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 《投资研究》2015,(2):58-67
本文运用我国84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银行资产流动性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均表明,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对经营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而且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最大化意义上的最优流动性资产占比高于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本文结论支持了对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实施更为严格的流动性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22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银行表内和表外流动性创造指标,研究多元化经营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总体和结构性影响。根据不同银行主体分析了多元化经营作用的异质性,并提出多元化经营对流动性创造影响的传导渠道。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收入多元化和资产多元化均降低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水平;第二,二者一致降低了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但对表外流动性创造结果相反,收入多元化提高了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资产多元化则降低了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第三,多元化经营通过银行风险承担的中介作用影响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因此,本文认为国内银行不可盲目扩张高收益、高风险的多元化业务,应兼顾传统存贷业务的发展,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履行好流动性创造这项重要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3.
4.
<正>基于包商银行破产事件,本文考察了打破中小银行隐性担保预期对银行融资环境、定价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并为中国银行体系监管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政策启示。在欧美央行持续加息的背景下,近期欧美银行风险事件频发,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瑞士信贷银行被收购。传统理论“大而不倒”认为政府必须救助大银行,原因在于大银行危机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但综合国内外银行破产处置来看,政府针对中小银行的救助的市场影响也同样重要。包商银行破产是国内监管首次未对所有银行债权人进行全额担保的处置案例,打破了中国银行业长期存在的隐性担保预期。  相似文献   

5.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及机构投资者规模的壮大,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的需求日益剧增,大宗交易制度是满足投资者流动性需求的制度性创新。由于大宗交易的数量较大,其交易价格有别于正常交易规模的价格。本文利用沪深交易所的大宗交易数据实证探讨大宗交易价格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宗交易价格低于当日收盘价格,呈现流动性折价现象,折价率达到1.27%:研究还发现,折价水平还受交易数量、正常交易时间段股票流动性水平、市场流动性水平及股价波幅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依据2015-2021年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MS-VAR探究了不同违约风险环境下融资流动性与债券资产流动性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其资产流动性与货币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存在互为正反馈的流动性螺旋。此外,两类流动性间的互动特征存在非对称性和异质性,在风险时期,融资流动性与利率债资产流动性互动特征比较明显,而在平稳时期,融资流动性与信用债资产流动性互动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伊犁州直辖区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认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流动性是指银行为了应付可能随时发生的提现而变现资产的能力。流动性是银行业机构的生命线。流动性不足会引发银行挤兑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银行破产。流动性过剩则意味着银行业持有的资金超过维持必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近年来,在全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日趋严重,并通过不同的渠道推动了房市和股市价格的上涨。本文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验证了这一现象,并认为一旦股市和房市的价格发生逆转,将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我们应深刻考虑这些潜在的风险,正确把握现代金融危机的本质,更好地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宏观流动性投放逐步由以前的被动投放(外汇占款)向主动投放转变,银行业资产配置结构更趋多元化,金融创新更加活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体系流动性传导的渠道和机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流动性在金融体系中消长、转移的内在逻辑,探讨新形势下流动性管理的合理方式和路径。本文运用动力系统模型来分析和论证银行资产配置结构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影响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银行资产配置趋势的同质化容易导致市场流动性状况的恶化;中央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强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评估政策的协同配合,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在流动性过剩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缓慢上升的物价水平与过快增长的资产价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运用TVP-SV-VAR模型,探讨了1995-2019年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三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高货币供给与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早期可以归因于货币化过程,中期主要是因为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后期资本市场在与消费品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了吸收流动性的优势地位,挤压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空间,造成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为优化货币政策、减缓资产价格上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将稳定资产价格列入货币政策目标。同时,还应当全面促进消费,引导流动性从资本市场转向消费品市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应用模型刻划了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变化特征,并以非预期流动性度量流动性风险:其次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方面,应用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M2的变化对流动性风险影响最大,准M2、M1的变化次之,M0、准M1的变化最小;流动性风险对准Ml变化影响最大,对M1、M2变化次之,对准M2和M0变化几乎没有影响.利率与流动性风险相互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美国保险业的破产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阐述了美国保险业的破产概况和保险公司破产的经济影响,剖析了保险公司的破产原因,考察了美国的保险监管对破产保险公司的管理处置措施,最后对我国保险监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美国保险业的破产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阐述了美国保险业的破产概况和保险公司破产的经济影响,剖析了保险公司的破产原因,考察了美国的保险监管对破产保险公司的管理处置措施,最后对我国保险监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货币数量论选取超额货币增速EMG作为衡量货币流动性的指标,运用协整检验方法与VAR模型探讨了货币流动性对股票回报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MG的扩张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而相比于股票收益率,房价对于流动性变化的反应更为显著而迅速。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原因以及股市变化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实务操作中,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有时会对评估结论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调整目的、分析调整原则和分析调整事项三个方面对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的分析调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中国2011~2018年42家商业银行年度平衡面板数据,通过GMM动态面板回归和DID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短期影响机制和政策变量的中长期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信贷资产证券化初始阶段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信贷风险未得到真正剥离或转移,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可通过提升自身杠杆率水平、更多持有高风险的不良资产、扩大信贷规模等方式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经营呈现出一定的道德风险;中长期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转变、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政策变量对缓解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8.
汪贤  葛山  何龙 《时代金融》2011,(21):155-156
流动性与资产定价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以及流动性风险与资产定价的关系是当前国内研究资产定价的主要内容。本文将通过沪深股市的实证数据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的问题。针对流动性溢价问题,本文将基于沪深股市数据,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按照Gibson和Mougeot的基本框架,直接建立二元均值GARCH——Diagonal BEKK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动态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但随着样本期的选取、样本的选取以及不同流动性指标的选取的不同,其显著性是也不同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对对市场的超额收益是有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是动态波动的,从长期看,这种波动持续性的存在会使投资者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汪贤  葛山  何龙 《云南金融》2011,(7X):155-156
流动性与资产定价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以及流动性风险与资产定价的关系是当前国内研究资产定价的主要内容。本文将通过沪深股市的实证数据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的问题。针对流动性溢价问题,本文将基于沪深股市数据,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按照Gibson和Mougeot的基本框架,直接建立二元均值GARCH——Diagonal BEKK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动态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但随着样本期的选取、样本的选取以及不同流动性指标的选取的不同,其显著性是也不同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对对市场的超额收益是有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是动态波动的,从长期看,这种波动持续性的存在会使投资者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