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企业科技》2008,(3):62-62
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称,经国务院同意,对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改革,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企业债发行程序实现“二合一”。这份名为《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中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编制公开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申请材料,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相似文献   

2.
宏观·政策     
发改委简化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说,将对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改革,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此举意在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国家发改委特别强调,债券筹集资金必须按照核准用途,不得擅自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亦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以及期货等高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履行出资人法定职责,加强对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债券发行行为,防范和控制企业债务风险,2008年4月3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央企债券发行新规——《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4.
发行债券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债券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央企业通过发债方式筹集资金的事项日益增多,如何完善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的决策程序,规范债券发行行为.是出资人关注的企业重大问题之一。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8]70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中央企业债券发行有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国资发产权[2008]70号各中央企业:为加强对中央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中央企业债券发行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特制定《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并及时反映工作中有关情况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1、法律界定和发行主体上的差异。企业债券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最初以法律形式出现在1987年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中,1993年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保留了《暂行条例》中对企业债券概念的解释,即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的产生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资资金短缺,为了缓解一些基础性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资金紧张局面,政府对这类非公司法人企业采取的倾向性扶持政策。这里盱企业”是指那些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相似文献   

7.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和提前收回是企业债券发行中的特殊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本文就这两种特殊业务的核算采用实际利率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展晨明 《活力》2006,(5):45-45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十几年来,发行制度几经变迁。在1998年《证券法》出台之前,我国证券市场管理机构对证券发行上市采取的是审批制,这种发行制度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即额度控制、两级审批和发行与上市联动。这些特点造成了股票市场的种种扭曲和弊端。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出台了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证券发行制度从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原来的额度控制、两级审批没有了,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增强了,但是发行与上市联动这种纯粹是人为的、技术上的设定却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拉开了我国公司债发行的序幕。《试点办法》共六章三十二条,内容包括发行方式、发行条件、发行程序、债券持有人权益保护、监督管理等,体现了放松行政管制,以发债主体的信用责任机制为核心、市场化导向的发行监管思想。《试点办法》注重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债券受托管理人等配套制度的建立,强调了中介机构和市场机制在公司债市场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试点办法》的颁布与实施,给债券发行方提供了一种新的筹资方式,有利于这些企业降低财务成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尽管企业债券的出现比股票早,而且发行企业债券的优势也相当明显,但从我国十多年债券发行的情况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当缓慢。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见表1)。然而,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为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率、回避股权分散化、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企业筹资的主要手段是发行债券,债券市场的规模甚至超过股票市场的规模。在我国,无论是企业债券的发行市场,还是交易市场,都十分不成熟,还有许多需要解…  相似文献   

11.
为填补保障房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国家发改委最近发文《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各地按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后继续保留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应优先用于保障房建设,明确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性住房融资。央行和银监会也下发通知,鼓励放贷支持保障房建设...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据住建部数据披露,2011年度建设保障房投资需要1.3万亿到1.4万亿元,其中中央、省级和市县政府承担5000多亿元.剩余的8000多亿元要通过社会机构投入和被保障对象以及所在企业筹集。  相似文献   

13.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架构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6月,随着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运营子公司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10年期、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有担保的浮动利率企业债券的顺利发行,又停止发行一段时期的企业债券市场的大门正在重新开启,企业债券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经过多年的抑制,逐步放开管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逐步放开的过程中,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评级与规模控制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通过KMV模型对发行主体进行信用风险评级并推算出发行规模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祝玲  胡宇红 《现代企业》2004,(3):10-10,9
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西方国家企业中发行债券融资通常是发行股票融资规模的3倍,但由于我国企业债券管理机构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及发行方式都有极其严格的限制,使得债券融资方式得不到重视。2002年政府对企业债券发行的初步改革和即将出台的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使人们对债券融资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各地要加强对发行人募集资金使用方向的引导、监督,保障募集资金的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房地产》2008,(7):I0010-I0012
为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预售管理,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依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31号令)、《关于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通知》(建办住房(2004)78号)和《关于调整部分行政许可和管理事项内容的通知》(京建法(2008)172号),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市将实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联机备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的体系创新需要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库券恢复发行和国有企业改制招股,我国债券发行市场和股票发行交易市场开始发展,证券市场体系和组织结构的主体框架正在形成。但因市场定位过于偏向、层次过于简单、分布过于集中,尤其是市场体系和组织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不仅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急剧变化过程中不断增长的资本融通需求,而且使得自身的发展也因面临重重困难而处于举步艰难的波动和徘徊之中。  相似文献   

19.
刘华 《财务与会计》2009,(11):15-16
随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证券发行行为的不断增多,以及可交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等创新品种的不断涌现,若国有股东的相关行为缺少必要的政策指导,易产生信息披露不规范、内幕交易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对此进行规范。2009年7月,国资委发布《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124号,以下简称《资产重组通知》)以及《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行证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125号,以下简称《发行证券通知》),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必须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发行人必须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交公司法规定的申请件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有关件。”为适应推行证券发行核准制的要求,维护投资合法权益,证监会在总结经验实践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新规定,与老的规定相比,这些新规定更加完整、规范,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化,在此,笔对其中的法律意见书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