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较突出的是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企业重组等问题。这集中表现为:(1)国有资产配置刚性,不能流动,难以优化配置,难以取得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2.
紧紧抓住资产重组这个“牛鼻子”在国家体改委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中,将继续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广泛进行存量资产的流动与重组作为今年体改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以说,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是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能否取得重大推进的“牛鼻子”。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已成必然之势。资产重组,整体优化,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提高国有资产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一、资产流动重组是搞好国有经济的现实选择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而推动产权流动和资产重组则是搞好国有经济的关键。当前国有企业面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新的突破,至关重要的是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和调整,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一方面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资产配置分散化以及国有资产在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布结构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应有功能错位状况。实现国有资产从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从劣势企业到优势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  相似文献   

5.
论国有资产的产权流动与重组郝书辰/山东财政学院财政学系一、国有资产产权流动与重组的必然性及重要意义国有资产的产权流动与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迅速扩大,包...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的流动最终应归结为国有资本的流动。推动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增强国有资产流动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基础条件,即产权的清晰界定、产权市场的完善和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管理的五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就如何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无论从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需要,从保证国家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的现实,还是从国有资产需要不断流动、重组的角度,从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的要求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和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国企产权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现实的出路在于以存量资产调整为突破口,对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实现战略性重组的前提条件是国有存量资产能够自由进入市场流动,这就需要有一个国有资产顺畅流转的交易载体、重组的运行载体——产权交易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纪璐 《上海国资》2002,(1):26-27
闸北区区长丁薛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是加快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面对新形势,闸北区国资工作的现状是: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产不多,总量只有约7个亿的规模。二是布局分散。三是质量差、竞争力不强,效益不好。面临三项任务:一是促进流动。国有资产要保值增值,要增强控制力,必须形成好的流动和重组机制,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流动不仅要注重企业内部的流动,更要注重企业之间的流动。二是防止流失。国有资产的流失既有直接的流失,也有间接的流失,资产闲置,不能加以很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产权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现实的出路在于以存量资产调整为突破口,对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优化国有资产配置,首要前提是存量资产能够自由进入市场流动,这就需要一个国有资产合理整合重组的运行载体--产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一、国有资产存量流动的必要性1.促进国有资产存量流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当前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但是,国有资产存量流动,需要冲破原国有资产存量条块垄断的局面,需要进一步理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与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就会促进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有利于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2.国有资产存量流动是内涵型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由于在目前增量调整遇到资金紧缺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外延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已受到较大制约。从另一方面还应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众多企业规模小,专业协作差,已严重影响企业规模效益的发挥。优化国有资产配置,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效益不高,国有资产流失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国有资产运营主体,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系统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具有人格化、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资本化经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方轮 《珠江经济》2004,(11):56-61
根据对国有企业运作模式的长期考察和深入探索,本文研究提出,政资分开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其实现形式是构建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国有企业三层运作及两级出资的结构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资产运行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有效监督机制是国有资产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企业资产重组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张岚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而资本流动、产权重组是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搞好国有企业的一项重大措施。但资本流动、产权重组的有效运作则要求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财税体制,否则会导致企业资产重组效应的扭曲。...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25年的探索。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目标,实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正在日益完善。与此同时,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长期以来,国家作为事业单位的出资人.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因此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国有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主要是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据统计,到2001年年底,我国国有净资产总量为109316亿元(张卓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远远高于民营资产和外商资产,因此,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效能,减少流失和浪费,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步伐,提高综合国力,推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产效能的前提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资…  相似文献   

17.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重要时期,如何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运营体制,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破产等问题,也成为伤透许多政治家、理论家和企业家脑筋的难题。路究竟在何方?请看本刊“本刊专稿”栏目中省体改委苏增添主任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方旭军 《中国经贸》2014,(19):260-260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财务管理对搞好国有企业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于任职人员财务审计,提高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要明确产权,加强法律建设,大力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国有资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构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架可以由资产的管理、营运和监督三个层面组成。国有资产统一管理机构负责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国有企业负责资产的营运,国有资产监督机构负责资产管理的监督。国有资产统一管理机构与资产经营公司是授权和被授权的关系,资产经营公司与国有企业是出资人代表与企业法人的关系,国有资产监督机构与国有资产统一管理机构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应当在这种关系框架下,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运用企业代理风险理论和微观经济杠杆,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20.
乔蛟 《产权导刊》2005,(1):42-4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2004年12月13日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依法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确保国有资产流动而不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