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无锡市东亭镇、安镇镇和羊尖镇为例,通过应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农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模型,并据此着重分析了区域农地数量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农业集约化、城市(上海市)辐射力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乡镇,农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有所差异的,而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各驱动因素的重要程度也是动态变化的。最后,作者就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合理保护农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重视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依据农业产业发展态势,积极调整农地利用结构;推进非农产业升级,合理控制非农用地规模;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的经济约束机制和土地利用决策体系;加强区域合作,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趋同;促进产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利用占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CLUE-S模型的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布局调整可行性,对现状布局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形成土地利用现状优化布局;其次利用CLUE-S模型的全局空间模拟能力,以Logistic回归方式提取不同用地类型的优化分布规则,以此为据推演目标年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布局。结果表明:全局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优化的复杂性在于不同用地类型对同一空间单元有竞争关系;CLUE-S模型的空间配置原理可用于全局土地利用布局优化;2020年扬州土地利用优化布局中,城镇工矿用地主要向市区西北扩张,同时仪征市区北部及宝应县北部亦有明显分布,园地与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南丘陵区、市区以北的邵伯湖周围与以南的长江岸堤,农村居民点经布局优化后主要分布在城镇周围与交通较便捷地区。  相似文献   

3.
创新绩效是衡量联盟组合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组建联盟的首选目标之一。基于2014—2020年我国15家医药制造企业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和二维复合变量对联盟组合规模进行测度,从组态视角分析联盟数量、伙伴重复性、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对联盟组合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获取多条高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结果发现,实现高创新绩效有两条路径,分别为中等联盟数量和中等伙伴重复性组态路径、中等联盟数量和高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组态路径。因此,企业在构建联盟组合过程中应根据适度原则,控制联盟数量和伙伴重复性;同时,从前瞻规划、组合构建、关系优化和组合协调4个方面提高联盟组合管理能力,这为企业联盟组合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土地利用呈现显著的地区特性,不同区域将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最。不同分类层次上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力也有所区别。以福州为例,结合相关分析法、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通径分析方法等多种分析方法,探求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分析模型,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湖南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农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全省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A分析法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产生空间差异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区位差异和政策作用等。最后,根据各区域土地利用特点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国际化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和集对分析法相结合对2009—2013年辽宁省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对辽宁省各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整体变化趋势与空间演变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辽宁省整体产业结构优化状况未显著提升;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以丹东-大连-营口和沈阳-锦州两部分优化态势良好的平行带状区域,辽宁沿海城市表现出较好的优化态势;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在城市间呈固化态势。  相似文献   

