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产茶胜地,有着品质上乘的汉中绿茶,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习俗等独特的茶文化。旅游部门应更新观念,重视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打造一批生态茶园旅游品牌,积极营造茶文化氛围,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开拓汉中茶文化旅游市场,加强汉中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工作,使汉中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工夫茶功夫     
潮州茶文化是岭南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工夫茶”为著称。“工夫”,本为茶名(一种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相似文献   

3.
余庆县是"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极大优势。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茶产品,打造小叶苦丁茶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生态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从茶文化概念、生态资源、生态旅游模式着手,系统研究茶文化生态旅游具有的现实意义。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丰富,茶文化及其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茶事文化对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从三峡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模式、开发策略等角度,探讨了三峡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白簕营养丰富,保健功效突出,已成为现代人餐桌上的野菜新宠,尤其在潮汕地区更是家喻户晓的家常菜。然而,白簕作为野菜开发深度不足,菜肴出品简单。笔者采用潮州菜的烹调技法及调味特色,从凉菜、热菜、汤菜、点心等4个方面对白簕进行系列菜品开发,评价了菜品的感官效果,并对菜品的营养价值、推广前景进行分析,以期让白簕在潮州菜系中得以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 ,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以陆羽《茶经 )为标志诞生于唐代。中华茶文化从诞生之日起 ,就表现其特有的学科性质 :以茶事活动为凭借 ,以茶的物质性为载体 ,表现茶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两者高度融合 ,创构文化艺术氛围。为中华文明史添上璀灿的光彩 ,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灵魂之饮”与修身砺志唐宗以来 ,成就卓著的文人仕大夫或品行高洁的隐者大多是茶文化的痴迷者与弘扬者。饮茶与修身砺志的契合点在于茶本身的品性 :茶性冲和、恬淡温凉 ,可以导人趋于清明 ,爽远、清醒、理智 ,培养超然 ,淡泊…  相似文献   

7.
寻茶     
茶之国饮。在我国,饮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国百姓普遍都有饮茶的习惯,从而也奠定了中华几千年来深厚的茶文化。济南七里堡茶城致力于传播茶文化,促进茶文化交流,以满足国内外茶消费者的需求为己任,积极推动七里堡茶城品牌建设,引领体验式消费,倡导健康饮茶新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一家茶企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格局的创新,只有在变革中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才可使企业快速成长。七里堡茶城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通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高舒)日前,由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泰安市旅游局、泰安区人民政府等多部门牵头主办的"泰安市茶叶行业协会"在泰安茶博城正式成立。泰山茶博城项目是由泰安泰山茶博城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管理运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2亿元,建成汇集茶文化传播、品牌展示、产品交易、产业服务、茶业科研、品牌推广、信息处理、仓储物流、茶叶检测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茶文化博览交易中心,也是泰安首个大型茶文化主题商城。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得以最明显的呈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哪些优秀茶文化?这些优秀的茶文化如何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在新的市场形势中,他们如何赓续文化,以文创品、以茶致富、以茶兴业?又焕发出怎样的新活力?本  相似文献   

10.
也说斗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不过,茶文化的真正形成则始于唐代。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斗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茶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下的福建茶叶企业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五大茶区187家茶叶企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与地方特色茶业形成过程中相关企业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地理标志品牌的认知情况和参与意愿及相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企业普遍肯定"地理标志"的市场意义,是其品牌化成长的主要推手;茶叶企业一旦确定使用"地理标志"商业标记,就会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强调其对本企业产品"正宗性"的暗示;但茶叶企业对地理标志的运用,主要偏重于单纯性地消耗其历史文化声誉,忽略对其品牌价值的市场培育与维护;对于地理标志的品牌建设与推广工作,茶叶企业倾向性地支持由政府来主导与担当该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吉安市茶叶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安市是江西省茶叶主产区,该文分析了吉安市茶叶产业的优势条件,提出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定位和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和布局:即打造优质品牌、抓好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茶文化旅游。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即加大科技投入,走产业化、标准化、绿色生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吴文斌  闫磊 《现代食品》2022,28(1):71-73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为了传承武夷岩茶文化,本文分析了武夷岩茶的加工工艺,并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为提高武夷岩茶的茶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SWOT分析法对大红袍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红袍品牌建设存在设计内容不统一、标识设计混乱、资产增值能力不足、厂商和终端销售商争利等问题。因此,促进大红袍茶产业品牌建设,应从统一品牌产品和形象设计,增强品牌凝聚力、针对产能有限和品牌内涵,细分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产业各环节明确分工,重视分销渠道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制定可操作性更强的产业政策,规范市场环境,保障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陈文华 《中国农史》2006,25(4):3-11
本文综合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中国古代的茶具进行宏观的考察,认为茶具随着饮茶方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民间百姓与宫廷贵族经济水平和政治地位不同,人们在饮茶过程中的价值追求也不相同,因而在茶具文化上也呈现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福建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福建茶叶质量的安全状况:茶叶质量安全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日趋完善但无法完全满足茶叶安全需要,茶叶质量检测网络初步形成、认证广泛开展但质量安全的规范性与权威性需加强,多渠道、措施推进茶叶质量工作但茶叶质量安全保障的系统性尚需改进,茶叶品质保障能力提升但偏低的组织程度与自律性成为茶叶质量安全防控的约束,福建茶叶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趋向改善但局部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提出了健全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推动福建茶叶质量安全与时俱进,完善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管系统、加强福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构建福建茶叶质量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实施与推广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实现福建茶叶全程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化,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提升茶叶行业自律性等构建福建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霍山县茶文化旅游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今国内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现状作出了简要回溯,对霍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条件与总体思路进行了分析探讨,阐述了霍山可供开发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旅游的迅猛发展,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对于保护、传承中国文化以及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全面了解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归纳潮州市乡村自然资源、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基本乡村旅游资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游客对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的满意度,农耕文化的参与性及选择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目的等。[结果]潮州市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及梯田等类型,且绝大部分游客对目前潮州体验式乡村旅游持满意态度,34.1%的游客选择体验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是为了参与农业劳动的过程,27.7%的游客选择农耕文化旅游是为了体验劳动的快乐,但目前潮州特有的茶文化和畲族文化等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结论]利用农耕文化所蕴藏的内涵,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有品位的身心体验,增强乡村旅游地的独特吸引力,同时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保证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孙巍  方辉 《现代食品》2021,27(3):202-205
本文随机选取5种品牌的银杏速溶茶产品,依照GB/T 8313—2018对其中儿茶素含量进行HPLC检测分析,用无水乙醇对5种样品做超声波辅助提取。检测结果发现,5种银杏速溶茶的随机抽样测验均符合目前国家标准茶饮料茶多酚最低含量要求。本文通过参照茶饮料国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分析5款泰州市售银杏茶饮料的品质,给消费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湖北省382份茶叶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一步估计”法分析贫困山区农户茶叶生产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户茶叶种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样本户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剩余;茶园的海拔、树龄、茶农是否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户主是否受过种茶培训等因素对农户茶叶生产技术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出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动贫困山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茶产业“三项补贴”,改善茶园基础设施条件;优化茶叶种植布局,提高合作社服务水平;成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培育职业茶农,以提高贫困山区农户茶叶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