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食用菌生料栽培新工艺:只需家庭用具,用玉米芯、木屑或长稻草即可栽培平菇、鸡腿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可使生产周期由原来的60天,缩短为21天,产量可提高30%。(2)用木屑发酵法生产价值极高的药用菌子实体:如虫草、竹荪等,只需一间普通民房,就可使月收入达1500元以上。几年来,通过函授、面授、使数千人受益。我所发明者被国家科委、团中央授予"全国星火带头人"称号,受到省委书记及团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我所为完成对外供货合同,一方面投资60万元,占地20亩建示范场;另一方面扩大对外联营。欢迎各位种植  相似文献   

2.
农民办技校     
农民办技校邹书海是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镇高山村农民,他在四年时间,经过200多次试验“食用菌简易快速制种”、“高效延时保温节能灭菌灶”、“长稻草室外平菇无污染优化栽培”等七项新技术获得成功。这些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制种及栽培工艺,不用高压锅、接种箱和任何...  相似文献   

3.
香菇、平菇的栽培已成为一项周期短、见效快的有效致富门路。由于制种栽培主要采用熟料方法,但有投资多、工艺技术复杂、劳动强度大、易污染的缺点,成为制约食用菌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杂菌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了食用菌生产者最为担忧的问题。为了解决日...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八家村青年农民杨勇军从1998年开始在自己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里进行效益高的农业生产项目研究,并于2004年成功地研究出一项矮化密植、优质高产高效、投资小、省时省工易管的油桃设施栽培新技术。这一技术使该桃产量提高1倍多,而且提前1个月成熟上市。2004年在他的0.6亩日光温室里200株桃第一年纯收入达1万元。2005年12个大棚平均亩产值1.6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户。现在杨勇军又建了10个棚,在他的带动下,全县已经有89户农民建起大棚跟着一起栽培油桃。此技术适合所有不用加温的日光温室。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今年预计有10种食用菌走俏市场: 一、猴头菇春秋季节栽培,生产周期70~80天。产品保鲜盐渍或脱水烘干,内销出口均可。  相似文献   

6.
一种简单实用栽培食用菌的营养液技术,已由南昌远泰生物开发公司研究开发成功。采用营养液栽培食用菌,是继袋料栽培之后,在食用菌生产技术上的又一次革命。这项高新生物生产技术,是1997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谢远泰在长期培育和发展食用菌新产品“茶树菇”生产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开发出来的,现已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发明专利。与袋料栽培技术相比,营养液栽培食用菌生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据专家介绍,用这种方法生产,没有环境污染,是真正的绿色安全食品,而且缩短了…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下脚料的二次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天 《致富之友》2004,(5):24-25
试验表明:各种秸秆,棉壳等经过栽培食用菌后(又称下脚料)其中粗纤维分解率是50%左右,木质素也降解30%左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较不栽培食用菌的粗料提高1倍以上,培养料机械强度锐减,透气性增加,只要进行适当处理,完全可以重新利用或作另类制种及栽培。这即是提高食用菌生产经济效益需要,也是促进生物质良性循环利用,推动农业走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用稻草或麦秸仿野生无污染栽培食用菌技术,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周年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采用该技术每亩利用秸秆4000—5000千克。种菇畦还可适当套种玉米、向日葵、瓜、豆等作物.效益可观,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下脚料可提高平菇产量食用菌生产的下脚料.收集起来再栽培平菇,可获得增产二成左右的理想效果。现介绍给读者,供参考。下脚料的收贮有羊棉子壳、锯木屑.花生壳、谷壳等较难腐败的培养料,在第一个生产周期后还可用来栽培平菇、金针菇、草菇、蘑菇等食用菌,其中...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正南京:六合区水芹深水多茬栽培获国家发明专利近日,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大圣水芹专业合作社研制的水芹深水多茬栽培方法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311219.9)。该项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水芹产量的栽培方法,其要点是通过生产环节的科技创新,达到水芹早、中、晚茬三茬栽培。该发明生产水芹产量高,效益好,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徐州:沛县"互联网+一村一品"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  相似文献   

