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上海土地》2008,(3):34-37
1998年,在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第二轮土地承包,规定期限为三十年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农建设在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中的被征地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有被征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也有被征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2.
三农点滴     
政策●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永远不变”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最重要的是实行了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属于集体,但生产和经营权属于农民,这是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我们说要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以长期的保障,15年不变,30年不变,就是说永远不变!”●农村“五保户”由政府财政供养我国自200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修订条例。比较新旧法规,最大的变动在于五保供养资金来源,“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列支”改为“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  相似文献   

3.
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及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加大了对土地的投入力度,发挥了土地产出的最大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地矛盾日显突出。因受三十年不变政策的制约,成为乡村两级想解决而又无法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问题始终是关系农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的土地逐渐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然而,在土地承包经营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事件。由于政府机关职能设置中的不完善和农村工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农村已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解放初期的土地革,废除了土地 私有制,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唤起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承包经营,冲破了旧体制对农村生产力的束缚,使农民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农村税费改革吹响了第三次变革的号角,要从制度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之间的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以前,乡村干部大都为农民弃地抛荒现象而苦恼,时下,人们又为日益增多的农民“争田争地”事件所困扰。从农民“弃田抛荒”到“争田抢地”,这无疑反映税费改革及免除农业税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助农惠民的政策产生了实效,但是,另一方面,这本身也表明迄今为止农村的土地产权关系仍不明晰、不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益关系仍存在“争议”。从法律上看,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农民依法享有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及受益权,农村土地的产权及承包关系是清楚的。第一轮承包之后,国家明确宣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  相似文献   

7.
无地农民是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产物,他们失去了通过承包经营土地获得收益和享受国家给予农业补贴的权利,不仅丧失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后续发展更是困难重重。无地农民问题不能靠重新调整土地和简单的给予无地农民一定补贴来解决,而应本着发展的理念,给予无地农民发展基本保障,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促进无地农民发展资本的形成,提升无地农民发展的竞争能力,通过其自身劳动力和家庭剩余的资本化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消息     
农业部:重点检查12类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的行为 农业部将在8月派出6个检查组,分赴全国12个省(市、区)检查各地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情况,重点检查12类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行为。 12类行为为:1、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2、违法收回农户承包地。3、违法调  相似文献   

9.
胡萃 《国土经济》2008,(8):27-28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深刻变革,可以说开创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先声。以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实质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重新界定和分配,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部分收益权和处置权,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产出,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十年,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实施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政策的回顾,旨在全面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实际的土地制度,其经验主要有:土地制度至关重要,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尤为如此;土地制度的变迁,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要使制度内的农民受益,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土地制度的一波三折,其核心在于界定土地的产权,而关键是公有还是私有的矛盾。政府在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中,担负重要的角色。新的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应当在充分考虑中国农村国情的基础上,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新兴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不是过去农业合作化翻版,也不是现有的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强化,而是在中国建立完善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为克服家庭分散经营、小规模、小批量、低商品率、竞争力弱等弊端应运而生的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农村将长期实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体制。小农经济的小规模经营如何与社会主义大市场对接,成为一道世纪难题。一方面是计划经济下农村“统购包销”体制解体后,新型农村市场流通体制尚处于重构过程中.还很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农民在获得土地经营权后,并没有从“土地主人”自动转化成为“市场主体”,农民作为农村市场的主力军,还处在“主体缺位”状态,一家一户小农的单打独斗.很难适应大市场的运行机制。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农民采用多种形式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工商机关发挥职能,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权威发布     
《数据》2006,(9):5-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指出,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步入了新的阶段,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转型。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新的来源。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迈入新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便提出了《关于做好 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1月 11日颁发的这一重要文件,再次体现了在迈入新世纪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央提出的意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一、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农业结构调整要依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户生产自主权。要坚持土地承包 30年不变的政策,不能以任何借口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只能由农民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决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立法禁止家庭承包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而允许以招标、拍卖、协商方式取得的荒地的承包经营权抵押。解除对前一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禁止,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无法理上的障碍。立法机关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给农民以更大的土地自主权,以切实解除束缚广大农民致富的制度缺陷。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来防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提村集体经济,相信会有很多中国人嗤之以鼻。上世纪耳熟能详的大集体、大锅饭、人民公社,早已被历史封存,再倡村集体,难道想走回头路? 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打破了中国农村集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经营权还给了农民。制度的设计者曾寄希望于村集体经济,希望能完成统分经营中统的任务。三十年的实践表明,这条路在大多数的中国村庄走不通。当然,华西村是个例外,但它的成功几乎无法复制。  相似文献   

19.
一、商业保险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传统的保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农村传统的保障根基动摇.我国农村传统的保障是以家庭和土地为中心的,人们的养老、医疗、意外保障主要靠家庭成员的救助和从土地经营中获得的收入,这在"人多力量大"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家庭趋于小型化,子女的赡养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思想意识转变,养儿防老的思想逐步瓦解,年老、疾病、伤残等原本属于家庭承担的风险逐步成为社会风险.再从土地保障来看,农民可自己耕种或通过出让使用权等方式,来获得养老保障.随着经济建设中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不断与生产资料脱离,使得农民很难从土地收入中抵御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20.
满意与担忧     
满意与担忧程明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思想意识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据调查,可归纳为五满意和五担忧:一是满意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水田和土地到户,使农民生产有了自主权,增强了种田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担忧农村偏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