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走好财政这盘棋,对于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系重大,意义深远。为此,财政工作必须以服务经济大局、振兴财政为统领,以加强财源建设、财政管理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贯彻适度从紧方针,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发挥财政管理职能,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确保财政收入增庆,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增强地方财政经济实力。第一,多元推进,孟点突破,注重财源建设。振兴财政必须注重财源建设。只有发展经济,培育财源才能加快由吃饭型财政向发展型财政转变。一要抓好农业基础财源建设。要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区域经济,一般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潜力、最富活力的经济板块。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党和国家基层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增长与需求不一致,发展速度滞缓,县乡财政窘迫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拟从财政管理的角度,谈谈为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县级财政改革的取向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县域财政作为最基础的地区财政,对县域地区的社会经济及财政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为实现十八大内容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对县域地区的财政经济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如何发展加入WTO后县域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显著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加速构建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齐齐哈尔市在这方面拓展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为依据,以科技为支撑,以培育特色经济为目标的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县域产业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以生态农业,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作为连接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其自身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协调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基于县域经济本身在国民经济发展所处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财政必须发挥自身调控经济方面的职能优势,充分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县级财政的本源,县域经济的状况对县级财政和县乡建设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财政部门在现阶段如何实现部门职能.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在确保县乡机关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以恰当的方式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将对进一步增大财政收入,实现财政管理目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产生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富锦市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共有18个乡(镇),现有耕地面积328万亩,可供开发利用荒地资源196万亩,农业人口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农村社会总产值129415万元,占全市的70%。但多年来.由于受政策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困扰,我市农村经济一直徘徊不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摘掉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帽子,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推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探索一条振兴农村财政经济发展之路。依笔者之见.应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做好四件事:一、实施资源开发,全力搞好农业综合治理振兴经济.既要稳定基础财源,…  相似文献   

8.
杨小平 《西部财会》2009,(11):10-12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陕西省彬县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财政收入增长迅速,2008年达到73116万元。彬县做大财政蛋糕的主要经验:一是多措并举培植主体财源,打磨财政坚强的“脊梁”;二是大力集聚可用财力,为财政快速增长配置强力“肢体”;三是深化财政改革,健全财政职能,为财政收支快速增长插上“翅膀”。  相似文献   

9.
适应新的财政体制促进县域经济不断登上新台阶王爱民,刘浩集贤县财政局在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后县级财政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预算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财政收入全面超收,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5年全县财政...  相似文献   

10.
刘维国 《西部财会》2010,(12):14-16
县域经济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特别是地域、资源、科技进步水平等条件的差异,导致其发展规模和水平极不平衡。政府决策管理部门要科学调控,针对不同的发展模式,科学引导,重点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配套多渠道大力度的财政支持,充分发挥财政的调节平衡功能,加强财政投入资金管理监督,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推动县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要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提升县域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调整与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改革导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结构优化的活力。要发挥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城镇化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规定。从2005年起,在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加大省财政对县市财政的支持力度,指导县市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增强设区市财力,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和县域经济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县市之间的财力差距。  相似文献   

13.
促进县域财政经济良性发展扩大财政资金总量张孝春,赵福元当前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慢、支出增长速度快等诸多因素影响,我省多数县级财政十分困难,属于典型的吃饭型财政;有的甚至连吃饭都很难保证,拖欠工资现象普遍。为了保吃饭,不得不在牺牲经济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大力组...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以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县域经济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职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重要环节,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江西在新的起点上实  相似文献   

15.
万山楚 《财会通讯》2005,(12):82-82
一、县乡财政现状(一)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目前许多县乡经济缺少充满活力的、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区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依赖农业经济的县域二元结构尚未改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缺少工业支柱产业,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影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为主要依据,从注重培养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对财政投资政策进行优化、对税收政策进行完善、创建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促进我国城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市管县财政运行机制初探平建华,刘耘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地方的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市县财政收入,主要以地方企业所得税和上交利润、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等为主体。对于实行市辖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地区来说,如何在分税制...  相似文献   

18.
李冰 《集团经济研究》2007,(19):207-208
一、县域经济和高技能人才的涵义与特征.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区域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以市场为导向;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并具有地域特色,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主题和方向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基层政权、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