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获得国企对制度转轨的政治支持,政府安排了金融约束型的垄断性银行体系,并通过贷款配额,低于市场出清利率及政策性贷款等方式为国企提供制度补贴。公有产权隐含的政府担保,一方面使国企和国有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契约蜕变成特殊的保险契约,从而内生了国企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使银行通过政策性呆账贷款来实现商业性呆账的公共化,内生出国有银行对政府的信用风险。政府既是银行又是企业的所有的制度安排是产生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及不良贷款的制度根源。求解不良贷款问题在于通过民营化的制度转轨使二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2.
不良贷款是困扰我国银行的老大难问题,虽然国家针对四大国有银行已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其不良资产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科还靠银行自身,尤其对那些不能享受四大国有银行同等待遇的银行来说更是如此。本在对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最主要的成困及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早已成为国内经济和银行业发展的最大顽疾.由于国有银行与政治经济制度联系得异常紧密,政府一方面在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宏观调控不当、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金融和各级政府的地方主义倾向,制造了大量不良贷款,从而引发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建设,杜绝行政干预之源;努力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利用市场运行的机制,运用政权力量清收不良贷款;改革司法制度,防止地方政府对法院的非法干预.  相似文献   

4.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有定价机制的原因,有银行内部和国有企业方面的原因,还有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后果。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除强化风险管理外,还应采取债转股、与拍卖公司合作,以及资产证券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权制度与不良贷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原因固然有多种,但是产权不明、权责不清乃是不良贷款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其还贷的约束机制和偿还能力;深化银行体制改革,以股份制为目标,创新银行产权制度;建立委托一代理机制,激发各级银行保护产权和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同时,实现债务战略性重组,多渠道消化银行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突出,甚至2013年中期发生过多家银行闹"钱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银行的借款质量不高,一些中小银行甚至存在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要真正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不良贷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系统的视角,全面分析问题症结,标本兼治,从顶层设计着手,改革金融制度,破除金融业垄断,促进有效竞争;注重发挥司法处理纠纷的作用,使不良贷款纠纷得到更加高效有力的解决;大力推动诚信社会法制体系建立,使每一个借款人和银行工作人员以及社会中介机构都能守规则、讲诚信、勇担当,才能逐步解决我国不良贷款问题,促进金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突出,甚至2013年中期发生过多家银行闹"钱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银行的借款质量不高,一些中小银行甚至存在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要真正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不良贷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系统的视角,全面分析问题症结,标本兼治,从顶层设计着手,改革金融制度,破除金融业垄断,促进有效竞争;注重发挥司法处理纠纷的作用,使不良贷款纠纷得到更加高效有力的解决;大力推动诚信社会法制体系建立,使每一个借款人和银行工作人员以及社会中介机构都能守规则、讲诚信、勇担当,才能逐步解决我国不良贷款问题,促进金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多、资本实力差、资本充足率低、呆账准备金提取不够、盈利能力差等方面。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国的金融结构存在着严重扭曲现象,如:金融相关率虽提高较快,但对银行依赖性大;外源融资处于主导地位,而企业内源融资占比过低;外源性融资中,银行融资功能过强,股市融资功能过于弱小;在金融资产结构比例中,债权证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股权证券占比太小;银行仍占据着金融业的绝对地位,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垄断程度仍相当高;等等。  相似文献   

9.
2003—2010年四大国有银行财务重组包括四个步骤:损失类贷款的核销、可疑类贷款的剥离和拍卖、汇金公司以外汇储备注资以及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国有银行财务重组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国家的巨额投入。关于是否应该用外汇储备给国有银行注资,学术界存在激烈争论。四大国有银行的财务重组总体上看比较成功,不足之处是在重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过强,不良贷款的处置成本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银行资本结构特殊性就在于其资产和负债本身,在存在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其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必然影响其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从而使银行的治理结构也表现出某些特殊性或者说某些结果与效应。政策含义是:通过调整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即股权结构与债权结构,可以达到完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提升其治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国有银行机构撤并导致的银企距离增大影响城镇及农村地区银行贷款规模,通过建立模型,提出了两个假设.对国有银行乡镇企业的贷款额(衡量贷款区域集中度)和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二者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二者成强正相关,假设得到证明,即:由银行机构撤并导致的银企间地理距离的增大使得信息不对称加重;银行对企业实施地缘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2.
