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0+1"自由贸易区在规模经济下的贸易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现雏形。本文着重论述了在“10 1”自由贸易区内,即使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的国家之间存在着竞争,由于在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内分工的存在,各国在相似的产业内依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进行贸易依然可以获益。  相似文献   

2.
汪慕恒 《开放潮》2002,(10):30-31
2001年11月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宣布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由于这自由贸易区将会有力地促进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亚洲经济联盟的形成,还将对促进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平稳定从而对世界的经济发展、和平稳定起到重大的作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我国与东盟的会晤与对话还只停留在高级官员与外交部长两个层次上进行,危机后才提高到国家领导人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张丽 《天津经济》2004,(3):41-44
2001年11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了第五次东盟与中、日、韩和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建议中国与东盟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贸易区的进程。该计划的出台体  相似文献   

4.
李根生 《北方经济》2009,(23):81-83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各国纷纷寻求贸易伙伴进行双边或区域合作,以创造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东盟成立于1967年,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为使各国享受到自由贸易区的实惠,2003年我同率先与泰国实行"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东盟各国除菲律宾由于国内情况没有参加外,其余各国都参加了该计划(2005年菲律宾加入).  相似文献   

5.
覃合 《改革与战略》2003,(12):63-66
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隔一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1+10”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模式、经济合作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合作战略重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宁凌  尹萌 《珠江经济》2006,(12):68-73
"10+1"、"9+2"政策的提出,赋予湛江经济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从小范围来看,湛江是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区东西两部分的枢纽,也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门户.从大范围来看,湛江是边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枢纽、中国大陆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结合点.把湛江建成"10+1"自由贸易区的海上大通道,建成国际本世纪港,对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盟很多国家经济增长迅速,湄公河流域水电资源丰富。随着我国与东盟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力企业在东盟各国广泛地开展贸易、投资,成就了区域电力合作的辉煌事业。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最大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尽管东盟十国政体、经济结构不一,但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迅  相似文献   

9.
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该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及其需要在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四种形式("10+3"、"10+1"、"1+1"、"3"即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及机制,东盟与中、日、韩的双边合作,东亚国家间的双边合作,中日韩合作)中,中日韩合作最为重要。原因在于中日韩三国不仅是东亚地区经济的核心,也是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中日韩的合作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并且必将成为东亚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1.
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确定了10年之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亚洲各国媒体高度评价了文莱会议关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承诺,认为这是东亚地区向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改变亚洲经济和政治的全貌.东盟的大多数国家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转变态度,采纳中国的建议是在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全球经济衰退和中国行将入世等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多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1月,东盟十个成员国表示,将与中、日、韩三国就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2001年3月28日,中国与东盟同时宣布, 在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下,正式成立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研究论证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因此,除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外,“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一股新兴的力量,它将对我国带来深远影响,值得重视。 一、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2000年11月在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提出了“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其实,早在1990年…  相似文献   

13.
从“泛珠三角”的合作发展探讨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截至2003年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协定数量已接近300 项。顺应这个趋势,我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并取得进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宣布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国一东盟10引会议上,各国一致同意成立专家组,就建立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经过一年的认真和全面研究,专家组提出在今后十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双方经……  相似文献   

15.
<正>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以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显示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将进入具有战略性经济合作含义的新阶段。今年一月,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ECFA"早期清单"启动。上海与长三角是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高度集中的地区。对上海而言,在  相似文献   

16.
朱总理最近在同东盟10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后宣布,中国与东盟已经达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双方努力在10年内落实这项计划。这将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到2010年,它将覆盖20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2万亿美元,双向贸易总额将从目前的1.3万亿美元大幅提高,接近欧美水平。早在一年前,在同样的中国—东盟(10+1)峰会上,朱总理就提出了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希望藉此加强各国在贸易与投资方面的合作,振兴东亚经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方有必要进一步相互提供便利,促进商品、技…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李锋 《广西经济》2014,(5):21-22
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运输大通道,更将中国和东盟紧紧联系成一个堪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自由贸易区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已有十年,正处于进一步提高标准升级阶段,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谈判快速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经略周边之策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之所以甫一履  相似文献   

18.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运用GTAP模型和等递归动态法,针对中国与印度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的其他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对中国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GDP、福利水平和生产格局等将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合作方案下,中国福利损益有差异;中国的贸易规模及除服务业之外的各产业的进出口增长都比较显著;服务业是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产业;"10+6"方案对中国最不利,而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方案对中国较为有利。中国的优势方案是争取在印度、澳大利亚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避免东盟、日本等的加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南地区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的现状与问题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熏中国与东盟就未来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西南地区意义重大熏为西南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熏为西南的引资和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相似文献   

20.
试析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盟经济一体化有着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内容上从自由贸易区向经济共同体扩展,范围上从东南亚向东亚乃至更大地区扩展。维持东盟在这两个趋势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东盟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不过由于国家与市场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东盟经济一体化在近期内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