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译者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The Great Gatsby书名尝试过多种译法,其中以《了不起的盖茨比》最为流行。用"信、达、雅"标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译法进行重新审视,其准确性尚有可商榷之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译法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且"信"而不"达",抛开意识形态的禁锢,《伟大的盖茨比》的译法更符合"信"和"达"的标准。在众多追求"雅"译的译法中,既暗示小说内容,又呼应小说主题的《灯绿梦渺》堪称"尔雅",充分体现了译者对整部小说的透彻理解,是译者对小说的一种高度概括和唯美诠释。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其作者菲茨杰拉德也被冠之为美国"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而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成功塑造得益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笔者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审视小说主人公盖茨比,以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3.
刘美 《环球财经》2014,(3):107-107
最近“盖茨比曲线”或称“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TheGteatGatsbyCurve)的流行,算得上“文化影响经济学理论”的典型例子。这个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乘着《了不起的盖茨比》再度被改编成电影的“东风”,  相似文献   

4.
闫大培 《魅力中国》2010,(8X):225-225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主人公杰伊·盖茨比的爱情悲剧,本文围绕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从读者反应批评"期待视野"、"不确定性"及"意义空白"的理论角度,分析了小说展示给读者的审美价值及读者在作品意义的填补、建构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虎静 《魅力中国》2014,(8):78-7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法兰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代表作的同时也是其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描绘了美国“爵士时期”的浮躁与喧嚣的画面。小说主人公盖茨比追寻爱情的过程可被看作是其追寻美国梦的征程。美国梦的幻灭是美国文学史上经常被描述的主题,盖茨比爱情的失败可被看是一则美国梦破灭的寓言。本文通过对造成盖茨比悲剧原因的自身因素以及社会方面来论证其悲剧发生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6.
付新玉 《魅力中国》2011,(14):307-307
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量使用象征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透析乔伊斯笔下《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里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总结其象征使用的三大特点一强调性、多义性和主题依附性。  相似文献   

7.
谈《儿子与情人》中象征手法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佰明 《理论观察》2009,(1):143-144
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以此揭示了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内心深处的各种心理活动,使这部小说成为了劳伦斯的成名作,可以说象征手法是劳伦斯作品的重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谷彦君 《理论观察》2013,(1):112-113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的代表作。该作品极具特殊的艺术魅力,丰富的内涵。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其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高度地统一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文将解读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对主题实现的作用。本文从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入手,分析其中蕴涵的象征意义,如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泪珠的象征意义;动物的象征意义等等。目的在于证明象征手法对于反映苔丝坎坷命运以及映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杰出的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书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绝妙无比, 令人称奇.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才使得小说平添了无穷的魅力: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小说寓意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0.
张憭憭 《魅力中国》2014,(3):106-106
贾平凹在其小说《古炉》中突破严格写实手法,集中运用象征、暗示、暗喻、影射等手法,借塑造与现实世界对立互动着的童话人物,表达作家与现实既统一又对立、超越的襟怀与灵魂。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而闻名于世。《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贯穿这篇小说的始终。小说中一系列看似平常而意蕴丰富的各类象征因素,使整篇小说生动且贴近生活,使读者感受到乔依斯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即精神瘫痪。  相似文献   

12.
《吉姆爷》是康拉德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通过对"吉姆爷"和文本细节上的两次"纵身一跳"进行解读可了解其象征手法及意义,进一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爱丽丝·沃克在其短篇小说《日常用品》里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象征起到扩大小说内涵、深化主题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而深入探讨了非裔美国人应该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问题。象征手法贯穿小说始终,使小说结构紧凑、完满。可以说,该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象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彭小晶 《发展》2008,(11):124-125
主人公桑提亚哥是海明威《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作者塑造的桑提亚哥没有简单重复以前其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基本特点,而是深入挖掘,独创一格。他运用象征手法、巧妙的细节描写、简练含蓄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编织出一个感人的故事,塑造了一生中最完美的具有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与前期作品中的主人公相比,桑提亚哥对命运的关注显得更为积极,对人生生存的理解也显得更为彻悟;不仅在顽强拼搏中显示出非凡的意志毅力和崇高的人格,而且具有更为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而不败的英雄。本文拟从有关细节入手,分析讨论环境和人物设定在《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运用。  相似文献   

15.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的象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人类的罪恶及超自然物是纳撒尼尔·霍桑最擅长的主题。作为一个伟大的象征主义作家,他常能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他的观点。霍桑在其短篇精品《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对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渗入了人、物、场景和行文构思等方方面面,很好地帮助表达了主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美国罗杰姆·戴维·塞林格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写作的象征手法。塞林格在创作中无论从主题的建构,还是到细节的刻画都独具匠心。《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青年苦闷无聊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本文从象征手法的角度切入,重点对作品中的潘西中学、纽约街头等环境,红色猎人帽、悬崖等意象所蕴含的多重含义进行解读,以期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当代青年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丽莎 《理论观察》2013,(1):106-107
欧内斯特.海明威被学者们赞誉为象征主义大师,《白象似的群山》(HillsLike WhiteElephants)堪称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在整部小说中,海明威运用了种种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其中“酒”有着丰富的意象。通过对“酒”的描述与运用,海明威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时代及人物特点,并揭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名家名篇为例,先阐释了象征艺术手法的涵义,并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予以区别。接着论述了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着重以示例的方法阐述了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时学习运用象征艺术手法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对《老人与海》的文体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晖 《新西部(上)》2010,(8):135-135,126
本文通过对美国杰出小说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剖析,认为此文很好地体现了他简洁、清晰、客观的写作风格。这部作品文体学方面语言句子简短,句法结构特别简单;自由直接引语使得小说简洁明快;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20.
舍伍德·安德森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鸡蛋》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也被视为安德森最好的作品之一,尤其是他对象征,顿悟等文学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和对美国梦破灭这一主题的揭示对美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运用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无意识学说和人格学说对《鸡蛋》中父亲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人类的无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探寻使"父亲"异化和美国梦破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