7.
王越  李炆颖  曾先  李佩泽  薛冰 《经济地理》2022,42(3):231-239
土地利用冲突是揭示新时期区域人地关系演化机理的重要突破口。既有研究侧重于从结构性和功能性视角分析土地利用冲突,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要素性冲突多尺度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以沈阳经济区为研究区,引入小波相干分析法和交叉小波模型,揭示土地利用冲突与其关键影响要素的空间多尺度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8个关键影响要素的交互作用关系显著;(2)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人文要素的驱动作用关系比自然要素更加明显,而土地利用冲突对自然要素的响应程度比人文要素更加显著;(3)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其关键影响要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多尺度关联关系;(4)研究区人口密度、GDP与土地利用冲突交互作用的空间位置主要作用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主城区,NDVI主要作用于林区,能源消耗量主要作用于工业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其他关键影响要素零散分布在研究区采样空间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模型、土地利用双向变化动态模型等数学模型对梧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和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中存在耕地一直在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生态农业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网络联结组合使区域产业协作趋势可视化,有利于挖掘与促进产业发展融合,为相关区域产业协作发展状况监测与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区域与地区双重视角,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出发,依据"区域-技术"2模网络,探究随时间推移逐渐稳定的区域产业与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通过构建专利技术共现网络,明晰地区产业与技术领域的联结组合,评估判断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前景。最后,根据现实需求,对区域产业协作进行动态效用最优规划,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即着重培育产业优势互补的特色集群、营造有利于产业协作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拓展适应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网络联结组合使区域产业协作趋势可视化,有利于挖掘与促进产业发展融合,为相关区域产业协作发展状况监测与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区域与地区双重视角,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出发,依据“区域-技术”2模网络,探究随时间推移逐渐稳定的区域产业与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通过构建专利技术共现网络,明晰地区产业与技术领域的联结组合,评估判断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前景。最后,根据现实需求,对区域产业协作进行动态效用最优规划,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即着重培育产业优势互补的特色集群、营造有利于产业协作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拓展适应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2008-2012年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相关信息为依据,分析了我国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现状,并从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的角度,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相关科技政策落实情况对区域企业专利权质押数量有一定影响,企业科技活动以及相关科技投入产出与专利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东中西部地区各个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影响因素对专利权质押数量分布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土地资源进行配置的基本手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城市为例,基于信息熵的理论,对晋城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及2008年各区县信息熵差异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土地利用朝着均衡状态发展;2008年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差异较大,反映了不同的经济水平和土地利用状况;经济因素和农业发展因素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基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有利于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长株潭经济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土地利用战略应为:统筹兼顾,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协调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严格管理,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土地利用结构,结合平昌县的区域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发现平昌县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供给与人口增长矛盾日益尖锐;2.土地的质量尤其是耕地质量严重下降;3.中低产田未得到充分改造;4.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偏低;5.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平昌县土地利用实际情况,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优化平昌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促进其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成因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宋戈  吴次芳  魏东辉 《经济地理》2006,26(2):313-317
不同城市由于职能定位不同,其城乡结合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结构。文章从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机理和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入手,选取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这一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带为研究区域,以民主乡的现状数据为依据,运用线性规划模型,以SPSS和LINGO软件为计算手段,对这一特定地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结果,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响应模型及因子影响力系数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安徽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并探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较大,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负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该区域耕地和建设用地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最大。因此,淮南市今后的发展一定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葛晶晶 《经贸实践》2016,(17):26-27
土地问题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土地承担着人类的所有活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DEA方法测度皖北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皖北地区城市土地规划、加大政策投入力度、完善土地利用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能对皖北城市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运用重庆市40区县1998—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将重庆市在空间上划分为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Ⅰ)、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Ⅲ)三大经济发展阶段区域,探讨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要素逐渐扩散,多数区县进入Ⅱ区域,Ⅲ区域逐渐缩小至渝东边远地区;②工业化由Ⅲ阶段向Ⅱ阶段演变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日趋强烈,当工业化进入Ⅰ阶段时,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缓和。土地产出率在Ⅱ阶段增长最快。区域土地产出率的演变规律与其土地利用变化相吻合,具有随工业化进程呈"倒U型"演变的特点。③承载性功能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高于生产性功能土地,且伴随经济的发展,贡献的差距逐渐拉大。研究认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使各类土地供给与区域所承载的经济要素相适应,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的主体功能对土地供给的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回顾,阐明土地利用布局原理,建立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三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文章构建的技术方法为:(1)基于“二调”和“三调”数据,对研究区域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总体对比分析,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未变化区和变化区;(2)从符合自然规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两个原则出发,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判别准则,根据“双评价”中各要素评价结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分析研究区域各类用地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3)根据文章设计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7种土地利用调整情景,构建基于图斑单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支撑。文章通过以兴安盟为案例开展以图斑为单元的多情景国土空间规划,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以“三调”图斑为单元的土地利用布局以及更加精细化的规划管控。  相似文献   

20.
朱传耿 《经济师》2001,(3):11-13
文章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普遍规律进行了探讨 ,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区际、区内 )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 ,以及区域 (区际、区内 )经济运行规律的介于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边缘学科。空间不平衡性、阶段性和人地互动性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