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行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展 《经济论坛》2004,(2):18-19
金融产生以前,储蓄与投资职能是混在一起的,每个经济人要想扩大投资机会,必须先进行储蓄,储蓄的财富只有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进行投资。因此,金融产生以前,储蓄转化为投资主要受到储蓄要达到一定数量的限制。金融产生以后,储蓄和投资职能便发生了质的飞跃。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一个经济单位的投资可以大于或小于自身的储蓄。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2.
郭翠荣  王付强 《经济师》2007,(8):17-17,20
现实经济中,各部门中各主体的储蓄规模和投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存在较大差别,有的主体储蓄大大高于投资需求,有的主体则正好相反。因此,要使资本形成得以实现,就需要经济中存在着有效的机制将资金盈余部门的储蓄转移到资金亏损部门以形成投资。文章从金融中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金融市场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两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储蓄与投资失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学界许多人撰文谈到目前我国储蓄与投资失衡的问题,而谈及"失衡",多半都认为储蓄大于投资,结论自然就是要加强、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他们的依据,一是银行的存差(存款大于贷款)越来越大,二是外汇储备越来越大。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资金  相似文献   

4.
我国开放格局下的金融效率与金融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开放格局下的金融效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分离的倾向日趋强化。一般而言,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部门中,居民是资金的盈余部门,即储蓄主体,而政府和企业则是资金的短绌部门,即投资主体。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应该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因此,我...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金流动和发展资本市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贝多广 《经济研究》2004,39(10):84-93
本文考察我国近十年来储蓄转变为投资的过程 ,探讨从储蓄到投资过程中金融扮演的角色。文中运用资金流量分析法研究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 ,并侧重于金融部门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业的资金来源以及资金运用 ,以期揭示各金融子部门的作用和效率。分析的结论是 ,深化储蓄—投资机制的重要出路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的界定我 们知道 ,在某个时期内总有经济单位进行实物资产投资 ,一是享有服质服务 ,二是取得资本资产带来的收益。各个经济单位的储蓄 (当期收大于支出的部分 )不等于其实物资产的投资。此处的经济单位可以是家庭 ,也可以是企业 ,政府。由于种种原因 ,经济单位的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其意愿的实物资产投资。这些原因包括经济单位的当期收入、对未来的预期、投资的收益率、个人偏好、当期利率及其他相关因素。假设在一个封闭的经济里 ,不存在对外交易 ,任何资金需求都在该经济体内解决。如果在该经济中的所有时间里 ,所有经济单位的储蓄均等于投资 ,就不会存在任何资金需求和金融资产了。换言之 ,每个经济单位的当期支出及实物资产投资足可用当期收入支付 ,且当期再无盈余进行其他投资了。当某些经济单位的实物资产投资超过了其储蓄时 ,他就产生了外部融资的需求 ,并且必须通过借款 ,发行股票或发行货币 (如果该经济单位是货币机构 )为超额投资融通资金。当然 ,只有当经济中有其它经济单位 (储蓄盈余单位 )愿意借出资金时 ,以上实物资产投资超过储蓄的单位 (我们称之为储蓄赤字单位 )的资金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满足。在该经济中 ,资金由储蓄盈余...  相似文献   

