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货币境外交易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本文综合考虑货币发行国和目标国的特点,使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国际货币境外交易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传统引力模型大部分引力因素对国际货币交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斥力因素影响不确定;文化距离对国际货币使用具有显著抑制效应;目标国金融市场发展及开放程度、货币区效应等金融因素对国际货币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货币发行国政治稳定性是该货币国际使用的重要支撑因素,而目标国政治稳定性越差,货币替代效应越强,该国国际货币使用越多。这些因素大多对人民币境外交易空间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人民币国际化可利用引力模型效应推动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推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或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李美洲 《上海金融》2012,(12):28-30,120
本文根据货币国际化的职能将货币国际化依次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了货币国际化的每一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主要国际货币的面板数据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静态回归模型表明:货币国际化程度受到国家经济规模、进口市场规模、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以及货币升值幅度、该货币的汇率稳定程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受到金融成熟度的影响较其他因素弱。动态回归模型表明:货币国际化具有惯性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后,美国执行宽松政策的救市行为不断对外转移经济风险及经济发展成本、国际收支全球范围内失衡等问题,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人民币国际化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货币三大职能为分析维度,论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从实证角度对五种国际货币1999年至2011年间的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探讨货币国际化的内在影响因素,进而就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最优锚货币内生选择模型,分析一国如何在两种锚货币中作权衡取舍。理论分析发现,锚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对外贸易成本越低,则非锚货币发行国锚定该货币的程度越高。本文测算了2006—2019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五大国际货币在全球各经济体中被锚定的程度,并使用引力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与理论推断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贸易开放度更高、资本账户更开放、经济规模更小的非锚货币发行国,锚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成本的影响更强。定量分析显示,仅靠经济增长和贸易便利化不足以将人民币锚定效应提升至美元的水平,而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代表的金融政策能显著提高经济增长和贸易便利化对人民币锚货币地位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国际化潜力。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走出国内,进入周边国家或地区,进而被全球市场接受,履行交易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货币职能的过程。一国货币国际化是该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随着一国经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向我们敲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警钟,中国经济过渡依赖美国的现状想要改变,人民币必须逐步国际化,这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给予的厚望.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和国际化对货币主权国的影响,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世人对国际货币体系前景的重新构思,该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目前国际储备币种构成的历史演变(1980-2008年)进行了计量分析,尝试从更加规范的角度探讨货币国际化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量、金融市场是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储备中占比的基础性因素,同时还受到通货膨胀率、汇率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将中国与国际货币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得出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国际化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还须经过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须经历"可自由兑换货币"、"区域货币"和"国际货币"三个阶段.一国的经济实力对本国货币国际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而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有助推作用,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为本国货币国际化创造条件.我国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9.
李瑶 《青海金融》2015,(2):8-10
货币作为一国政府强制发行、体现国家利益和意志、在国家疆界范围流通的交易工具,其本质和功能具有主权的属性和特点,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本文阐述了开放条件下大国货币安全的特殊性,对人民币走向国际的实力进行了分析,并就推进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国际货币视为主权国家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兼具自有价值和协同价值的网络产品,建立融入网络外部性、临界规模与正反馈效应、转换成本与锁定效应等网络经济特征的货币选择模型,对人民币与在位国际货币的竞争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四个可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并提出“加强预期引导”、“开放投资市场”、“提高清算效率”和“破除本币歧视”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丹丹  沈悦 《金融论坛》2021,26(5):40-49
本文运用包含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科技水平的货币搜寻模型,基于美元、英镑等世界主要货币1975-2017年的数据,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结果 显示,在美元主导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计价货币的国际体系中,一国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对货币国际化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科技水平提升能够增加一国在对外直接投资计价货币谈判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出发,借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研究方法,对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国际货币交易支付职能密切相关的惯性效应和网络效应对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与国际货币价值储藏职能密切相关的、以汇率表示的货币外部币值稳定性和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构成密切相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币值稳定性对国际债券计价货币的影响更加重要,惯性效应则在危机的冲击下消失,网络效应的作用也明显下降。目前人民币的价值储藏这一国际货币职能发展相对滞后,应加快发展在岸外汇市场,进一步放开外汇市场准入和产品交易限制,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此促进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交易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货币国际化是国际金融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梳理了货币国际化面临的理论困境和现实挑战,研究了本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剖析了主要国际货币职能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使本币国际化外部条件改变,传统国际化路径面临挑战。本币国际化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铸币税收益,提升货币发行国的政治影响力;但同时会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加剧投机资金对金融稳定冲击,并可能陷入“特里芬难题”。受经济实力、对外经贸关系等因素影响,主要国际货币职能发挥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国际货币惯性阻碍、西方主导的多边治理规则制约、国内企业与金融机构竞争力较弱等挑战,应客观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权衡职能选择,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主权货币向国际货币演变过程中,其货币的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货币的支付手段等基本职能是决定货币跨境发挥作用的基础.而货币的储备、汇率“锚”等调控经济的职能可以强化国际货币的国际使用范围。在当前国际金融制度安排下,在同我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的地区渐进的推进人民币的基本职能有利于减少人民币直接国际化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测度2005年7月21日-2018年9月30日不同阶段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并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元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略有下降,但仍然难以取代;欧元和英镑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下降很大;而日元近几年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显著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自2010年以来显著提升,大部分时期已经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很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利率差异,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都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发挥"锚"效应有显著影响。其中,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经济周期同步性、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推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央行接连与国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累计高达6500亿人民币.中国为什么要与他国和地区进行货币互换?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正迈向国际化?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互换的含义及功能,接着比较了六种货币互换协议的具体作用,并指出此轮货币互换的真正目的,最后通过分析一国货币真正国际化的条件,得出央行频签货币互换协议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但并不能与人民币国际化划等号.  相似文献   

17.
石莉 《中国外资》2011,(16):49-50
次贷危机向我们敲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警钟,中国经济过渡依赖美国的现状想要改变,人民币必须逐步国际化,这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给予的厚望。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和国际化对货币主权国的影响,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元的国际信用受损,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货币国际结算的经验法则,然后从交易成本视角、宏观综合视角对国际货币结算选择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9.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2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货币权力的大小与其所在国或地区GDP在全球的地位高度正相关,人民币的"低调"无法隐藏人民币正在成为新兴国际货币的事实。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影响和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在一个不稳定、金融一体化的世界中,各国政府对储备资产的审慎性需求将会增加.但是,随着新兴市场国家预防性储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少数经济越来越不景气的净债务国的清偿力供应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大,这令世界面临发生第三次全球储备体系危机的风险,即特里芬困境重演.避免这种结果有两种选择途径,要么在全球清偿力供给体系中引入某些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以扩大国际清偿力的供给,要么设法控制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以使其降低预防性货币需求,中国在两种解决方案中都应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