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横向联网,才能以电子税票替代纸凭证,才能实现税款快速入库,减少手工操作,降低差错率,防范各种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2.
日益深化的财税体制、预算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要求国库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监督力度,安全、快速、准确地划拨资金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也使财政、国库、税务和商业银行业务量大、环节多的特征更加突出, 财税库行间业务的相关性也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些都对进一步推进财税库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财税库行工作人员能从繁重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 促进国库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2003年国家金库芜湖市中心支库联合财政、税务和商业银行组织实施了芜湖市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 简称横向联网系统)工程。目前,该工程已…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国库业务量急剧增多,工作日趋繁忙,为此建立一个能够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的网络系统势在必行。此外,2000年国库系统改革重点之一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如果国库不参加同城清算,势必加大与会计(营业)部门的资金“中转”流量,一方面增加手续,增大会计(营业)部门的劳动强度,也增大行库往来科目对帐的难度;另一方面不利于地方预算支出的快速调  相似文献   

4.
财税关库行横向联网系统详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税关库行横向联网是一项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财政,税务,海关,国库和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连接起来,实现税款征收无纸化,税款解缴一体化,财政拨款实时化,收支对帐电子化,加快国库资金收纳,报解,退库,拨付和更正速度,方便纳税人,缴费人,提高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财政国库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国库、银行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信息交流,强化日常税收征管的监控,提高税收入库和解缴效率,实现税款征收无纸化、税款解缴一体化和收入账电子化的目标,佛山市在市政府和人民银行的领导和协调下,经过半年多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财政、税务、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国家预算收支成倍的增长,国家预算收支范围的扩大,渠道增加,科目又频繁变动,再加之财政、税务、海关业务工作电子化程度的差异和各自分散的核算方式,迫切要求国库部门在实行监管职能上采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管理手段,建立横向通讯联网。扬州市在市政府的主持与协调下,经过财、税、库、行各部门一年多的通力  相似文献   

7.
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简称“横向联网”)是多年来各级财政、征税和国库部门为提高预算收入收纳和支出的速度、减轻手工劳动强度、加强数据共享而进行的电子化改革的重要课题。全国近二分之一的省份都开展了横向联网的试点工作,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横向联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进入到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杨松 《华南金融电脑》2004,12(11):28-31
为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规范不齐全、数据口径不一、信息共享性差、难以综合利用、数据集中程度低以及与外部系统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在人行昆明中心支行的大力支持下,人行玉溪市中心支行在云南省进行了财税库行“横向联网”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笔税款,从纳税人申报缴税到入库形成各级预算收入,人工传递缴款凭证需要5—5天的时间。从1994年起,广州地区缴款凭证以每年50%左右的速度递增,至2001年已达520万份,各级预算收支1000多亿元。使以纸张为媒介的国库业务运行体系与快速增长的业务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必须改革旧有业务运行体系,建立与广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税款缴纳入库工作模式。2000年8月,在人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广州市国税局、地税局、各商业银行等有关部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开始建设以方便纳税人税款缴纳,实现税收实时扣缴,当天入库,信息共享,业务传递过程无纸化,预算收入对账电子化和国库服务监管一体化为目标的计算机联网应用系统,即广州市电子缴税入库系统(简称ETS)。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1年11月,ETS建设完成,同年12月18日,广州市27户纳税人通过其自行选定的工行、中行、招行三家商业银行的账户完成了共255.81万元税款的网上缴纳入库,标志着广州市财税库行计算机横向联网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叶庆良 《税收征纳》2006,(7):20-20,22
近年来,我国的税收体制、征管体制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广泛运用于税务管理和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全力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已成为必然。推行FTS是适应进一步加快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改革的要求。利用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国税、地税、国库、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日益深化的财税体制、预算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求人行国库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监督力度,安全、快速、准确地划拨资金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改革使得财、税、库、行等部门工作业务量大、环节多的特征更加突出,尤其是强化了国库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业务的相关性。这种形式客观上要求进一步推进财税库行电子化建设,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使财税库行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促进国库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为此,2003年芜湖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快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建立一个安全、快捷、高效的财政、税务、银行、国库的计算机横向联网系统,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应对新形势挑战的迫切要求,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系统背景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国库部门负责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汇总和报解,同时还负责执行财政部门的拨款和退库,做好国库工作对于财政部门灵活调度使用资金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国库业务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采用目前具有的先进电子化技术来改造传统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准确及时地办理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报解,严格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监督国家预算收入的退付,是国库的一项基本职责。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地区性财税库行联网,提高税款入库率,减轻劳动强度,达到信息共享,便于领导决策,具有重大现实  相似文献   

15.
财税库行横向联网是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省姜堰市积极策应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会同国税、地税、人民银行以及7家商业银行,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数据交换方式,建立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实现了国库收纳业务的电子化、无纸化。目前,全市税收收入的96%均通过联网电子缴税系统直达财政国库。  相似文献   

16.
财税库行横向联网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传输系统,实现财政、税务、国库和商业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达到政府预算资金的收纳、报解和拨付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目前,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对此。笔者作些分析,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税库行横向联网,是指财政、税务、国库和商业银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搭建国库与财政、税务、银行、信用社等部门间的电子信息通道,为税收收入的征缴、入库、退库、更正、对账等业务,提供安全、准确、快捷的电子处理手段,为纳税人提供便利、高效的纳税服务,实现税款资金快速划缴、高效对账、全程监控。目前全国已有一些省市开始实施,效果比较显著。但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至今尚未进行联网,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税收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建立和开通财税库横向联网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镇江市财政、税务、国库和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税收业务已经实行电子化处理。但由于各单位未进行信息联网,业务瓶颈日益突出。纳税人在税务大厅申报缴税.而后再往银行交纳税款,手续繁杂;在税收高峰期,税务征收大厅更是人满为患。由于没有实现财、税、库、行的联网,税款从纳税人银行账户上代扣后,全市税票必须经商业银行经收处集中到国库,统一进行分成处理,才能进入财政账户,造成财政资金“在途”现象严重,影响了预算资金的及时有效使用,致使隐形资金损失随业务量增加而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预算收入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库、国家税务机构、地方税务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做为国家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主要机构,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改善服务环境,提供服务的效率,建设和扩大、完善财税库银行横向联网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是探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管理系统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全国各地积极推行社保基金及工会经费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纳(以下简称"横联"),实现由"收缴"向"扣缴"的转型。截至2013年底,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保基金及工会经费顺利加入横联,征管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但横联方式征缴仅占总收入比例不足30%,范围亟需扩展。笔者对此调查发现:目前存在五大因素影响,需要扩大横联种类、完善系统功能、统一区划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监管效能,不断扩大横联征缴范围,努力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缴纳社保基金及工会经费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