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新时代》2006,(5):32-57
蓝色巨人的领舞者 彭明盛把IBM全球PC业务卖给联想之后,着实卸下了肩上最沉重的一个包袱。自2001年以来,IBM的首席执行官彭明盛为了重振IBM的服务部门.投放到研发领域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进行了17项收购活动,并决定出售连年亏损的PC部门。立竿见影,2005年第四季度,IBM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以上,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跨国公司已走向没落。全球化在改变着现代企业的基础模式。本刊2007年第7期《IBM,变形金刚全球版》适时报道了IBM的全球组织变革。在本文中,IBM公司CEO彭明盛进一步详述了“全球整合企业”模式所带来的新领导力挑战。  相似文献   

3.
一年之后.联想再一次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0日晚上9点(纽约时间20日早上8点).联想董事会召开全球视频会议,决议通过CEO沃德正式从联想离职,而接替他的将是数小时之前刚刚辞去戴尔全球高级副总裁的阿梅里奥。此时,离联想宣布收购IBM PC部门,并任命时任该部门负责人的沃德为新联想的CEO,刚好过去一年。  相似文献   

4.
IBM“变形金刚”全球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源 《中外管理》2007,(9):41-46
IBM已经历了13年不停地转型,对于自己的“IT”身份,IBM的最新注解是:Innonation(创新)和Tromsformation(转型)。转型的常态化让IBM看起来宛如“变形金刚”中的巨人“擎天柱”。今天,IBM走到了它的“全球整合转型(GIE)”阶段,“擎天柱”为何在此时选择这个新形象?GIE将赋予IBM怎样的核心竞争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外管理》2005,(10):82-84
自去年中国“IT老大”联想并购全球“IT老大”IBM的PC以来,国内就流行起一个很刺激的比喻:“蛇吞象”。  相似文献   

6.
个案解读:IBM在北京成立SOA全球解决方案中心最近一段时间,林旭光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焦虑还是兴奋,反正他的梦话都是与一个单词有关:SOA!作为IBMSOA全球方案中心中国中心的负责人,他需要把这个不算崭新但晦涩的概念说给潜在的客户听,说给媒体听,并努力使他们明白,SOA就是众多企业在平坦世界里的“SOS”。现在,林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因为他的工作已经被总部视为IBM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11月1日,IBM公司(NYSE:IBM)正式宣布,在中国北京与印度普纳同时成立两个全新的IBMSOA全球解决方案中心(IBMSOASolutionCenter),用于开发、管…  相似文献   

7.
白秋  喻蓉 《东方企业家》2005,(10):104-105
日前,作为运动鞋的领军者,阿迪达斯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锐步的传闻,造成了全球轰动。而此前,联想并购IBM,明基并购西门子,乃至更早的时候美的并购荣事达、华凌、东芝开利、TCL并购阿尔卡特,汤姆逊等,都造成了一个相同的现象:在一个企业下面.形成了多种品牌.构成了庞大的品牌家族。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司正在走向全球。他们试图通过收购海外公司进入到战略同盟和合资企业,从而渗透到海外市场。但他们大都失败了。比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明基收购西门子电话业务和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  相似文献   

9.
邓纯雅 《中外管理》2013,(12):124-126
因为一起全球最知名的并购事件,NancyE.Thomas得以加入IBM。从普华永道到IBM,她笑谈命运由此改变。“你们都了解咨询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当我们从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进入这样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的确要面临很多挑战,但我选择的方法是去尝试。”  相似文献   

10.
吕剑威 《公司》2004,(5):24-24
有媒体认为,IBM可能会涉足中国房地产业。4月2日,IBM工商企业部北中国区总经理戴建平在IBM与中国电子大厦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说:“我们一直是一个以IT和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高科技企业,不会随便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11.
他的遗憾是,没能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实现郭士纳曾经要求的“IBM中国业务做到IBM全球前三名”IT记者松了一口气,以后不用再写“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个冗长的头衔了;IBM的人叹了一口气,在公司39年、领导IBM中国12年——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四朝元老”和“不倒翁”吗?同行们也很感慨,随着“蓝色巨人”这位象征人物隐去,自1995年以来的中国IT史已经历了一次轮回。  相似文献   

12.
在联想解冻国际化冻土层,上演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蛇吞象”大戏之时,联想的同门兄弟神州数码也在转型IT服务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并且同样和IBM这个。蓝色巨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IBM公司在相当长时期占据着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其战绩辉煌,曾被人们称之为“蓝色巨人”。然而,正当人们手捧B·Rodgers的《IBM道路),对IBM的管理经验赞叹不已的时候,1992年,IBM却亏损47.6亿美元,并进行大幅裁员。IBM缘何亏损,并非计算机行业出现了危机,而是其自身因素所致。1.规模过大,导致管理混乱。1963~1966年,IKvi的销售钱上升了97%,而它的雇员数量却上升了130%(由8对万人增长到19.8万人)。在以后的20年中,雇员人被直线上升,1986年总数达拥.7万人。人员过快增长不仅加重了IBM的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其…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20日,IBM市值达到2070亿美元,这让周忆颇为自豪。她是获得“大中华区副总裁”职务的第一位中国女性。2001年“空降”至IBM,不到11个月便被迅速提升,速度之快,令IBM老员工直呼神话。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研究》2010,(4):61-61
在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十年帷幕将启之际,IBM公司在陕西省设立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华西区,并在西安建立IBM中国开发中心(中国西部)、IBM全球分析软件实验室和IBM区域软件成长中心。此举以配合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同时辐射和支持中国和全球企业对于商业智能与业务分析能力迅速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初“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似乎变得更加坚定了。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走出去”战略?什么样的企业更适合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还需要政府的哪些政策支持?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先生。  相似文献   

17.
IBM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一家IT公司转型为一家服务公司的过程,已众所周知。引领这次转型的时任CEO郭士纳,由于能让”大象”跳起舞来.而成为世界景仰的传奇经理人。郭士纳的确功不可没,然而.在郭士纳背后,IBM还有一种驱动力量,一种更深层、更根本的驱动力量——客户。  相似文献   

18.
继年初中国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近来中国企业又有两大海外并购事件引起了全球经济界的关注:一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优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目前市场价值是117亿美元);二是中国海尔集团决定参与竞购美国家电生产商美泰公司(美泰是美国老牌家电企业,身价高达4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9月13日,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研究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年销售额将达115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29%.其规模仅次于日本。而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达20多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12%.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IBM计划于今后两年内将4700多个职位从美国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地。 就在IBM的这一计划被媒体报道的同一天,西门子也对外宣布了该公司将软件研发人员向印度、中国、俄罗斯等地转移的目标。目前西门子全球41.7万员工中,有3万名是软件研发人员,西门子计划将后者中的1/3从薪资高昂的德国本土转移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