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钱的感爱     
有钱的感爱吴营洲“五柳书屋”的主人,当属儒裔。儒商吴营洲怀着万千感慨说出──如今的自己,老朋友不再交往,新朋友不再结识,和谁都不深谈,不清楚别人在银行里究竟有多少存款,只是觉得自己有钱了。我说有钱,是和自己比。自己平生没见过钱,转眼间多了,不知该怎样...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弟弟是某厂法人代表,该厂已于1998年4月破产。1996年3月该厂曾分批向王某借款共50万元,由我弟弟个人出借款合约一份,借的上写明:“因生产发展需要周转资金”,定于1998年4月归还,但未盖厂方公章。后 来王某从厂里拉了20万元产品抵债。在破产期间,我弟 弟出示合约,法院经济厅通知王某处理债权。王某回信:“这批债务与厂方无关,属个人债务。”今年4月,王某向 法院起诉要求我弟弟还款。我弟弟出外打工,未联系上,请问我弟弟应还这笔钱吗?赵志国先生: 借款合约虽然没有盖厂方公章,但仍应认定为…  相似文献   

3.
“在学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我得到许多乐趣,也得到许多实惠。今后,我要以农家书屋为课堂,多读书,读好书,闯出一条科技致富的新路子。”“这对于我们贫困山村来说,无异于打开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亿万农民捧起书本,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型农民。”……这是来自云南农村几位普通农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致富天地》2010,(2):24-24
1月27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全国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启动仪式暨北京地区选拔赛在大兴区举行。 本次活动以“我的书屋,我的家”为主题,通过农民讲演等多种形式,让农民讲述读书用书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展现书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体现农家书屋作为农民群众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不要好的     
《广告大观》2008,(1):147-147
“我不要好的,我要最好的!”浓浓爵士音乐弥漫着的北京中国大饭店Aria酒吧内,听到邻座五位衣装入时、女强人打扮中的一位女士的上述发言,心生好奇,在此卧虎藏龙之地,不知何方神圣如此狂言,暗想这女皇是不是在与姐妹团谈论要找“最好”的男人,脑海中深刻烙下她的影像。  相似文献   

6.
刘阳 《市场周刊》2012,(1):26-31
我的厦门之旅,经历了一次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来到厦门,发现无论是汇集人文情怀的厦大周边,还是在繁华的中山路上都有“光合作用”这家书店的影子。第一次的邂逅,是落地窗里淡黄色,又偏一些咖啡色的灯光吸引了我。推门而入,悠扬的旋律,以一种似有似无的节拍轻轻地缓缓地徘徊在书屋的每一个温馨的小角落。本以为不大的书屋,却没料到是阁套式的建筑,越往里走,越觉得别有洞天,似有登堂入室之感。并没有像大书店那样整齐划一的摆放,而是在你最舒适的角度看到你喜欢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7.
荣海  喻波 《致富天地》2009,(8):10-11
2006年11月,云南省“农家书屋”工程试点工作展开,第一批15个农家书屋分别在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可郎村、大理州大理市湾桥镇湾桥村等地揭牌成立。自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有1896个农家书屋在全省各地农村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8.
“田间书屋”火在地头王晓航,王翠莲一个旧挎包、一辆自行车,青年农民崔海芳把“书店”开到地头儿,6年中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文化生活急需的“精神食粮”3万余本。今年4月22日日,北京市通县马驹桥镇小白村的一栋栋大棚前,“田间书屋”又营业了。菜农们又见到那亲切...  相似文献   

9.
笑一笑     
《光彩》2000,(8)
有味道的书有一位挑剔的读者在图书馆里找书看 ,把书翻得乱七八糟 ,却没找到一本合意的书。图书管理人员不耐烦了 ,说 :“你究竟要看什么书?”读者说 :“你能帮我找一本有味道的书吗?”管理人员说 :“你怎么不早说!”说完拿出了一本《风味菜谱》。照顾近视眼托姆想逃避服兵役 ,所以他在体检时大声嚷嚷 :“您们不能把我征去 ,我是近视眼!”“不用担心 ,先生!”一个军官对他说 ,“我们会照顾你的 ,把您安排在阵地最前沿!”(黄红梅荐 )冷幽默有个姑娘到某杂志社去投稿。总编看过稿子后说 :“小姐 ,这笑话有点冷淡。”姑娘马上说 :“没关…  相似文献   

