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不断改革的公司治理实践都迫切要求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公司治理成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分类,对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系统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研究公司治理效率的方法。最后,从治理成本的视角分析治理效率对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艳磊  吴昱  秦芳 《投资研究》2015,(2):142-156
公司治理是否会影响股票收益率以及其内在机制迄今尚无定论。我们将中国股市的各个年度分别划分为牛市和熊市,考察了牛熊市中公司治理对股票收益率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行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状况较好的公司在牛市中具有更高的股票收益率,而在熊市中这些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反而比其他公司更低。与此同时,治理较好公司的管理层在牛市和熊市中都会承担更多风险。该结果说明,正是管理层积极的风险承担行为以及牛熊市中截然相反的风险-收益关系导致了牛熊市中的公司治理收益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红 《财会学习》2016,(1):192-193
内部控制治理效率与成本收益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本文基于成本收益的视角对内部控制治理效率进行了研究,通过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意义,根据函数推演论证了内部控制治理效率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建构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成本的构成与公司治理效率的最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任何经济体制与结构中的公司治理问题归根结底都在于在既定的公司治理环境及其变迁中获取最优化的公司治理效率。在公司治理收益目标给定的条件之下, 最优化公司治理效率的实现必须基于一套完备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以在支付必要的公司治理成本的同时最小化公司治理成本的总和。在我国转轨经济中, 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应该基于公司治理环境的整体优化以及在此之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孙唯 《会计师》2014,(2):25-26
我国银行业改革的经历从国有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股份制以及上市等阶段,可以看作是一个金融机构治理由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变的过程。但由于金融危机使我们放慢了银行改革的步伐,以原有的行政型监管为代表的外部治理无法适应上市银行的经济型治理机制累积了公司治理风险。银行高管落马事件频发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我国金融机构治理正处于行政型与经济型治理并存阶段,加大了治理风险,需要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制度、经理人市场、法律体系等几个方面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6.
债权人的财务风险源自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转移,由于存在着不完全契约和信息不对称,债权人承担了与其收益不匹配的财务风险,治理权后置是导致债权人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债权人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债权人对其财务风险的管理关键是将公司的剩余控制权从股东手中转移一部分给债权人,让债权人拥有更多的经营信息,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股权和债权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信托的治理结构缺陷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云 《上海金融》2006,(2):31-33
从理论上看,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冲突将导致道德风险;而从实践中分析,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却是道德风险形成的体制性因素。本文分析了中国房地产信托的治理结构及其缺陷并对改进中国房地产信托的治理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力所及,在公司法研究中,代理成本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通过强制公司向股东分配更多控制权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是法律应有作用。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股东何以愿意投资于限制其问责管理者权力的公司。本文论述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指出公司治理结构达致最优时,能最小化投资者行使控制权时产生的被代理人成本及管理者行使控制权时诱发的代理成本。由于控制权最优分配因公司具体情形而异,股东权限程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而公司则从这些治理结构中理性选择。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比代理成本理论在实证预测上更为准确,其还提出不同的政策处方:立法者应允许每个公司基于公司具体的被代理人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授权替代率(delegation substitution rate)来调整治理结构,而不是禁止甚或强制性推行某些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力所及,在公司法研究中,代理成本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通过强制公司向股东分配更多控制权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是法律应有作用。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股东何以愿意投资于限制其问责管理者权力的公司。本文论述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指出公司治理结构达致最优时,能最小化投资者行使控制权时产生的被代理人成本及管理者行使控制权时诱发的代理成本。由于控制权最优分配因公司具体情形而异,股东权限程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而公司则从这些治理结构中理性选择。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比代理成本理论在实证预测上更为准确,其还提出不同的政策处方:立法者应允许每个公司基于公司具体的被代理人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授权替代率(delegation substitution rate)来调整治理结构,而不是禁止甚或强制性推行某些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财务治理效率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核心与主线。在将公司本质界定为利益相关者产权契约联结体的基础上,推演出财务治理效率论说,其核心思想包括:公司产权契约的核心是公司财权契约;财权契约不完备与代理问题的存在导致财务治理问题的产生;财务治理的本质是剩余财权配置,根本目标是实现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的核心是剩余财务索取权与剩余财务控制权对应,基本衡量标准是财务治理收益与财务治理成本对比。  相似文献   

11.
洪小芝 《上海金融》2013,(3):11-20,116
当前,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金融治理存在着霸权稳定论和多边主义思想的争论.本文采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霸权治理和多边主义治理模式下,全球金融体系的整体成本和收益及成本收益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在金融全球化的初级阶段,霸权治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收益较高,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多边主义治理将逐渐趋于一个正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治理领域长期以来依照强制性法律规范来运行,然而,上市公司治理的规范诉求的特性决定了单一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局限性。以或遵守或解释规则为核心的倡导性公司治理规范迎合了上市公司治理的需求,并取得了显著的执行率。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可进行适当的改革:从法律规范转变为倡导性规范;通过证监会信息披露法律规范的形式强化上市公司关于准则遵守或者解释的程序上的披露义务;利用现有的法律机制确保准则的有效执行,并鼓励股东发挥评判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在融资政策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公司治理作为减少代理成本的激励机制,能抑制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使其不能按自身利益调整公司融资政策。同时,公司治理通过减低信息不对称水平、减少小股东受掠夺的风险进而降低资本成本。本文对国内外公司治理与融资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评价了现有文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融资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具体而言,本文回顾了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债务期限结构、公司治理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2011~2013年沪市A股数据为样本,研究税务筹划程度与股价暴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税务筹划程度的提高,个股股价暴跌的风险显著增加。进一步发现,税务筹划对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在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这一结论有助于分析我国个股暴跌频繁的深层原因,同时提示企业所有者既要权衡税务筹划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还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防止管理层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以有效预防股价暴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金融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建军 《海南金融》2004,(11):15-18
本文从我国国有银行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演变历程入手,对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在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问题上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认为治理结构缺陷较多,风险防范能力不容乐观,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差;所有者缺位与目标多元化,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代理人缺位和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容易增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激励机制偏差与监督约束机制的弱化,导致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无节制积累;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和内控制度不健全,加剧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累积。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7,(5)
资本结构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从而对经营者产生激励和约束,降低代理成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反过来也会影响资本结构的选择。本文从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认为资本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主要原因,优化资本结构才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公司目标、决策及风险和收益的分配都是围绕着风险展开的。同样公司治理也是影响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透彻地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各种要素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研究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其承担着挤兑的特殊风险、金融资产和负债易诱发道德风险以及商业银行的内在脆弱性与广泛的影响性等方面,这些特点导致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别于一般企业,主要表现在治理的较大外部性、薄弱的债权治理、实施外部治理的高成本等。针对这些特殊性,本文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卫鹏 《会计师》2019,(16):3-4
在"同股同权"的证券市场上,持有较少的股权意味着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高额的行权成本以及较低的预期维权收益,使得中小股东很难积极的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去,经常出现"搭便车"、"用脚投票"等行为。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型的投票制度——网络投票制度、累积投票制度的出现,以及一部分中小股东法律意识的提高,采取积极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的中小股东越来越多。近年来,中小股东成功参与公司治理并对公司以后的经营和战略产生影响的案例越来越多。本文主要选取了中小股东成功参与公司治理的两个案例,并对中小股东采取的两种不同的参与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传统的公司治理在治理目标、治理方式、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协调以及激励与约束的关系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是导致公司治理仍然不能十分有效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