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系统总结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改制重组的阶段性成果,科学认识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全新课题,深入探索改制重组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寻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途径,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和集团经济研究杂志社编辑部共同组织举办了2004年度<大型企业集团改制重组>有奖征文活动,在中促会会员单位和本刊读者、作者的鼎力支持下,征文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征文评审组经过严谨认真地评定,最后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7篇,优秀奖18篇.这批征文不仅闪烁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同时也是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改制重组第一线实践者的智慧结晶,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新陶 《人力资源》2009,(17):28-32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型企业集团之间的联合重组频繁发生,如2008年的电信业重组,中国五大运营商重组成为三大运营商;原中国一航集团与中国二航集团整合为新的中航工业,诞生了我国航空业的"巨无霸";同时集团内部随着企业改制、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战略方向调整以及业务重点转移等,也在进行着组织变革和管理重组.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集团整体上市概述 2006年1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所有国有大型企业都要逐步改制成为多元股东的公司,大力推进国企改制上市和整体上市.  相似文献   

4.
《企业与文化》2005,(5):42-44
锦江国际集团是2003年在原锦江集团和原新亚集团基础上实施重组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根据集团战略发展目标.围绕“聚变-多元-上市”和国际对接等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资产和产业的整合及企业的改革、改制.公有制多种有效的实现形式逐步确立。加上原锦江、新亚两集团在合资、合作领域内已有较长历史和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文化》2005,(2):10-12
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称仪电集团)由原上海市仪电讯工业局改制的,是以母公司为主体,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重点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经过近十年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仪电集团已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企业困难,解决近60亿历史债务,并通过资产优化重组,形成了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产业集团,实现了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年均增幅达20%。更重要的是,仪电集团在调整重组中,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结构调整与大型企业集团重组改制中,本分公司体制成为企业集团的基本组织模式之一。分公司作为生产中心和成本中心,处于企业集团的基础作业层次,是控制成本的主体部位和关键环节。本文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结合中国石油管道行业改制重组为本分公司体制的组织框架,对企业集团分公司成本控制的目标制定、分解细化、核算分析、运行监控、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对本分公司体制下分公司成本控制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第一,摸清家底是搞好企业合并重组的重要前提。原来的城开集团、天鸿集团都是具有二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大型房地产集团企业,合并重组成立首开集团后总资产规划达到500亿元,净资产规模30多亿元,每年完成开交工面积600万m^2,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0%以上。为摸清家底,我们利用清产核资的机会清理各类损失27亿元,利用国企改制的机会申请减免税4.3亿元。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销拆迁用房,核实各种各类经营性房产近百万平米。这为合并重组工作和新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结构调整与大型企业集团重组改制中,本分公司体制成为企业集团的基本组织模式之一。分公司作为生产中心和成本中心,处于企业集团的基础作业层次,是控制成本的主体部位和关键环节。本文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结合中国石油管道行业改制重组为本分公司体制的组织框架,对企业集团分公司成本控制的目标制定、分解细化、核算分析、运行监控、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对本分公司体制下分公司成本控制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谢国飞  韩忠志  韩雪松 《活力》2011,(12):37-38
伴随着全省经济大发展的澎湃东风。伴随着企业改制后企业快速发展焕发出的蓬勃锐气.西钢集团明确提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通过企业重组和自我改造,建设一个黑龙江省最大、在东北地区也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这是新起点上的新跨越,向千万吨钢铁强企迈进已经成为西钢一切工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利君集团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组建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员工5000余人,总资产14亿元,下设26个控股参股子公司,核心企业是利君制药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11.
(上接第10期)2.2失败案例研究与解析案例1企业背景南方某电机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本文里简称南方电机)是一家大型电机制造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大功率交直流电机和控制系统的制造基地之一。该企业原隶属于一个中央产业部,改制后曾由地方管理,后在2001年核心资产经重组后上市(上市部分叫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部分仍由集团公司持有)。集团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存续企业的定位是国有大型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企业,一般说来多为非经营型国有企业。当前,国有存续企业的持续重组与改制既是21世纪初期的一个难题,又是整个国有大型企业群体战略性重组不断深化的根本目标。本文结合中石化集团公司基本情况,分析国有存续企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煤集团)是集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国有独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煤炭和新型能源为主业,以房地产和城市服务业为支撑,以煤矸石发电、水煤浆生产、机械制造、勘探设计、民爆化工、饭店旅游等多种经营为基础的产业群体。2001年,原北京矿务局和原北京市煤炭总公司改制重组成立京煤集团。几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京煤集团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高起点规划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为京煤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效支撑。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实施企业文化战略1、企业文化建设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改制重组后,电网产业集团需要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通过内控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协同,从而助力集团实现战略目标。本文从电网产业集团改制重组后容易出现的内控问题入手,结合电网产业集团业务和治理结构特征,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汾西矿务局.成立于1956年1月.2000年8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汾西矿业集团公司,2001年10月加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2005年底,由山西焦煤集团、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重组。属国家大型I类企业.国家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和山西省优势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山西工业100强第16位。曾获”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山东齐星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山东邹平电力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通过彻底完善的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实现整体退出重组后的集团公司是一家以铝电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为浓托,经营领域多元化的大型民营骨干企业回望齐星集团的发展轨迹.最早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供电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推进铝电联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得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抓大放小”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战略方针。实施这一方针,必须搞好企业调整重组。而要使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顺利推进,从现实情况看,应注意抓好“五防”:一、坚持市场取向原则,防止“归堆扩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取向是企业调整重组的基本原则,企业的购并、分立、扩张、改制乃至组建集团,都应以市场为依据,看是否有利于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当前,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对企业改制重组步伐的加快,集团企业越来越多。如何通过加强集团统一的共性文化建设对内形成集团的整体性增强内聚力、对外塑造集团的统一形象提升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不同类型的集团企业文化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集团企业,因实际情况和特点不同,其文化统一性的选择也不同,所以要研究集团母子企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就得先分析不同类型的集团企业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本案例中,国家为了鼓励企业通过改制、重组盘活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出台了一系列的减轻企业改制、重组的纳税负担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契税的减免优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是开展税收筹划思路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案例的剖析,证实了W集团正是基于这一优惠政策,利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实现了资产权属的变更.  相似文献   

20.
在本案例中,国家为了鼓励企业通过改制、重组盘活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出台了一系列的减轻企业改制、重组的纳税负担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契税的减免优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是开展税收筹划思路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案例的剖析,证实了W集团正是基于这一优惠政策,利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实现了资产权属的变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