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协调是不同国家间的合作与博弈,体现的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深化,加大了经济、金融领域国际协调的力度,拓宽了协调的范围.然而,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的协调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应对金融危机的协调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独立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在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面前,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博弈与碰撞中,如何处理好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握政策的导向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国家间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会使国家间的政策互不合作比合作时付出更大的成本。无论模型分析还是博弈论都证明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共同繁荣的理性选择。然而,特朗普总统的贸易保护主义追求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和美国竞争优势的最大限度优化,冲击了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使国际经济治理陷入困境。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出现危机,国际贸易治理面临协调困难;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贸易基本原则正在受到挑战,而新的规则尚未明确,加剧了各国贸易政策的摩擦和利益分化。与此同时,各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意愿降低,世界经济面临协调不力的风险。国际经济治理困境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各种摩擦的累积和发酵的结果,更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各国力量博弈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冲击了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很多国家推出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危机。从经典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博弈理论来看,应对本次疫情冲击的各国货币政策协调性不足,“以邻为壑”的非合作均衡效果明显。为数不多的货币政策协调也存在执行力不足、深度与广度不够、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低等问题。在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加强的背景下,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国际组织需要创设协议和合作剩余分配机制,寻找货币政策刺激效果和防止国际资产泡沫之间的平衡,加强政策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建设有效的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机制。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建立长期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在现有的IMF和G20等平台上发挥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协调桥梁作用,通过持续开展央行间技术性合作等措施参与和推进协调进程。  相似文献   

4.
不同"域观"形态的经济行为主体共存于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对世界经济秩序提出了规则改革的新要求,这就是世界进入"规则博弈时代"的大背景。技术变局挑战产业组织规则,产业技术格局的巨大变化使得产业组织政策和竞争政策必须考虑世界技术格局演变的重要影响。生态变局重塑产业组织规则体系。人类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但工业化形态正在发生巨变,"机器工业化"向"生态工业化"转变,规则博弈成为全球经济及不同国家交易行为的核心问题。在尊重国家规则主权的前提下进行国际沟通,实现规则接轨和形成共同遵守的规则协议,是当今世界规则博弈的主题。其中,产业组织规则的国际接轨调适协同,就如同是保证全球经济顺畅运行的轨道交通体系,发挥着最重要基础设施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4年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建立在对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走势及其内在原因深刻洞察基础上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在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国内环境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对此,宏观经济调控的思路和原则以及宏观调控政策都应有所调整,以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中国进入外部冲击频发期。这一时期的形成是脆弱性长期累积的结果,有其必然性,会持续较长时间。面对外部冲击频发导致的不确定性上升,经济韧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经济韧性是经济体在复杂环境下适应变化和不断变革的能力。政府及其经济政策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来源,政策空间是政府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手段和力量储备。在高度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政策空间是由国家间的权力关系塑造的。我国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分阶段减税降费等灵活的政策创新,在有效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空间的同时达到了宏观调控的目的。虽然我国经济具有较强韧性,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充足空间,但也存在一些隐忧和挑战。在“新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下,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扭转预期是当务之急,通过改革和政策创新进一步拓展政策空间、有效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宏观调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和经济政策协调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Dornbush两国开放宏观经济静态模型为理论背景,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对合作与非合作两种情形的对比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国际间经济政策不协调是无效的,而通过政策协调则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博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淳 《经济问题探索》2008,9(1):104-108
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各国(地区)贸易政策之间的关联.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其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影响,以及后者的反应和可能的应对措施.这种相互之间的博弈发生在多边、区域、双边、单边各个层次,而且各个层次之间也在进行着相互的博弈,构成了一国(地区)动态的贸易政策体系.在此背景下,贸易政策在各国(地区)之间具有了"示范"和博弈效应,各国要么跟进,要么模仿,都在不同程度地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做出反应.本文从战略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301条款"单边措施、贸易摩擦三个角度论述了各类贸易政策的博弈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30年宏观调控经验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明显迥异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宏观调控本身来看,这些特色表现为涵盖领域广泛、政策工具多样、宏观调控频繁、调控力度适度等;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宏观调控还表现出实践性、过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这一独具特色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能否提高一个国家的产出或者就业水平,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其结论都存在巨大的分歧.卡尔伯格提出,如果仅考虑政策协调对各国经济增长或就业的直接贡献,我们很难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意义作出判断.然而,以经济稳定性为标准,用随机模拟方法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协调对中国经济稳定性影响时,得出结论:2001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既促进了中国产出、消费和进出口的稳定性.也增加了汇率和长期利率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