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价值规律主要是通过价格这个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实现的。通常,我们讲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指价格的涨落,它不但影响交换双方的利益,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且可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价格杠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无数商品生产者受价格之调遣,疲于奔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企业之间、劳动者之间存在着物质利益的差别,因此,商品价格的高低、涨落,不但引起交换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84)1号文件指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有感于价格在调节生产和流通中的积极作用,现就农产品价格问题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认真分析商品生产自身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把握住农村商品生产的某些特点,才能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下,加速我国农村两个“转变”的实现。什么是当前农村发展商品生产中带有规律性的特点呢? 1.脆弱性。商品生产的发展,必然要  相似文献   

4.
从近些年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实践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五忌:一忌见市场上什么农产品最来钱就要农民生产什么。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同样要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现在一些农民也知道,市场上有些东西“一贵必有一贱”。当某样商品在市场  相似文献   

5.
(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商品经济这一点来说,商品交换通过市场来实现,价值规律在市场机制中发挥作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平均利润率规律,调动着商品生产的方向,从而也调动着资金的流向。从计划经济这一点来说,要求在更长的时期内。更大的空间上,体现价值规律,要求国家通过经济杠杆、经济立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去实现计划,制约自发市场机制的盲目作用,根据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商品结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林业是培育森林、生产木材和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生产既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同时又是商品生产。因此,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必然存在价格、价值、利润和成本等经济范畴。要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和经济范畴,积极利用客观经济规律,解决生产、流通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国民经济调整的深入进行,已经暴露出木材价格是林业生产中突出  相似文献   

7.
<正> 自觉控制价格就是有计划的市场价格;是一种最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搞活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形式。也可以表述为:它是既反映商品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又能使国家充分运用价值规律进行自觉控制的价格。自觉控制价格的显著特点有二:一是自觉性,是区别于资本主义自发市场价格的根本点。这个自觉性集中地表现在,国家能自觉依据价值规律对生产资  相似文献   

8.
当前,价值规律与农产品价格问题,成了人们议论的一个焦点,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商品生产中,都强调行政办法,培养起对行政手段的某种依靠,觉得一切只有靠行政干预才可靠;有的领导离开了行政手段,好象心里没有底,不相信依靠市场能够调节生产,也不习惯运用按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指导农业生产。三中全会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取消对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乡镇企业基本上是受市场调节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不过,这种盲目性,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自由化的盲目性。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乡镇企业一方面受价值规律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在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这种特征,就使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有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完全克服盲目性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商品生产的属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商品的市场价格经常受市场从求情况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它的价格会涨到价值之上;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它的价格会跌到价值之下,价格始终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刺激商品生产的者扩大或者减少商品的生产量,因此,我们搞茶叶生产必须首先搞好市场预测,根据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生产的规模和数量,避免生产上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1.
一、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粮食价格与流通的“双轨制” 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粮食商品流通应该按价值规律办事,把价格全部放开,使价格基本反映价值。因为农民生产出来多余的粮食,要想自愿让渡出来,使这部分社会性的粮食劳动得到确认和实现,农民唯一能接受的,也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经济  相似文献   

12.
需求和供给是决定林业生产的两个主要方面,对需求和供给的准确预测,可以使我们掌握木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自觉运用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主动地调节市场,指导木材生产和消费。由于需求和供给对林业商品生产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木材需求和供给的研究,1986年,瑞典林业经济学家斯泰罗曼(STYRMAN)等,根据联合国有关35个国家的资料,在科学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价格和国民收入等最基本的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木材  相似文献   

13.
改革的一种思路。该文作者强调指出,农价改革的手段是放而不是调,改革的核心是价格管理体制而不是体系。为此,必须真正按价值规律办事,让价格回到交换中去,使价格决定权回到商品生产经营者手中。当然,作者指出,改革农价管理体制不仅仅是个放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放开后应强化管理,加强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的协调,实行产供销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以下八大难点:(1)农民缺乏完全的经营自主权。有相当部分的农民不是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的政府部门仍然依靠行政指令组织农业生产,逐级下达种植计划,并用指令性计划购销产品。(2)农产品价格不能随行就市。不能体现农产品的价值,严重违背了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不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农村市场发育缓慢。目  相似文献   

15.
一、要研究农村商品生产大发展给物价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1、如何自觉利用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杠杆来促进或限制某些农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从而把农副产品的生产在大的方面纳入计划要求,平衡供求,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调整比价的原则,除仍应坚持各种农产品的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和农产品的比价要以粮食价格为中心外,还要考虑使农民种植各种农产品能够大体上得到相同的收益。所以,比价安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的曲折反复的过程说明,要发展粮食生产,必须尊重和遵循价值规律。当前我国粮食问题依然是个价格问题。其表现在5个方面:计划收购价太低,计划销售价更低,由此而导致计划调拨价偏低和购销价格长期倒挂,粮食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剪刀差扩大,粮食与其它农作物的比价不合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在改革中没有真正把粮食当作商品,因此,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粮食商品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对长期以来由国家统一管理的棉花流通体制带来冲击。棉花既然作为商品,决定它必然与市场经济相联系,所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的棉花流通体制,是国家高度统一集中的计划型经营体制,棉花的价格、市场、流通渠道、质量标准等全部由国家委托供销社统一经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棉花流通体制的诸多方面和环节与涉棉工,农业生产的要求已难适应,特别是在调节供求、实现棉花资源消费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棉花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桎梏。  相似文献   

18.
制订农产品价格,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并经常调查研究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单位的收益和市场供求状况等的变动,适时地调整价格,以利于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本文拟就广东主要产茶基地的广东农垦系统近几年茶叶生产成本、销售价格、收益变动情况对茶叶收购价格及有关政策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集市贸易是现阶段国家管理下的商品交换和调剂物资余缺的场所。由于集市贸易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价格问题主要是强调随行就市、协商议价。这在某一历史、经济条件下无疑是正确的。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流通的进一步活跃,集市贸易巳由原来的对手成交、调剂物资余缺变为商品交换。特别是蔬菜体制改革和猪肉、粮食等品种放开后,一些消费者生活必需的农副产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粮食价格是促进粮食商品生产和正常流通的直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粮价方面已多次改革调整,不断提高粮食购销价格,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缓和了粮食供求紧张关系,购销倒挂的现象已基本消除,粮价偏低的状况有了改观。有人认为,当前,要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就要继续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这种不研究价值规律,不研究市场供求变化,主观盲目提高粮食购价的行为,势必给粮食生产、流通和地方财政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以福建省为例,1996年加上价外补贴10元,每50公斤早舢谷定购价82元,晚和谷87元。早舢谷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