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基于面向竞争的DEA对抗型交叉评价模型和具有动态评价功能的差异驱动模型,运用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合肥、芜湖、蚌埠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动态评价,发现合芜蚌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合芜蚌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劳动者素质、政府支持度、企业主体地位对合芜蚌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亨明  朱剑峰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159-160
文章从"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状况、影响"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的对策建议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子敏 《乡镇经济》2010,1(2):120-121,124
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跨越发展、加快安徽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以合芜蚌为主轴,创新体制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的率先突破,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中关村、东湖、张江创业投资发展模式的剖析,并结合合芜蚌试验区的特点,得出从创业投资环境、创业资金的进入退出、人才等方面发展适合合芜蚌试验区的创业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设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安徽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科学选择和具体行动。在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战略举措后,作为合肥市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合肥高新区不仅要加快推进自身建设,更要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是安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伟大动力.整合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促全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比较分析合芜蚌三地市近几年专利申请、授权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类型不断增多,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小,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核心技术不足,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机制不完善六个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突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地位、实现企业研发向产业研发的转变、增强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发挥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引领作用、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共同组建合芜蚌专利池、发挥知识产权讲师团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集群创新相关概念的澄清,结合对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实例的分析,指出地方产业集群的创新瓶颈;提出了制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以及加大基础研究资助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R&D经费投入是R&D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R&D活动开展的保障。文章分析了合芜蚌R&D经费投入总量、强度和结构,以及其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探讨了合芜蚌R&D经费投入规模和强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就政府R&D经费投入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呈现向地域集中的趋势,一批汽车产业集群相继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某一地域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成为指导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提。本文运用钻石模型对合肥市汽车产业集群进行分析,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集群的六要素表现情况,然后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赵惠 《科技和产业》2018,(3):125-128
整理了国家出台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政策,基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税务调研结果,总结当前合芜蚌示范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并针对该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该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银桥 《特区经济》2009,(10):303-304
建立产业集群是培育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有效战略,也是应对经济一体化,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以及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认为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已出具规模。随后介绍了GEM模型的概念,以及其三个资源因素:基础、企业、市场。并从这个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劣所在。  相似文献   

13.
结合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投入对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合肥和蚌埠的研发人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研发经费。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汽车产业必须实施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本文在对汽车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实施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钻石模型"为基础,对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的生产要素条件和需求前景良好,各级政府支持有力,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具备极佳的发展契机,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在产业发展中仍存在汽车技术集成水平较低、续行里程短、电池成本高;集群效应低;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因此,要大力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以实现福建省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国际汽车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历史;然后简述了我国目前汽车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接着,使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中最具代表性的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前景,最后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  马艳华 《特区经济》2009,240(1):56-58
分析汽车产业选择集群式发展的意义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分析天津市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条件,并提出天津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建议,以求走出天津汽车产业集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莫玲 《科技和产业》2014,14(11):87-89
本文对国家及安徽省出台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了梳理,基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目前合芜蚌试验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对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阐述与说明,针对该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该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汽车产业集群是提升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识别产业集群的主要方法,在西方是利用"地点系数"法,来确认某种产业集群是否已经形成.根据产业集群的产品出口导向、专业化水平和规模程度与其增长性的特点,用"地点系数"法来分析、确认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否.基于LQ系数,来计算长三角区域2001-2003年汽车产业的三类LQ系数分别为汽车产业、汽车整体和汽车零部件及平均增长率,识别长三角汽车产业现有的和新兴的产业集群现象.经过科学分析、比较研究,认识到,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该地区是我国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条件最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王成周 《乡镇经济》2010,1(3):101-106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但安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为此,要以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打造"产业安徽";以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打造"创新安徽";以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以打造"和谐安徽";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以打造"崛起安徽",真正实现安徽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