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新资源配置是促使创新体系构成要素间交互学习和发挥效能的关键,有利于提升国家/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需要发挥竞争市场机制和新型举国体制作用来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定位和布局、健全产业创新分工体系、创新空间格局和完善较强支撑力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建设创新高地,重视实体经济,统筹区域协调,优化创新环境吸引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熵、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促进大湾区经济增长,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同时,大湾区建设形成的"吸虹效应"明显,引致周边地区的金融资源向大湾区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从金融的具体表现来看,银行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突出,证券业和保险业的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在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定位,分析了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方位和优劣势,提出要优先打造广州与深圳双核战略合作,实现深度一体化,以省内双核一体推动广深澳共融,推动广深澳港四核协同驱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粤港澳大湾区赋予引领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和经济角逐加剧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紧迫性,但也是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企业是推动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针对创新路径仍依赖于政府主导的权威制度、企业开展绿色创新的主动性偏弱、激励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支持水平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等大湾区企业绿色创新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262家企业调研的制度需求,以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统筹作用为目标,从构建绿色创新的政策框架、引导差异化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绿色金融管理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重视对企业家的保护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要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为产业集群的萌芽和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对产业集群加以扶持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加快西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重点要增加中西部教育和培训投入等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在新时期的特点与变化。习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也提到,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从现实情况中,我们看到,广东省2018年人均GDP为87096元,其中珠三角地区为131774元,远超过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但粤东西北的人均GDP仅为32339元,甚至低于全国人均GDP的64520元,足以说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区域协调发展日益成为广东省能否实现经济全面、高质量腾飞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构想的提出与落地,以湾区建设为契机,通过人才自由流动,为省内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活力,成为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本文试图从人才流动视角出发,分析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据此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形成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毛艳华 《南方经济》2018,37(12):129-139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精准对接面临产业生态系统亟待优化、产业创新对接亟待加强、产业集聚水平亟待提高、产业综合成本亟待降低、政策洼地效应不够明显等障碍。对此,要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构建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选择正确的突围路径:强化发展规划对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对接,协同促进智能制造;强化产业园区对接,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强化品牌建设对接,联手推动质量变革;强化人才队伍对接,夯实人才队伍支撑;强化扶持政策对接,降低产业综合成本;强化体制机制对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冬新  蔡源 《亚太经济》2024,(1):120-130
利用2014—2021年中国行业贸易数据和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美国进口竞争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加发明专利,但对策略性创新的影响不显著。美国进口竞争对低融资约束企业创新促进明显,尤其对国有企业创新促进显著。与此同时,面临进口竞争冲击的企业会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创新协作是促进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抓手。基于2010—2020年涉海领域专利合作申请数据,利用社会网络法从泛粤港澳大湾区内城际协作、跨域城际协作以及城市内部创新个体协作三个层面,分析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创新协作关系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表明,在海洋经济城际创新协作网络中,泛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协作趋于紧密,并倾向于寻求横向跨域的创新协作对象,海洋经济创新个体协作关系网络则呈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院校多方协作”的特征。基于此,需要关注创新产出与协作关系发展错位问题,借力城市产业优势寻求创新协作的契合点,打破创新协作关系网络的路径依赖与锁定,重视政府在协调创新行为者关系中的作用,以提升区域海洋经济创新协作水平,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规则衔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更好融合发展.推动规则衔接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些经验,这些做法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可选模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完善.可考虑的思路有三个:一是填补规则空白,建设有利于实践的趋同体系;二是三地规则标准应就高不就低;三是在保持原有规则差异的前提下,内地小切口放宽重点领域的政策.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互转互认、单向认可、畅通法律要素流动、联营合作、探索区域协同立法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探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汪艳 《特区经济》2020,(4):30-33
港口作为拓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设施及面向全球发展的基本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港口作为港口群且以该群为研究对象,选取港口与港口腹地相关指标,运用层次聚算类法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中的港口进行聚类分层,并且依据分析结果,层次划分各港口,明确定位各港口,从而提出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中山与港澳的合作。本文通过探讨中山与港澳合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合作、青年创业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个支撑点,推进金融、土地、审批、认证四项制度创新,深化中山与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广州、深圳、香港等几个地区的邮轮旅游经济是建设"9+2"世界级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大湾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三个历程,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在201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期。随着"国际邮轮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大湾区邮轮旅游迎来重大机遇,但广深港三地的四个邮轮母港群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在大湾区邮轮市场特色不明显、港口众多的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需要建立邮轮港口竞合机制、创新产品分销渠道和发展邮轮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定位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文献分析表明,城市规模分布结构、城市产业分工与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是城市群建设的3个重要维度,这3个维度的发展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集聚效应、外部性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对城市群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抓好这3个维度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持续的制度创新,优化大湾区城市群规模分布结构,推动不同城市之间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关系,并实现城市群公共产品的协调供给。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引擎,有优势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领头雁"。资本是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认为股权投资(VC/PE)能通过筛选培育、风险分散、融资支持、要素集成、制度供给、资源重组六方面制度功能支持创新发展。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股权投资市场优势,让股权投资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创新高地建设,要宽化资本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技术攻关,发展非对称性"杀手锏"技术,培育优质项目源;深化人才激励,推进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科学家的深度合作;优化投资环境,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活化退出通道,畅通"募投管退"的投资闭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