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琳 《魅力中国》2011,(7):115-115
新颁布的基础音乐教学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因此,我们也称当代的音乐教育为“音乐审美教育”。新课标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审美教育”这一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朝华 《魅力中国》2013,(25):257-257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叶霞 《魅力中国》2008,(4):63-64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美的教学环境可以成为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同时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课程的实施也给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听”又增添了几分含义。  相似文献   

4.
刘轲 《魅力中国》2014,(9):94-94
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逐渐发展变化而来,所以音乐教育更不可能只有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加入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黄云 《西部大开发》2011,(2):131-131
音乐教材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而教材的内容又是教材的依据,是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编写思想和意图,学会分析和利用教材,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文化、知识等艺术特点.学会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表现能力、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积极地融入到音乐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挖掘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艺术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 《魅力中国》2014,(5):162-162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实现创新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需要增加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大力开展高职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及原则,提出了几点较为可行的创新措施,为高职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圣好  陈圣婕 《魅力中国》2011,(15):145-145
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都十分的重视教育,他们认为人的一生接受的教育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音乐教育也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要素,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改善,它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然而,音乐发展到今天,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音乐元素也越来越多,音乐也就成了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时尚,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点睛之笔。在这个只有教育才能感化人的年代,终身教育被认为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教育与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为切入点,探讨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并在音乐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形势下普及高校音乐公选课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姝 《理论观察》2009,(2):114-115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在全方位与世界接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时期。目前高校音乐公选课还存在着教育发展不均衡,美育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落后,讲授重于感悟,忽视音乐文化理念等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及受历史、现实和体制的制约,忽视了音乐公选课的重要意义。因此,应在提高认识,明确教育的建立体制,健全教育细则上等方面下工夫来普及高校音乐公选课。  相似文献   

9.
孟明明 《魅力中国》2013,(5):289-289
当前,有些音乐教师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好象谈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如何正确认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呢?本文就此谈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邢思 《魅力中国》2013,(13):253-253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做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感情教育因素,把这些情感充分的解释给学生,让他们更好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意志上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1.
温楠萍 《魅力中国》2013,(28):268-268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古希腊的柏拉图说: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要让心灵爆发出火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刘红梅 《魅力中国》2010,(15):118-118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音乐正是借助于有节律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寻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人的心灵。所以,音乐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艺术,它本质上是一种依托于文化土壤中的情感教育。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音乐课堂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成败。一支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和高水平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高质量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幼儿园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实际教学操作能力等各方面教育能力亟待提高,这不仅关系到孩子和幼儿教师的个体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4.
侯新琴 《魅力中国》2013,(17):228-228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它们不利于教学,因此教学应谊进行探索与改革。音乐教师们应该改进教学方法,焕发课堂生命活力,让音乐伴随着小学生们一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16.
李梦媛 《魅力中国》2013,(23):24-24
音乐治疗中有三大支柱,分别是音乐、心理学和医学常识,而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音乐了,它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在音乐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音乐治疗师了.他们决定并支配音乐治疗活动的音乐厦其使用,直接影响音乐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就音乐治疗中的音乐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现状 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的音乐产业是把音乐当做商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它主要是指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以音乐作品商品化作为核心的产业。其中,唱片公司是音乐产业链得以形成的核心环节,是传统音乐产业的主宰者。  相似文献   

18.
包莉 《魅力中国》2014,(13):181-181
高等院校音乐学院是培养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和音乐师资人才的摇篮,通过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特点及思想行为特征的分析,结果发现:高校音乐专业普遍存在小课较多.学生不易管理;学生和社会接触较旱、较多,受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学生参与管理,有组织的参加校内外演出活动等手段来创新高校音乐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刘莹 《魅力中国》2011,(15):159-160
当前我国公共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王见代音乐创作也愈来愈具有前瞻性与创新·陛,在普通高校中倡导大学生学习现代音乐,是具有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的。笔者通过本文想探讨有关大学生学习现代音乐的意义,来说明大学生学习现代音乐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张军  刘纪秋 《魅力中国》2010,(6):170-170
音乐能力是感受音乐美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音乐的感受能力是指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它包括从事音乐欣赏、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和音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表象等心理特征,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