湾对外投资中,大陆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并且所占地区比重越来越大。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为台商投资大陆奠定了环境面和制度面的基本框架,ECFA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认为台湾投资大陆新趋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两岸政府政策将直接影响台资西进大陆;第二,台商投资大陆市场本地化趋势日益明显;第三,台湾在大陆的投资还将以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导向行业为主,但服务业将成为台资进入大陆的新动力;第四,台商投资大陆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分散化趋势,台资将加速西上北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迅速发展。据台湾当局公布,截至1991年4月,登记到大陆投资项目为2503项(不包括台资与外资合资投资项目),投资额近8亿美元。1990年以来台商对大陆投资逐步由闽、粤向北扩展,对上海投资也有较快发展。到1990年底,上海共批准台资企业108家(合资85家、合作4家、独资19家),累计吸收台资协议金额2.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7亿美元。其中1990年批准台资企业52家,占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4.7%,吸收台资1.49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正> 东南亚地区是台湾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目前台商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总额仍大大高于其在大陆的投资。大量台资流向东南亚地区,对我吸引台资、加强两岸经贸交流,无疑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拟对台湾在东南亚的投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大陆如何吸引台资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商行政管理》2012,(2):62-64
2011年1月1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正式实施,标志着两岸经贸往来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掀起了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又一高潮。在上海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从上海市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数据人手,通过分析台商投资企业在上海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利用台资工作的建议,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吸引台资的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软环境现已成为大陆各地区吸引台资的主导因素。通过对辽宁省台资企业的调研发现:就台商投资特点而言,台资企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95%以上从事第二产业,且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就台商投资软环境而言,辽宁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企业经营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比如提高政务环境、完善台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机制、发挥企业联合会在台资和本地企业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周明伟 《国际贸易》1996,(12):48-50
从1987年以来台资在大陆和东 南亚投资的变化来看,可以发现,台资在大陆和东南亚的投资金额基本上是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台资在东南亚投资较多,势必会相应影响到台资在大陆的投资,反之亦然。 相同点 1.投资金额庞大,均占有重要地位。截止1995年底,台商在大陆协议投资金额高达300亿美元,列大陆吸引境外资金的第二位,仅次于香港;台资在东盟六国(不含文莱)的投资总额亦达280亿美元,累积投资额分列越南吸引外资的第一位,马来西亚的第二位,泰国、菲律宾的第四位,印尼的第七位。  相似文献   

9.
选取1996~2006年中国大陆7个台资比较聚集的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台商投资中国大陆对大陆就业的影响.对1996~2006年的整体样本估计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资的进入对大陆的就业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分阶段估计发现,1996~2000年期间,台资对大陆就业促进效应是显著的;然而,2001~2006年期间台资对大陆就业的促进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工商行政管理》2012,(2):64-64
根据福建省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福建将从加大财政扶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拓展大陆市场、优化劳动用工服务、加强金融支持、优化投资环境等六方面着力推动台资企业发展。其中包括,总部入驻福建的台企可获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等。此外,泉州台商投资区也于近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准予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赵彬 《商业时代》2003,(237):40-41
在我国吸引的境外投资中台资已仅次于香港列第二位,当前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新一轮投资呈现出若干明显特点,其原因在于台商投资动机、主体等影响投资的因素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台资进入受政治因素和经济规律的双重影响,未来走势受其内在规律驱动呈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增长趋势,必须把握台资新动向,更新思路,创新办法,主攻重点,力争引进台资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台商在内地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江苏省苏州市日前出台15条支持和促进台资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后将进一步放宽台资企业的投资领域,允许台商进入垄断行业,并鼓励台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台资作为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外资之一,在我国遍地开花,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加强两岸经贸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台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已从最初的福建、广东,北上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直至开拓东北老工业区,并向中西部挺进,几乎无孔不入.各地也出台了不少吸引台资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吸引台资.所以探寻台商投资在大陆的发展轨迹和一般规律,以便制定合理可行的引资政策以发展当地经济,就显得相当必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基于自身的人文和区位优势,成为台商投资热土。但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与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大陆利用台湾的外资出现了下滑态势。根据江苏省发改委的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江苏省批准台商投资项目497个,同比下降7.1%;实际利用台资32.4亿美元,同比下降3.8%,  相似文献   

15.
台资流向:珠江三角洲VS长江三角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海卿 《大经贸》2001,(10):24-26
近年来,台湾大量商人抽走数额巨大的资金前往大陆投资办厂,这是台湾各大产业升级和台湾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中国加入 WTO 时间表已基本敲定,新一轮外资投资热潮已开始,台湾企业当然不会错失良机。台湾当局对大中型企业赴中国投资案的申请采取严格审核措施转变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不久前闭幕的"经发会"也达成了36项共识,从以上情况看,台湾当局对于台商前往大陆投资的政策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另外,近一段时期,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重点也有正向着江浙一带渐移的趋势,针对这些现象,台资进入大陆(特别是在中国即将进入 WTO)的前景将如何,台资未来在大陆的投资方向会出现哪些新情况,就成了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末,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最重要的5  相似文献   

16.
台商农业投资新趋势与两岸农业投资合作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岳云 《国际贸易问题》2002,(3):62-64,F003
近年来,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迅速升温,且呈现独资化趋势。台湾资本的外逃引起台湾当局的警惕,提出“根留台湾”的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台商向大陆进行农业投资。为促进两岸农业投资合作,要遵循互补、互利、互惠原则,根据大陆不同的地区特点,实行垂直合作与水平合作并重,要尊重台商个人意愿选择投资方式;签订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建立两岸农业投资合作咨询机构,确保两岸农业合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由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不断发展,使得加强对台商投资的导向工作十分必要.作者认为,对台商投资导向应遵循四项原则,即必须有利于促进台商投资的发展,有利于获取利用台资的最佳综合效益,并充分考虑到台资不同于一般外资的特殊性及与相关经济活动之间的协调性.本文还从投资地域的导向、投资项目质量的导向以及投资产业的导向等三方面较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对台商投资导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看好祖国大陆:台商投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在《鼓励台商同胞投资的规定》及《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激励和保护下,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蔚然成风。截止到1995年底,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1780个,协议金额累计293.90亿美元。台商投资居祖国大陆吸收外商投资的第二位(香港居第一位)。1995年在中国,台商投资项目4778个,协议金额57.7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金额30.04亿美元。与1994年相比,投资件数  相似文献   

19.
阮加文 《新商务》2003,(4):13-15
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珠三角的一些官员对台商是“北移”还是“北扩”这种毫无新意的笔墨官司不屑一顾,但是,由台湾最大的行业组织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不久前在大陆公开的一份调查报告还是引起了这些地方领导人的严重不安。这份名为《2002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的报告对在大陆投资的1674家(电子产业占70%)台商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商务周刊》2009,(12):48-49
《商务周刊》:作为台湾经济研究智库的学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大陆提出的“海西战略”?从1990年代台湾大量向大陆市场投资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两大台商聚集区,目前两地的台资规模仍然大于福建。在未来的产业承接上,海西区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