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通过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影响其它的经济关系,对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农村的最终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众多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的研究,都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的农民太多,使农业经营的规模不经济,相对于农业的产出,农业劳动力是低效率的。要扭转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张的态势,就要努力调整劳动力就业的结构偏差,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转移,以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充分就业,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制定什么原则,做出什么努力,怎样达到这个目标,这构成了本文关注和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要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对农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农业、农村、农民"是分不开的,"三农"的主体是农民,所以"三农"问题必须紧紧围绕着农民问题来解决.对于农民,我们到现在还不能说已经有一个完全正确的认识.农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主力军,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解放以后,对新中国的建设又付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就是靠农民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来的;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取得这些成绩,首先也是农民做出的贡献,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是农民做的改革的先锋.农民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贡献非常大,但有时一谈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问题忽略了.  相似文献   

4.
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要以科技为先导,对农、林、牧、渔四大产业  相似文献   

5.
6.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农村经济》2004,(7):91-9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大量地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提出农民收入。而实现农材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中够的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材劳动力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以适应城市的工作,农材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取决于农材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郭志敏 《农业经济》1994,(10):22-23
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郭志敏农村劳动力是从事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结构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在重视和发展农业政策的指引下,依靠科技进步使我省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非农...  相似文献   

8.
9.
增加农民收入与调整经济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拉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随着农产品供应过剩同时国内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原有的政策手段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背景一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目标。本试图指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是过去20多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和农业劳动人数才是决定农民人均收入的根本问题。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全社会食品支出中加工和流通部门得到的份额不断增长、初级产品生产获得的份额必然加速减少。如果农业劳动所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不能相应下降,农民收入相对减少的局面就无法改变。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现实可能性,同时加强教育与培训,帮助农民抓住以致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应当是今后发展经济的中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加快粮棉主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张定龙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粮棉主产区经济发展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各方面在分析粮棉主产区经济发展缓慢原因的同时,更侧重于寻找加快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大包干开创了凤阳农村经济的新局面 凤阳县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地。全县有46个乡镇,353个行政村,3513个生产队,120877户(其中农业户100076户),55.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10万人),社会劳动力28.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劳动力25.75万人),耕地12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2.39亩,劳均占有4.6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一个“三靠县” 历史上,凤阳是全国有名的穷县。解放前十年九荒,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身背花鼓四处逃荒要饭;解放后由于极左路线长期反复折腾,农业低产落后,农民生活贫困,常有外流乞讨。  相似文献   

12.
一、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二、坚持抓好粮食生产 ,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三、逐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快农村税费改革 ,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五、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深化农业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七、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八、坚持开发式扶贫 ,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九、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3.
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仍然是江西经济建设总体布局上必须继续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项工作抓好了,对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振兴江西经济,实现到本世纪末工农业产值翻两番和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农业规模、结构、效率还是农民收入水平及其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差距,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三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三农”问题的内在关系、“三农”的主要症结,都表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调控职能。 一、“三农”问题的内在关系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要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的三个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民主化和现代化建设、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16.
长安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的中心,是西安市南的近郊农业县。全境由秦岭山地、黄土台原、洪积平原和河谷冲积平原四大地貌类型组成。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总土地面积1594.08平方公里(239.1万亩),其中山区755.34平方公里,平原838.74平方公里。土地结构为山川各半。山、丘、原、川、滩皆有分布。 全县共辖7区8镇36乡,986个自然村,319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56849户,总人口75.7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5%。其中农业人口70.09万人,农村劳动力32.94万个,总耕地面积91.2万亩,农业人均耕地1.3亩,劳均耕地2.8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74人,平原区每平方公里886人(注:人口、劳力、耕地面积为1983年年报数)。县内自然资源多样,社会经济条件优越,有发展商品生产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不到15%,但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有约50%。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从典型的以“以农为主”产业结构进入到发展型的产业结构。但是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还都很不合理。相对于产业结构来说,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转换比较迟缓和滞后,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教育的落后,  相似文献   

18.
"阳光工程":江西农民工培训的绩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毅 《农业经济》2006,(10):65-66
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江西是劳务输出大省,是全国“阳光工程”照耀的重点地区。自2004年开始,江西省积极实施这项大规模的农村  相似文献   

19.
傅晨 《南方农村》2001,(2):14-17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理论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第一,自然资源状况。自然资源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自然基础。不同的农作物对自然有特殊的要求,而不同地方在自然条件上是存在差异的。第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人们对农产品有多种需求,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变化,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地区、国家,它们的农业产业结构会有所不同。第三,农业生产技术。从历史的角度看,在技术水平较低的阶段,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的摆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