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软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优化软岩隧道支护方案及施工工法,以龙怀高速石凹顶隧道为依托,选取浅埋段、深埋段、破碎带断面进行现场监测,从支护结构受力的变化规律、空间分布、对比验证等,对围岩压力、接触压力、初支混凝土应力、钢拱架应力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软岩隧道采用CD法比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扰动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也相应偏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与围岩破碎程度及所受构造应力大小呈正比关系;隧道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围岩扰动,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磊 《魅力中国》2010,(23):353-353
隧道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技术是新奥法(NATM)原理修建隧道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奥法的理论基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尽可能保护隧道围岩原有强度,允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并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变形动态的隧道开挖支护的原则,使隧道围岩的变形与限制变形的结构支护抗力保持动态平衡,使施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因此,隧道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谷锦锦  聂志江 《魅力中国》2014,(27):291-291
隧道建设是提高公路等级,实现资源节约型交通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实现高速、快捷、安全运输的重要工程设施。鉴于隧道施工的环境特殊性,本文从混凝土与围岩作用关系、锚杆的力学特性、岩石力学(结构力学)计算方法及监控量测等方面来展开公路隧道锚喷支护设计,从而提高公路隧道的安全性以及围岩支护的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高质量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两种不同初期支护方式作用下的隧道模型,对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对比其应力分布和围岩位移情况,选出更为合理的支护方案。研究发现:预应力锚杆能够及时为隧道围岩提供支护作用,不存在支护时效的问题,而普通水泥砂浆锚杆需等地层产生变位后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超前管棚支护是目前隧道施工中处理软弱、破碎与浅埋偏压等不良围岩地质的一种有效施工方法.文章主要通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分析管棚作用机理、管棚设计与施工要点及适用范围等内容,论证管棚施工在隧道施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加上相邻隧道间相互扰动频繁,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极易引发隧道塌方与地表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以重庆海天堡隧道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与复合式衬砌内力的施工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邻隧道施工相互扰动明显,后行隧道核心土开挖对先行隧道围岩压力释放影响最为显著;先行隧道支护可通过加固围岩实现小净距隧道压力拱水平减跨,进而提高后行隧道围岩承载力;针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及压力释放。基于该隧道开挖方法的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施工响应规律可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程旭蛟 《魅力中国》2014,(10):348-348
在隧道施工活动过程当中,经常遇到的隐患问题就是围岩结构的自稳能力不足状况,再次就是水体对围岩机理的制约效果,其间需要借助注浆技术合理降低地下水对围岩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此,本文决定对现场施工状况进行全面观察和合理检验,并联系具体疏导措施对深孔注浆技术规模适应绩效进行系统完善,保证其在隧道施工流程中的积极稳固作用和现实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朱尚宏 《魅力中国》2011,(6):118-118
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原因或不合理的施工方式引起的掌子面甚至初期支护洞顶坍塌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科学、合理、安全地对坍塌体进行处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和公路营运后的通行安全是一个摆在每个隧道施工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个笔者的施工体会和广大公路施工人员对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闫鑫雨 《科技和产业》2022,22(2):320-324
基于富水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极易引发的大变形问题,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对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及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隧道围岩开挖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围岩开挖主要变形在中台阶开挖后,下台阶开挖前,占比达60%,且最大变形与仰拱封闭成环速率成正比,临时仰拱对控制上中台阶沉降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产梅 《魅力中国》2013,(32):341-341
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安全施工控制及现场管理进行了论述,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在施工组织措施、施工措施方面提出具体的有关措施建议如爆破、测量、支护、监理等。供从事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杜勇 《科技和产业》2022,22(9):314-319
为了解决煤矿深部复杂构造区岩巷冒顶、底鼓等支护失效问题,以袁店一井煤矿深部复杂构造区失修岩巷为工程背景,提出高强锚注综合控制系统来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典型岩巷高强锚注综合控制技术方案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强力锚固约束支护技术方案以及锚注一体化补强支护技术方案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具体“高强锚注”主动支护技术方案,并且在103大巷进行现场试验。后续监测表明支护效果良好,切实解决深部大规模复杂构造区岩巷长期稳定性控制难题。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深部复杂构造区岩巷围岩控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取样得到的试样组围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数据,进一步计算出该试样组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采用试样组数据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得到试样组数据变异系数?。之后采用统计学公式,计算出试样组数据围岩饱和抗压强度修正标准值,同时考虑地下水、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及初始应力状态等修正因素的影响,针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进行修正,得出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进行综合评判,确定围岩详细分级,从而建立起隧道围岩动态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预制管桩因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房建等工程基础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公路桥梁中应用较少,此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结合福建省某近海公路桥梁预制管桩应用的工程实例,从桩基础选型、设计、承载力及施工要点分析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预制管桩相对于灌注桩,在承载力、经济性及施工等方面更具有优越性;近海环境下可考虑加大保护层厚度、改进桩身材料、采用免蒸养工艺、优化桩间连接等措施改善管桩耐久性;提出的植桩工法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是可行的,且计算结果富余较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地质雷达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衬砌空洞及衬砌钢筋位置检测,对隧道灌浆状态及深度无法准确判断,不能适用于隧道衬砌后灌浆质量及深度的检测,为此,研究对传统地质雷达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通过灌浆孔内增设信号反射装置,在不影响灌浆施工的情况下,增强了雷达反射波,进而识别灌浆状态及深度,达到了对灌浆质量检测的目的。通过在宝棠隧道及龙岗隧道中的应用实例,检测结果证实了改进后的地质雷达探测方法可以对隧道衬砌及围岩灌浆状态进行判断,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返工处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湖南郴州王仙岭地区的一座500KV线路ZB1酒杯型直线塔的工程实际数据,采用空间桁架理论,在ANSYS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验算输电塔塔架在其自重、覆冰荷载,风荷载和导线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塔架的承载能力。在不同的工况下得出输电塔塔架中相对薄弱的位置,薄弱位置在塔颈和塔身处,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对比优化前后的输电塔塔架,承载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改进现有变电站配电楼基础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式的装配式基础方案,并进行了新型基础的足尺试验,研究其在偏心受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仅连接部位有少量钢筋屈服,在基础变阶处产生少量裂缝,倍设计荷载时,部分钢筋屈服并在靠近荷载中心变阶处出现竖向裂缝,此阶段整体未出现明显破损现象,从而体现出其良好的承载力特性;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基础的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显示出较好的变形性能;在2倍设计荷载时,连接各个组合构件的后浇带未出现明显的破坏。基于本次试验可知,该装配式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以及具备不错整体性,能够满足基础设计研究。基础底部连接部位是整个装配式基础的薄弱部位,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适当加强构造配筋。  相似文献   

17.
肖成 《科技和产业》2024,24(5):233-238
现有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分析模型没有建立地基承载力的边界条件,导致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情况误差较大。因此,在远景施工影响下,以北京市大兴变电站为例设计变电站地基承载力特征分析方法,为综合施工方法提供保障。计算岩土力学特征参数,分析岩土微粒与周边应力的关联,将其分为光滑面与粗糙面,分别计算地基两侧土体力学特性,经多点交叉建立地基承载力边界条件,构建变电站承载力数学模型,计算区域地基承载力上限,匹配综合施工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数值的误差约为11.35%,准确性较高;实验组的总费用为73 646万元,施工方法的建设费用较少,远景施工影响下的变电站地基承载力特征分析及综合施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