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点穴式的精准扶贫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在青海省这样的西北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越发突显其重要性。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中,青海省的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青海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研究,结合扶贫现状,抓住主要问题,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广西田东县通过建设机构、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组织等六大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问题。2018年,田东金融扶贫工作经验编入《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金融扶贫"田东模式"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2018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志指出,(广西)创造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田东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引导田东县金融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关于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相关文献,深入探讨了普惠金融相关概念、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并就普惠金融在推进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并对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给予了展望,旨在为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帮助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输血式"扶贫向"精准造血"扶贫模式转变,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金融扶贫新模式已经势在必行。文章梳理了河南"保险+期货"金融扶贫相关试点发展概况和运作成效,以河南省兰考县鸡蛋"保险+期货"创新模式为案例,分析了其运行流程、存在的不足、经验总结,为河南金融创新助力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着以下现实困难:扶贫困难大;扶贫信贷风险大;扶贫金融成本高;金融服务产品精准供给不足。进一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应做到:扶贫模式多样化;建立健全抵押担保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发展;金融扶贫的方式和领域都要精准。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反贫困理论最新发展的产物。精准扶贫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金融思想为理论指导,再融合国内外减贫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得出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发展成果。通过分析目前精准扶贫治理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落实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及精准识别对象、提升脱贫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对国外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以金融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通过对新时代新时期乡村振兴下金融扶贫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进行科学性分析,进而提出推动金融扶贫的高效率、高精准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报告要求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而贫困人口金融能力低下,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这一问题,正是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巨大障碍。文章通过对金融能力内涵及其与金融扶贫关系的剖析,提出了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新思路,以期为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青海省全部国家级贫困县都已实现脱贫摘帽,但是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现象被完全消除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全面结束,步入后扶贫时代的青海省仍然面对如返贫或信用监督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贫困问题的治理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发挥金融机构在支持青海省贫困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的消除相对贫困状态,促进青海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慢、社会贫富差距大等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普惠金融对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重要方式。而我国农村金融扶贫工作中还存在农村金融产品单一、创新性较弱、农民申请贷款难度较大等问题。因此,基于普惠金融理论下对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进行研究,提出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农村扶贫政策以及加强农村金融扶贫宣传工作等策略,以利于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扶贫是实施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践行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市场化金融发展模式与金融扶贫之间存在固有矛盾。因此,金融扶贫需要坚持普惠金融理念,是一项政府牵头为主,地方主动配合的全局性系统工程。以江苏苏北地区调研经验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苏北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及脱贫难点,揭示了传统金融模式与金融扶贫之间的内在矛盾,在阐述江苏金融扶贫发展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江苏金融扶贫事业,建立江苏金融扶贫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挖掘脱贫致富的潜力,推动江苏省精准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金融支持是关键。扶贫小额贷款作为江苏省金融扶贫的主要方式,目前还存在着精准度不高、覆盖面较窄、发放程序繁琐、扶贫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在透彻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充分发挥金融产品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效应,推动江苏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不断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迫在眉睫。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近在眼前,金融作为助推脱贫的攻坚力量,必须加强发挥其必要作用。金融精准扶贫应该有机结合产业扶贫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落实精准施策,为按期完成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本文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目前农村的贫困原因以及精准扶贫现状,探讨适合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此外,通过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创新模式和加大考核四个角度进行扶贫策略分析,针对农村贫困户提出相应的金融扶贫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金融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同时,近几年我国逐渐将精准扶贫作为首要任务。历经不断尝试和摸索,我国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方式——普惠金融。惠普金融的出现极大促进了精准扶贫的效率。通过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并设立相应的小额信贷,可以很好促进惠普金融发挥其职能。同时,在现阶段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将精准扶贫、惠普金融、绿色金融三者交相融合,势必能助力绿色金融迸发更大活力。本文通过对基于小额信贷的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的研究分析,并加入现阶段绿色金融这个外生变量的研究,通过分析和调研,希望找出能促进绿色金融和惠普金融更进一步的内生变量,进而有效助力现阶段绿色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多方助力才能解决。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的内涵,对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普惠金融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力图从中发现其特点,找出其规律,探索其在扶贫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是金融系统高度重视的一项基本工作,在绿色金融的助力下顺利开展脱贫工作,在金融科技共同合作模式下,加快发展了金融精准扶贫。本文通过绿色金融助力下脱贫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加强金融基础建设,不断进行创新优化,全面了解贫困地区的情况,合理地调配绿色金融资源,及时修改相关政策,建立长效机制,保证新模式扶贫政策落实,是构建金融精准扶贫绿色模式在扶贫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为脱贫工作顺利地开展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金融扶贫政策作为缩减贫富差距重要的措施,可以有效缩减贫富差距。现通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两区域模型分析金融政策,进而分析金融扶贫政策如何能够吸引产业转移,实现脱贫的目标,并从政策本身和运输成本方面对金融扶贫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提出金融扶贫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地区差异情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采取扶贫搬迁的形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国实施的普惠金融项目使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为金融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普惠金融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越发显著,世界各国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与认可度逐渐提高。为深化普惠金融对金融扶贫的积极作用,从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的概念入手,分析普惠金融对金融扶贫开发的作用及意义,并提出政府市场协同发力,共创普惠金融扶贫体系、整合扶贫资源与力量,增加普惠金融有效供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推进金融监管变革、健全风险分散补偿机制,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等利用普惠金融实现金融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平台,检索以农村电商扶贫研究文献为文献源,从发表年度、作者与机构分布、学科分布与研究主题、发文刊物与被引用情况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其发展动态并熟悉我国电商扶贫的热点问题,探讨我国农村电商扶贫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扶贫项目的实施及相关的理论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的口号以来,中国各级地方性政府都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普惠金融作为中国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措施,其能够有效地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此次研究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将偏远山区的扶贫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全面、深入的研究农村精准扶贫问题,探索出中国政府在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健全普惠金融的供给服务和扶持体系;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加强普惠金融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