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游 《财会月刊》2008,(11):26-27
建立卖空交易机制有助于解决我国股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海外卖空交易机制的主要模式,提出我国要博采众长,同时考虑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点,在合适的阶段推进合适的卖空交易模式.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卖空交易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卖空交易机制作为现代证券市场中的重要交易制度,对完善整个市场功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重点探讨了卖空机制价格发现功能的内在机理以及境外市场关于这一功能的实证结果。最后,文章建议我国股市应在适当时机引入卖空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以来,关于该交易制度实施效果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尚无文献对债权人如何看待卖空机制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从债权人视角出发,分析卖空机制引入后,债权人对标的公司会计稳健性需求的变化,并利用融资融券首次启动提供的准自然实验环境,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上述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引入后,标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显著提升,且这种影响在债务水平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交易越活跃,标的公司会计稳健性越高;卖空机制引入后,标的公司的短期债务比例显著提升而长期债务比重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债权人需要债务人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来应对卖空交易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融资融券的国内推行给证券交易市场提供了完整的交易准则,研究融资融券能够给监管人员以及投资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文章研究了252只沪深股票的交易信息,并选取双重差分方式给出卖空机制关于定价效率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卖空机制推广能够提升股票的定价效率,该状况的产生是由于投资人异质性减弱以及股市流动特性加强;能够卖空的股票波动幅度减弱,且能够融合大规模交易。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开启融资融券交易为准自然实验环境,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了卖空机制与上市公司诉讼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卖空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公司的诉讼风险;独立董事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安排,有利于强化卖空机制对诉讼风险的抑制作用;机构投资者作为有效的信息中介,有利于强化卖空机制对诉讼风险的抑制作用.文章的研究丰富了卖空机制经济后果的研究,丰富了诉讼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国23家海外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瑕疵"受到"卖空袭击",导致股价大跌,这表明在允许卖空的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市场环境不同于"单边市"市场,"信息瑕疵"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机会,并且股价往往会放大对负面消息的反应。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审慎对待市场环境的变化,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尽可能避免公司受"卖空袭击"而带来的市值损失。基于中国证券市场首批融资融券试点标的股数据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并未充分考虑卖空交易机制对市场环境带来的影响,融资融券标的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其他上市公司无显著差别。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卖空机制试点期间尚存在较为严格的卖空约束,二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卖空风险反应不足。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8~2015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卖空机制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卖空机制的引入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加快了企业实际资本结构向其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信息披露质量在卖空机制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为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并为进一步完善卖空交易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SVAR模型检验2010年3月31日至2019年11月7日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交易对上海和深圳A股市场流动性的同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标的股票范围和不同的市场状态下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交易对沪深A股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交易对上海和深圳A股市场流动性的同期和长期影响都是显著为正的,且对上海A股市场流动性的正向影响大于深圳A股市场;融资买空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正向影响大于融券卖空交易,这是因为融资买空交易规模远远大于融券卖空交易规模;融资买空交易与融券卖空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同期和长期影响并不随着标的股票范围的扩大而增加,而是与二者交易规模有关;熊市时融资买空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长期影响大于牛市。  相似文献   

9.