7.
由于"低储蓄-低投资-低产出-低收入-低储蓄"的贫困陷阱,弱势群体存在着金融供给不足和金融需求不足的双重金融抑制态势。扶贫性金融的宗旨是为弱势群体提供融资服务,将财政体系输血型扶贫改造为金融体系造血型扶贫,解决贫困人口因资金不足带来的发展制约。我国扶贫性金融应实行"相机决择"策略,制定诱导性政策,引导金融资源"逆向流动"到弱势群体。扶贫性金融体系需要依赖法律路径,整合各种扶贫性金融工具,使之有效的融合形成互补功能,达到社会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之制度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从资金供求角度看民间不动产抵押借贷的产生及其意义 从资金供给的角度看。民间金融历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据统计.日前全国居民储蓄存款超过14万亿元,有关专家指出.过低的存款利息.使民间资金从储蓄中收益非常有限;加之近几年股市一直低谜,中小投资者信心不足;其他投资方式收益和安全的不确定性,形成了居民巨大的资金财富与狭窄的民间投资渠道极不相称的局面.民间金融迫切需要新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一、松散型与紧密型 :市场经济的两种银企关系模式一般来说 ,在储蓄与投资的转化过程中 ,银行是资金的供给者 ,企业是资金的需求者 ,银行与企业之间信用关系主要体现在融资方面。由于银行这一金融中介机构在储蓄动员上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营 ,以致在很长一段时期 ,银行在中介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通讯、电脑在金融业的广泛运用 ,发达的市场组织体系 (如证券交易网络 )得以产生和发展 ,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阻碍 ,变得十分快捷 ,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直接融资的交易成本。使市场直接融资…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资本最终来源于储蓄,只有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出。近年来,甘肃省平川区储蓄不断增长,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社会投资渠道的缺乏,投资主体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低迷,导致储蓄总额逐年提高。如何消除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储蓄、投资结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三个方面,分析怎样继续扩大储蓄,疏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使高储蓄和低投资达到均衡,让平川经济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银行业与证券业积极拓展的同时,发展保险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亦增加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其创造的非货币间接证券丰富了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通过与银行竞争引起金融创新的动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资金流动的效率,对抗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险业的资金流量分析主要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个体跨期最优化行为为基础,从居民异质性风险偏好和市场摩擦视角考察了我国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消费、储蓄与投资效应,得出如下的结论:首先,中国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将引发境内外居民和投资者的储蓄和投资跨境“局部转移”或“全部转移”,其转移的规模和方向取决于内外资金融企业及市场的绝对和相对投融资效率.其次,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将有效提高社会中退休群体的消费水平,对年轻群体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则取决于代表性个体的异质性风险偏好:如果代表性个体是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的,则金融创新将使年轻群体的消费量增加、不变和减少,储蓄量和投资量减少、不变和增加,储蓄转化为资本积累的规模减少、不变和增加.最后,政府应依据内外资金融企业和市场的相对投融资效率来确定金融创新的速度、深度和时序,以减小金融创新的“转移效应”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3.
储蓄者和投资者是市场金融的两个微观主体。一方面,两者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通过利率和竞争来协调的。当利率偏高时,储蓄增加而投资降低,反之则相反。所以只有市场利率反映均衡利率时,储蓄与投资才能达到有效均衡,储蓄才可转化为投资。因此,利率只有市场化才能发挥其价格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作为微观主体之一即主要的储蓄者,其储蓄行为同时受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税收是居民收入的递减,会影响到居民的储蓄总量和储蓄结构,从而使储蓄进入不同的融资市场。影响着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可以促使居民扩大消费者,从而带动投资的增加。而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资本市场、银行业的发展和居民的实质投资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重要步骤 利率是资金商品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利率由储蓄、投资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利率又是影响储蓄、投资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为保证利率的合理调整,我们所选择的利率政策就应当具有自动、间接、适度、可变的特点。显然,这种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资方式已呈现出多样化和储源的多元化,但储蓄仍然是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肩负着资金运行和资金的配置功能.涉及金融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储蓄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储蓄机制的创新。而且储蓄机制的创新是高度发展金融体系的首要前提。尽管宏观调控已取得成就,金融进入一般正常的运行,然而现行储蓄机制正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因而不适应金融形势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商l银行储蓄业务足商业银行主要业务之一。通过储蓄业务,商业银行把部分社会闲置资金吸纳为它的库存资金.以负债形式将其转变成商业银行的资产;通过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以贷款市场行情、自身经营需求以及利润额度等指标为基本出发点,以短期贷款、中期贷款以及长期贷款等组合形式,或者以投资斤式进行资金经营。所以,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储蓄行为)以及发放贷款(贷款行为)为其主要经营行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营业收入是贷款本利的回收以及投资收益等,主要费用是偿还储蓄金以及储蓄利息。因此,储蓄业务类似于工业企业的采购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储蓄-投资差异迅速扩大、财政主导型经济向金融主导型经济演化、投资总量与投资结构的矛盾加剧以及资金流动过程产生的拖曳作用,共同把我国资金流动机制推向创新的边缘。从趋势看,这种创新的方向只能是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协调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一、金融脱媒的现状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里的过程。所谓银行“脱媒”化是指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多地脱离开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方式,转而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的过程。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中国银行业目前正开始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金融脱媒”的另外一个大的背景就是中国入世。加入  相似文献   

18.
"金融脱媒"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脱媒的现状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里的过程.所谓银行"脱媒"化是指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多地脱离开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方式,转而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的过程.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中国银行业目前正开始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戴晓凤 《经济前沿》2001,14(5):30-33
一、银行中介的专业化与规模优势在现实的再生产活动中,储蓄资金向 投资的转化,是通过金融交易来实现的。资金的交易从形式上分,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市场中介为基础,最终贷款人购入最终借款人发行的证券,如股票和债券等,常称之为本源证券,而与之直接配对的直接融资;二是间接融资,即最终借款人从专门的金融中介机构借入资金、金融中介机构则通过向最终贷款人发行对自身的金融要求权的间接证券获得资金,然后转换成本源证券以完成资金的供需匹配。 间接融资下的银行中介,一方面以发行存款等间接证券的形式,大量地吸收零星分散的余裕…  相似文献   

20.
<正>1994年,是我国实行财税、金融、外资、外汇、投资、价格等重大改革的关键一年,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在我省得到了全面贯彻和落实,各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形势基本正常,引进外资发展较快,企业出口增长迅速。但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通货膨胀加剧、企业资金矛盾更加突出、国有企业亏损严重的问题;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却超常增长,出现了高通胀率下的高储蓄。本文试从1994年度资金流量表人手,对我省社会资金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