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作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势群体自主创业,维护自身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形式。它能引导妇女通过互助合作,以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并实现自已的精神追求。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四五百万外来民工流人,带来了数以万计的下岗女工、失地妇女、外来媳妇。这些人员是妇女群体中的特殊对象。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需要关注解决妇女中这些特殊对象(弱势群体)的问题,这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程。以女子平民教育为宗旨的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以下简称女子学院)十余年来,在坚持开展女子平民教育的同时,依靠上海劳动局职能部门及各级有关妇联、工会组织、北京中国工合国际组织、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海市工业合作联社等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对部分上海学员,在开展以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服饰工艺、水晶穿珠等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手工编织技术培训基础上,引导学员在城镇、农村建立了12个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开展了红红火火的手工编织家庭加工业,走上了一条“努力干、一起干、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合作化道路。这不仅有效地为安置弱势女性的就业开辟了新路,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弱势妇女通过参与经济活动,找回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为实现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于1990年退休,原在上海市妇联学会工作。1994年创办了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这所学院是一所以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困难女性为主体的女子平民学校。近年来,又在中国国际工合组织和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关注和帮助下,组织  相似文献   

3.
清脆整齐的朗读声,声声扣耳。张张甜美的笑脸,亲切可人。处处轻盈的身姿,似蝴蝶翩翩。阳光下裙摆起舞,长发飘摇,……少了野性,少了阳刚,多了恬淡,多了柔美,这样美丽的校园风景,正是描述的女子学校。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旧道德规范认为女子无须有才能,只要顺从丈夫就行了。历来学堂也不收女学生,女子为求学乔扮男装入学  相似文献   

4.
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所女子教会大学,在其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了达成“厚生”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其人格教育主要渗透在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学生社团与活动、校园环境等方面,培养了一批具有健全人格的女性精英,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魏琳 《黑河学刊》2014,(3):134-135
有关女子体育史的研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界的研究关注点,游鉴明教授所著的《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体体育(1895—1937)》无疑是其中的一部力作,此书通过性别的视角,跳出以往的国家观研究角度,审视女子体育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试图给近代中国体育史一个性别的诠释,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女性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今年68岁,1990年退休,原在上海市妇联办公室工作。1994年创办了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这所学院是一所以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困难女性为主体的女子平民学校。近年来,又在中国国际工合组织和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关注和帮助下,组织了四个姐妹合作社,进一步引导学员探索“努力干,一起干,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我虽然取得一点成功,但政府和社会给了许多荣誉。我先后获得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2003年7月1日又荣获市妇联机关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全国第一所综合性女子职业学校,现代职业女性人才培养的摇篮——大连女子职业中专获得了众多荣誉:第一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第三批国家改革创新示范校建设项目单位、大连市第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百强学校、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大连女子职专紧扣时代脉搏,以"爱·美·雅"为教育主线,在女性教育及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女性人才方面形成了特色,成为全国女性教育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张哲  梁甜 《新西部(上)》2007,(8X):251-251,111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该文分析了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后备力量培养不利而造成国家队梯队建设的结构不合理和我国女子足球运动社会化程度不高。并指出中国女子足球运动未来的发展必须遵循女子足球运动自身存在的规律,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自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政治理论、价值观念不断渗入中国.女子基础教育随之兴起,到民国时期发展女子高等教育的条件成熟,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得以发展.民国时期女子高等教育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影响.女子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促进了平等意识的觉醒,她们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不再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更多的是通过从事社会职业采实现理想,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雷锋莉 《魅力中国》2011,(17):376-376
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是中国女子教育逐步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时期,这一时期,教会女子学校开始在中国出现,开启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例,促进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教会女学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该文分析了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后备力量培养不利而造成国家队梯队建设的结构不合理和我国女子足球运动社会化程度不高.并指出中国女子足球运动未来的发展必须遵循女子足球运动自身存在的规律,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余省威 《魅力中国》2014,(5):259-260
翻阅历史文化资料,从这些内容与其对应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意识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女子体育文化的兴衰流变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女性角度论述我国社会的变迁与我国女子竞技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指出女子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社会变迁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对上海城镇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就“促进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课题作了专门调研,并走访了王翠玉创办的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和她组织的手工编织姐妹合作社。该学院自2001年春天起,先后组织了十个以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手工编织姐妹合作社,开展了无需多大投资的家庭加工业,为上海下岗女工和郊区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农村离地女农民等开辟了一条非正规就业的途径,走上了一条“努力干、一起干,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王翠玉创办的学院和她组织的姐妹合作社,面对的全部是女性,并且几乎全都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在调研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社会弱势群体确实存在,并且有一定规模;他们作为我国当今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始于基督教教会创办的教会女子学校。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都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从属品,但我们也不应忽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教会女校的创立,改变了清末与民国时期中国妇女的教育现状,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借鉴。本文通过回顾近代中国教会女校的发展轨迹,对教会女校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我国现代女子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的柴达木西部石油探区,有过女子地形测量组(407地形测量队第三组)、125女子地质队、402女子水准测量队(1956年)、马海探区女子试油队(1958年)、向秀丽女子采油队(1959年)。开发初期的柴达木西部,女性豪气冲热了冷僻的荒漠。那时的巾帼不让须眉,真有些“假小子”的粗犷。她们有这样一首诗:  相似文献   

16.
近代天津开埠以来,西风东渐,女子留学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早期许多女子跟随父兄夫婿出国,游学伴读。后由政府选派女子留学生出国学习,成为官费留学生。她们多去往日本及欧美国家。其中,法国成为她们勤工俭学的主要留学国家。近代的女留学生们学成归国后,对天津及当时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莉莉 《环球财经》2008,(9):120-121
在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郑洁/晏紫组合将女子网球双打铜牌收入囊中,同时中国女单选手李娜击溃多名世界前十选手,跻身四强。这一成绩,树立了中国网球在奥运会上迄今为止的最高标杆。与此同时,以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所带动的中国网球事业,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商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国际网球赛事运作还是网球赛事赞助,  相似文献   

18.
潘广霞 《理论观察》2012,(4):103-104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新兴起的女子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东北地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新式教育蓬勃兴起,女学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促进了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阐述东北女子教育在普通学堂、师范学堂、留学教育及实业教育几方面的情况及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局限,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女性经济”近年来蓬勃发展,善于“精打细算”的金融业,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潜力巨大的“金矿”,于是继深圳,南京出现了女子银行后,北京第一家女子银行——北京银行望京支行正式对外营业。  相似文献   

20.
常亮 《魅力中国》2010,(35):4-4
女子十二乐坊从200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九年之中她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们的成功除了其本身精湛的技艺,更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策划传播方式。她们以流行音乐的形式来演奏中国古典音乐;以现代商业运作来推广民乐乐团。她们把古典和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中国音乐为魂,爵士、摇滚、电子皆可为我所用,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鲜元素,给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听觉享受。此外,她们的演出往往也是一场视觉盛宴,十二个青春靓丽的女子统一着装在台上进行激情四溢的演奏,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有了这些独特的元素,再加上成功的商业适作,女子十二乐坊取得了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她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希望,对民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接下来我们就从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原因来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新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