正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来自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还需要有相应的利益激励制度安排,推动、激励资本市场各参与方更有效地挖掘信息,提升市场的透明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这也正是卖空机制存在的理论基础。我国资本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恢复设立以来,一直是一个"单边市",即不允许卖空交易的存在。没有卖空机制的约束,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质量低的一个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验证卖空管制放松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不可卖空的公司,可卖空公司在被列入卖空标的后,其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分配规模与分配平稳性均显著提升。机制检验发现,卖空管制放松对现金股利分配的促进在代理问题严重、投资机会少的公司中更显著,这支持了代理成本机制;同时,在信号传递能力强、信号传递需求大的公司中,卖空管制放松对现金股利分配的促进更显著,这支持了信号传递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现金股利分配能力不足的公司在应对卖空压力时并未使用“高送转”作为替代。而对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广泛存在的达标式分配,卖空管制放松能够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体现在没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中。研究表明,卖空管制放松促进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卖空机制能够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现金股利监管提供市场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2014年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解除卖空限制这一事件为研究情境,系统考察了卖空制度执行对企业内控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解除卖空限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并且在资本市场外部监督机制较宽松的情况下,卖空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内控质量改善动因分析表明低质量内控行为引起卖空势力的聚集,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卖空压力。卖空压力的存在是企业完善内控体系、提升内控质量的重要动因。经济后果分析表明解除卖空限制以内控质量改善为途径,促进了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经营效率效果及合法合规等内控目标的实现。研究结果提供了卖空机制与内控质量间因果关系的经验证据,对于理解资本市场监督机制对企业内控制度影响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卖空压力“监督效应”和“诱导效应”的双重视角,以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放松卖空管制对管理者创新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与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与研发支出资本化政策选择的正相关关系在小规模公司以及不受现金流约束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该研究结论提供了卖空机制同时具有“监督效应”和“诱导效应”的新证据,对完善我国融资融券机制、规范公司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师跟踪和卖空机制的信息挖掘是投资者获取企业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分析师存在乐观偏差的情况下,卖空投资者专注于负面信息的挖掘功能如能弥补分析师偏差的不足,对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券卖空试点外生事件,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在企业信息存在偏差情况下卖空机制的负面信息挖掘功能与分析师跟踪的关系及其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存在分析师乐观偏差时,卖空机制可以促进企业负面信息披露,纠正分析师偏差的影响,弥补分析师跟踪不足的缺陷,从而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但在分析师无乐观偏差时,卖空机制并不能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正式开始试点工作,这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又一重大举措。融资融券具有卖空机制和杠杆效应,这两个特点弥补了证券市场的部分缺陷,同时也会给证券市场带来明显的效应:对证券市场短期而言,融资融券会像催化剂一样加剧市场波动;长期而言,会像润滑剂一样稳定市场交易;同时还会给参与主体带来一些风险。鉴于融资融券的意义重大,监管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确保信用交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资本市场2010年推出融券政策为视角,实证探讨了融券卖空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券卖空显著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倾向以及违规次数,表明融券卖空具有较好的公司治理效应。机制检验显示,融券卖空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大股东“掏空”动机以及降低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倾向及违规次数。进一步研究发现,融券卖空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仅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组、外部审计费用较高组显著,说明融券卖空与机构投资者、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6.
扎空     
扎空(Corners),又称轧空,我国台湾学者也称之为垄断证券来源而形成压迫,是指证券市场上某一操纵集团不断吸纳、集中流通股票,最终致使卖空者除此集团之外没有其他来源可补回股票,从而乘机操纵证券价格的一种方式。这种操纵行为盛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证券市场,当时卖空交易盛行,当股票价格上涨超过其价值时,部分投机者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区域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和交易机制的研究不足,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区域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研究现状的总结,选择了合适的数据来源和预处理方法,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的交易机制进行了系统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区域电力现货市场的交易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区域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完善我国区域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回报-未来盈余",即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的视角,探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是否有助于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发现:标的股票在允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之后,"回报-未来盈余"、"回报-未来盈余变动"以及"回报-未来现金流"敏感性增强,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使得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增加,即股票回报能够反映更多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信息,股价信息含量提升。进一步基于基金持股、管理层持股的分析发现,标的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施之后,基金持股与管理层持股公司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更高,表明融资融券制度一方面能够发挥理性投资者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促进管理层持股协同效应的发挥,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表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提升了股价信息含量,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理性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标的公司数据,以融资融券交易在我国的实施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能够显著降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同时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中,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为融资融券交易在我国的实施以及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发展方向。针对结论提出如下建议:应对融资融券的推出以及卖空机制的引进引起重视,对其引发的市场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进一步扩大融资融券业务市场规模和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品种,加快转融通业务的实施;在制定融资融券相关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时,将产权性质作为考虑因素之一,等等。  相似文献   

20.
刘星  伍伟 《企业经济》2005,(11):212-213
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贯彻“国九条”的六项措施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发权证交易等新产品,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同志在两会期间提出要加快权证等新产品的创新进程,权证的推出将对证券发行和盈利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也必将丰富解决股权分置的方式。但从法律角度而言,存在权证是否属于有价证券、权证交易是属于期货交易还是现货交易、权证行权是否有违资本确定原则,以及在缺乏卖空机制状况下,权证能否实现合理定价等问题,本文试图针对上述问题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