10.
《致富天地》2009,(11):24-24
重庆市江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近年来已建成标准农家书屋129个,配送图书22.1万册。但由于绝大多数农户离建成的标准农家书屋距离较远,借阅不便,书屋的实际辐射范围有限。此外,图书借阅率偏低、管理成本较高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农家书屋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江津区于2008年探索实行了“流动书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凯文  周彦 《创业家》2004,(3):14-14
基本上来说我是个“骗子”,当然我指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骗子。十四五岁的时候,现在和我一起做“坚盾”公司的哥哥斯科特从危地马拉回来。带了一堆手工编织的镯子。斯科特给我和弟弟科林布置了任务:“听着,镇上马上就会有一个卖各种小工艺品的集市,我们去那里把这些镯子卖掉.就能赚很多钱!”我们坐地铁过去。中午的时候.斯科特说:“我们三  相似文献   

12.
一个靠卖明信片给自己凑学费的大学生,用客户的一角钱,别出心裁地打出“一角钱阅读”的概念。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他的“一角书屋”开遍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城市。在不花一分钱广告费的情况下,他的“一角书屋”以每月20多家店的开店速度向前发展。他的成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山寨王末路     
程宏远 《商界》2006,(7):76-78
赢川又降价了 弟弟程笃来电话,说“赢川”又降价了。我正在吃早餐,那口稀饭差点把我噎背气。难道我的宏远丁业公司好运到头了吗?  相似文献   

14.
温韬 《品牌》2005,(2):62-62
岳不群是金庸小说里的一个著名人物:“墙角后一人纵声大笑,一个青衫书生踱了出来,轻袍缓带,右手摇着折扇,神情甚是潇洒”。在惨遣灭门的林平之眼里:“眼见这书生颏下五柳长须.面如冠玉.一脸正气,心中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这位神仙般的人物,莫非便是华山派掌门岳先生?”  相似文献   

15.
苏岑 《华商》2014,(10):84-84
曾有位太太来找我倾诉,她的先生是位极爱挑刺的人。微波炉热过的菜,嫌弃没味道,洗衣机洗过的衣服,嫌弃不够柔软……太太每天苦练各项家务技能,周围知道的人,无不夸奖赞叹,只是丈夫却永远不满意。“我老公以前不是这样的,刚结婚时他真的很包容,那阶段我的厨艺烂极了,可他总是说好吃好吃。现在怎么变成了这样子?”  相似文献   

16.
吴正则 《商业时代》2007,(17):F0004-F0004
四知书屋 澹泊敬诚之后殿康熙题额“依清旷”,乾隆增题“四知书屋”。“四知”:“知微、知彰、知柔、知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某星级宾馆大堂,三三两两的客人在办理退房手续。这时,一位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士快步来到总台前。“陈先生.您好!”总台的接待员热情地与他打招呼。陈先生边点头示意边听手机:“好,我马上给您打个优惠折头,您放心吧!”陈先生挂了手机.笑着对接待员说:“小李,我的客户顾先生住在体们宾馆1818房.按我的折头给他打五折,由我来签单!’  相似文献   

18.
我弟弟在美国定居,一次我和他们一家人去游科罗拉多大峡谷。头天赶到大峡谷前的一个小城市,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直奔大峡谷。刚出市区,就看到车后有一辆警车跟随。警笛一响,我弟弟赶紧将车靠停路边,警车下来一个女警察,告诉我们超速了。原来出市外这段路有较低的限速,我们没注意到。弟弟赶紧道歉说:“对不起!”警察边开罚单边说:“应该是我对不起你,这么好的天气,我处罚你,会影响你们的玩兴。但是,只要在三个月内,你不在我们州有第二次违规处罚,这次罚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一项面向最基层农民的公益性文化工程。从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至今,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在推广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新时期农家书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新时期农家书屋发展的主要对策,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制服变奏曲     
十七岁那年,飞来一纸通知,说我被招干了。于是我带着梦想,独自踏上了去县城的路途。最令我兴奋的,莫过于那年年关前,我领到了一套灰色制服,还有一顶大沿帽。回家过年时,我故意“一身戎装”,一进家门,我就朝父母行了一个军礼,父母笑了,尚在上初中的弟弟,因为嫉妒撅起了嘴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