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剖析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心理障碍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指出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体系,依法加大对用人单位在签订合同、兑现劳动薪资和缴纳“五险一金”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及时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高等院校应当对基层就业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毕业生对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认知和意愿.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为自己定位,增强信心,在基层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对策是: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严格就业流程管理,增强毕业生守法意识;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就业诚信征询和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剖析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心理障碍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指出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体系,依法加大对用人单位在签订合同、兑现劳动薪资和缴纳"五险一金"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及时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高等院校应当对基层就业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毕业生对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认知和意愿。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为自己定位,增强信心,在基层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4.
姜琦 《理论观察》2014,(11):157-1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扩大规模和招生的数量,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多也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尤其增添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通过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性别上的歧视,从社会、个人及高校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为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许文 《黑河学刊》2010,(3):70-72
大学生就业体现为一种权利,即就业权。法律对大学生就业的保障作用,不仅仅体现为事后的救济,更多的是要事前预防。要尽快完善法律条款,尽可能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宽松的环境。高校要加大对劳动保障法律知识的宣讲力度,督促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减少法律纠纷的发生及对大学生利益的损害。更加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合法利益,大学生就业权利来源及就业现状。要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就业歧视、无劳动合同及实习期内工伤难于认定等常见问题,提出大学生就业权利的法律保障及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常春  赵浩政 《黑河学刊》2012,(12):82-83,104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个人竞争力和外部环境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着一定的专业差异性。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视和政策倾斜力度,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就业意识,努力学习,自觉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钟宇 《中国西部》2009,(5):72-7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天,千余名大学生“格主”借助格子铺避免了“毕业=失业”的尴尬。成都“格子铺”的魅力究竟有多大?门槛低、风险小的“格子铺”真能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稻草”吗?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因素等。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是:积极发挥社会的功能,加大高校的改革力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加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心理调适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因素,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举措。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深化高校教育结构改革,实现合理的就业结构;强化用人单位法律意识,培育大学生良好品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做好"三个结合",培养理想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优先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明显上升,导致大学生“慢就业”群体比例不断提高,从而延缓了大学生就业进程。大学生“慢就业”有个体、家庭、高校以及社会等四个方面原因,破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也要从这些方面寻找现实路径,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职院校迅猛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大学生毕业人数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就业困难日益明显.从学校、 家庭、 社会和学生四个方面来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解决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高校应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基本定位体系;以人为本,关注高职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加大社会扶持力度,健全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择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本科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总结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入手,提出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增加政府投入、改变传统用人观念、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进教育改革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会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以期提高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常素枝 《黑河学刊》2013,(10):188-189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具有生活俭朴,吃苦耐劳;学习努力,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相对欠缺;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等特点。他们在就业价值取向上与非贫困大学生比较有许多不同,国家应加大对贫困生就业的扶持力度;学校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培训与指导;贫困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4.
白艳 《新西部(上)》2013,(10):116+112
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大学生就业政策宣传和优惠政策落实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凸显。大学生就业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法律应然上的就业权利和实然上的就业权益。目前,大学生就业权利因政策性文件繁多、就业协议法律性质模糊而缺乏应有的尤其是劳动法律保护;就业权益遭受着用人单位诸如滥用违约金等各种就业陷阱的严重侵害。国家应强化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在立法上应完善相关就业法律制度,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就业服务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学生应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就业权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所谓“零工资”就业.就是求职者不向用人单位索取任何报酬而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就业现象。众所周知.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是竞争激烈。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的“薪”愿一降再降,更出现一批只要工作、不计报酬的“零工资”群体。据智联招聘网最新的“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列举的1200家企业数据显示:有34%的大学生求职只要求1000元薪资.且在12600余人的网上调查中.目前“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被调查者的0.8%左右(新华网。2006)。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入手,探讨了就业质量、就业教育、就业率,提出了“灵活就业是实现大学生从拥有知识向提升能力转化的过渡形式和弥补形式”,同时提倡“灵活就业是大学生应该适应的一个过程,也是大学关注的一种就业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大学生就业政策宣传和优惠政策落实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前国际经济下行,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我国目前整体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摆在全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助学政策,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使贫困大学生数量在高校中日益增多。这部分群体包含一部分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就业难愈加凸显了高校贫困学生的就业困难。面对贫困党员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社会和高校都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贫困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就业机制“双重”转型时期,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中责任界限还很模糊,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政府职能创新,切实推动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