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同时运用手法上出现了一些较为新颖的变化形式,例如量化宽松、扭曲操作、完全货币交易政策以及中国的央票操作等。本文从改善流动性、引导利率形成机制、新兴市场国家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当前新型的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与传导效果进行了文献综述与述评。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与拓展传统货币理论的研究框架,提高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并为新兴市场国家应对新型货币政策的挑战提供理论依据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并改革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逐步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方式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方式.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由1998年5月26日恢复以来,已经基本确立了在货币政策操作上的重要地位,尤其是2002年公开市场操作的正反并用,现券和正回购交易数量比重的加大,充分反应了人民银行对之操作的渐趋成熟和对市场影响力的日益加深.这样,市场对人民银行短期政策走向的判断也将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公开市场操作.  相似文献   

3.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进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的一项工具。自1998年1月取消对商业银行规模管理以后,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人民银行货币管理的主要工具。从商业银行看,公开市场以商业银行准备金头雨为操作目标,以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为操作基础,商业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中占有主动地位,利用公开市场回购和逆回的交易方式,适时做好流动性和债卷资产之间的转换,利用公市场加速资产结构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转换,并把公开市场作为一个潜在的投资场所,将短期头寸转变为长期的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级交易商,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地位优势转化为投资优势。  相似文献   

4.
钱小安 《中国金融》1997,(6):12-13,25
对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评介与前瞻钱小安公开市场操作(亦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公开买卖债券和外汇的活动。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基础货币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可控性,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是许多西方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公告操作调节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已经在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取得极大成功。因此,有学者提出把公告操作作为我国央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甚至取代公开市场操作。本文通过对公告操作与公开市场操作的内涵界定,两者在各国实际运用状况的考察及比较分析后认为,两者之间事实上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我国央行在运用公告操作的同时,应该积极完善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各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尽管今年以来央行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多项货币政策措施,紧缩流动性,但当前市场资金面仍显宽松,流动性依然过多。  相似文献   

7.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浅谈公开市场操作沈炳熙去年开始的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把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云观调控体系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为推进公开市场操作的开展,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有关...  相似文献   

8.
公开市场操作是澳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危机期间,澳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提供了充足流动性,成功平抑了利率波动,为澳大利亚成为本次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的发达国家创造了条件。中国与澳大利亚货币政策框架虽存在差别,但近期“主要运用市场化手段动态微调”,和此后逐步实现调控方式由直接向间接过渡的需要,都将公开市场操作推向了金融调控的突出位置。该文借鉴澳央行经验,提出改进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实践中出现的“公告操作”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将其与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比,指出在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中,公告操作极有可能会取代公开市场操作,从而成为中央银行另一个有力的政策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实践中出现的"公告操作"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将其与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比,指出在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中,公告操作极有可能会取代公开市场操作,从而成为中央银行另一个有力的政策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1.
《首席财务官》2009,(5):58-59
2009年4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巨额正回购行为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担沈,这种行为向市场传递了怎样的信号?是否意味着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是否将引发2009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逆转”?央行回购与流动性对冲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其政策目的是通过资金的投放和回笼,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4月份以来,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其它,除公开市场业务外其它三项业务在基层人民银行均有所运用。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在全国贫困县——马山县执行情况的调查,对宏观货币政策在特定地区对经济金融影响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金融运行总体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统 《中国金融》2004,(3):26-28
2003年,在党中央、目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有效地控制了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势头,加强了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了信贷结构,保持了金融稳定,为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决定自身负债,进而影响金融体系,最终改变实质经济的传导机制,回顾了中国人民银行面对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改革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挑战,启动和不断创新公开市场业务,实现各个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兴起的公告操作方式,不仅使公开市场业务突破了对国债规模要求的限制,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公开市场业务的缺陷,提高了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鉴于我国国债规模相对较小,远远不能适应公开市场操作要求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不依赖于国债规模且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即公告操作.  相似文献   

16.
在混频数据信息环境中,精准识别公开市场操作(央行政策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曲线(基准利率体系)之间的关联机制至关重要,其影响了货币政策期限结构传导的有效性。本文在混频Nelson-Siegel(N-S)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框架下,引入央行政策利率,揭示公开市场操作与利率期限结构(水平、斜率、曲度)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混频数据信息条件下,引入的公开市场操作信息显著改进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拟合效果;斜率因子冲击对公开市场操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利率期限结构因子对政策调控的反应不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2015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对斜率因子的影响逐渐扩大,政策利率向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传导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我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日益健全。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7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为研究区间,观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用以判断该货币政策手段所产生的效果。研究发现,在全样本中,无论是放松还是收紧银根的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均只表现在个别市场,而且影响滞后、较弱。单独研究长期品种操作的结果发现,央行公开市场紧缩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显著,方向与预期一致;而公开市场放松操作在债券市场几乎没有反应,说明没有通过债券市场的传导产生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构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研究王勋培,孔迅公开市场业务作为现代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最灵敏最有效的手段,其主要传导过程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或收缩银根之目的。我国中央银行从今年起也开始公开市场业...  相似文献   

19.
上期作者论述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机制,回顾了中央银行实现各个阶段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本期作者又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了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基础货币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操作中如何选择和平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董伟 《金融纵横》2004,(5):8-11
2003年以来,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局部性和苗头性问题,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了预调和微调,使货币信贷总量和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