西方银行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银行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我国国有银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国有银行应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以规范经理人的行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使其尽职地为银行价值最大化服务。分析西方银行成功案例可得到重要启示:完善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为此要设计适宜于国有银行内部和外部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突出内部机制对经理人的激励约束作用,才能最终提高国有银行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剩余支撑经济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将治理结构作为国有银行改革的重点是我国较现实的选择。改革的难点在于协调国有银行党委会和董事会的职能、分配信贷租金、保证经营信息真实以及合理定价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人力资本产权。国有银行治理模式的选择受到治理目标、产业特性和金融抑制政策等条件的约束,关键是依据现有的制度环境,合理设计银行控制权分配合约,选择优秀的银行经营者。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难点 (一)不良资产占比高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较高阻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如此多的不良资产是如何形成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体制共存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银行的地位无非是国家财政的出纳,没有任何体现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据对某国有银行63个县(市)支行2007—2011年5个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呈明显的规模效益特点,存款业务和个人业务的贡献稳定。当前县域经济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县域金融市场正处于积聚发展潜力阶段,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而银行业务规模差异也较大。国有银行要根据当地经济环境、自身资源状况和风险管理水平,积极拓展内地县域机构的业务,推进差异化经营策略,优先发展资本占用少、风险低的业务和产品。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特征入手,研究造成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凸显的内外部因素及未来趋势。文章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货币紧缩以及部分行业风险暴露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外部因素;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导致银行风险过度集中。从内因分析,不良资产处置的社会生态环境存在短板、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能力不足以及企业自身局限性都会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展望未来,伴随着我国加大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将得到有效控制,相应的不良率将出现平稳下滑趋势。预计2020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维持在2%以内、部分领域潜在风险仍需关注、不良资产包价格有虚高趋势。基于此,监管机构应充分发挥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打造多层次融资体系,使产融结合真正落实到支持技术先进、有产品、有市场的实体经济企业。同时,应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化解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应制定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的信贷策略,积极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一步完善贷款管理机制,从根源上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银行经营环境,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九家上市银行近三年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对我国银行关注类贷款总量居高不下,不良贷款持续增长的趋势和风险的逐步增大作出了判断。据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对关注类贷款风险控制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和对实际工作的总结,根据关注类贷款是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状,提出了转化关注类贷款风险的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化解关注类贷款风险,有效控制不良贷款持续增长,提高信贷经营能力,提供了具有实战意义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外金融控股和内部综合经营型的两种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国有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宏观政策环境,从中选择金融控股型的发展模式来改革国有银行。从混业经营的特点出发,解决国有银行在组织体制、产品创新、不良资产以及人才方面的问题,提升国有银行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经济转型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改革。中国金融系统有其独有的特征:过度的信用快速扩张;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系统;乏力的中央银行调控和商业银行监管以及大量的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 loan)。中国需要在金融、企业和财政系统三方面进行协调化改革。依据对中国资本调整策略的详细分析,本文提出不良债券部门交易(bond—bad deptswaps)是处理不良贷款的最好方式。从长远看,中国不仅要将国有银行商业化,还应给国有企业引入严格的预算约束,改革税收体制,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20.
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企业是真正的企业,银行是真正的银行,政府是负责“社会公共产品”的政府,由于我国争体系的建立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以国有企业服务为背景的,因此中国中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作用在银大程度上是由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及其相关的系列环境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金融环境日趋完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作用必然是一个逐步收缩、集中和超脱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