11.
EC05鸡腿菇适于整草秸免浸泡生料露地畦式覆土仿野生栽培。现将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菌种生产母种、原种、栽培种采用全营养高氮型菌种通用的颗粒状培养基的方法,一次性制备,分别放入“苏泊尔”家用压力锅内灭菌40分钟和太空灭菌包内灭菌3-4小时,冷却至常温后取出。接种用“四不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可不用电、不用药物、不用酒精、不消毒灭菌,直接将上述培养基分别置接种器的接种操作台上,随机进行全流程全开放式转接种扩繁移植运作。接毕,适温(15-28℃)培养,一般8-12天菌丝可长满培养容器,较常规制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致富之友》2004,(3):28-28
由于栽培凤尾菇效益好,生产周期短(从接种到出菇约20天左右),设备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所以是水稻产区农民普遍喜欢栽培的食用菌。但是,因一些菇农对凤尾菇的栽培等技术不了解,导致产量低,或栽培失败。现就如何提高稻草栽培凤尾菇的产量,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食用菌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病虫害及杂菌感染问题日益明显,在一些老菇区尤为突出。食用菌病虫害直接影响食用菌的品质、产量,严重时,造成绝收,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广大菇农必须学习掌握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本文介绍食用菌栽培中一些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从而减少损失。一、病害的防治(一)制种期及袋栽发菌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l、木霉及其防治①病症:木霉包括绿色木霉,康氏木霉,生产上统称为绿霉菌。该类杂菌几乎危害所有的食用菌,在制种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或培养条件不适,菌种很容易被绿霉菌侵染。培养料受侵染后,初期菌丝为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对广西食用菌开发工作的指导,切实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广西冬季农业开发的特色主导产业来抓。根据广西区人民政府最近召开的广西标准优质特色高效秋冬菜开发工作会议及广西农业生产座谈会精神,为加快广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使食用菌生产在冬季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广西区农业厅今冬明春广西食用菌生产工作提出了以“南博会”为契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向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区域化布局、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的加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抓好菌政管理为基础,以引企(业)、引技(术)、引种为突破点,以提高、规范菇农种菇技术为手段,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现食用菌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提高广西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实现全区食用菌栽培面积8000万平方米,产量25万吨,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从食用菌生产中增加纯收入20元以上,食用菌主产区及名特优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的农民年人均增加纯收入90-180元左右,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为配合食用菌生产发展的需要,本刊将连续刊登相关食用菌生产方面的品种介绍及生产技术方面的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15.
<正>在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只要提起食用菌,人们就会想到吴连东。他是牧牛镇地栽菇、花菇栽培第一人,是牧牛镇规模化繁殖食用菌菌种带头人,他牵头成立了木古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0年来,他刻苦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并持之以恒地宣传普及,帮助菇农解决生产问题,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潜心钻研:敢为人先争一流2008年初,仅有初中学历的吴连东,托亲拜友从外地捎来资料自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之友》2004,(7):8-13
为加强对广西食用菌开发工作的指导.切实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广西冬季农业开发的特色主导产业来抓。根据广西区人民政府最近召开的广西标准优质特色高效秋冬菜开发工作会议及广西农业生产座谈会精神。为加快广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使食用菌生产在冬季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广西区农业厅今冬明春广西食用菌生产工作提出了以“南博会”为契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向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区域化布局、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的加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抓好菌政管理为基础,以引企(业)、引技(术)、引种为突破点,以提高、规范菇农种菇技术为手段,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现食用菌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提高广西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实现全区食用菌栽培面积8000万平方米,产量25万吨,产值154亿元,农民人均从食用菌生产中增加纯收入20元以上。食用菌主产区及名特优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的农民年人均增加纯收入90-180元左右.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为配合食用菌生产发展的需要.本刊将连续刊登相关食用菌生产方面的品种介绍及生产技术方面的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17.
整稻(麦)草仿野生无污染栽培食用菌技术是我国农技人员针对农村利用率不高的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经多年栽培试验而成的。此技术解决了利用秸秆野外大田种植食用菌保湿遮光难、杂菌污染率高、费工费时等诸多难题,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  相似文献   

18.
发展多品种我国目前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有二三十个。业内专家呼吁,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应在稳定发展各地现有常规种类的同时,适度规模发展真姬菇、灰树花等珍稀菌类的栽培。采用新工艺积极应用、推广食用菌新成果、新工艺,使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生产过程中应注重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开发新材料近年来,食用菌的飞速发展,使一  相似文献   

19.
宁民 《农家之友》2004,(2):26-26
用稻草或麦秸仿野生无污染栽培食用菌技术,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周年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榆黄菇等食用菌,使工人种植的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采用该技术每亩利用秸秆4000~5000公斤,而成本仅1000元左  相似文献   

20.
郝义德 《致富之友》1995,(1):16-17,21
草莓冬季拱棚生产技术草莓冬季生产一般在温室中进行──称为促成栽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平谷县农科所合作,进行了冬季拱棚栽培草莓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不用火炉加温的条件下,草莓于1月24日成熟。采果期长达5个月之久,亩产值创万元,亩效益可达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