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鲜切蔬菜褐变及微生物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辉 《致富之友》2001,(7):45-45
鲜切蔬菜,又称轻度加工蔬菜或半加工蔬菜,是指新鲜蔬菜原料经清洗、去皮、切分和包装等处理而制成的即食蔬菜制品,它具有品质新鲜、使用方便、营养丰富和清洁卫生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鲜切蔬菜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组织褐变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如何防止产品褐变的发生和抑  相似文献   

2.
采用PEG6000/(NH4)2SO4双水相体系提取石仙桃中的黄酮和多糖,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和对鲜切苹果褐变的抑制作用研究石仙桃黄酮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石仙桃中黄酮和多糖的抗氧化机理不同,其中黄酮对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苹果褐变均有较好的效果,而多糖只表现出较好的抑制鲜切苹果褐变作用。当石仙桃黄酮浓度为100μg·m L-1时,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4.9%和87.0%;石仙桃黄酮和多糖及其复配液对抑制苹果多酚氧化酶活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为石仙桃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并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果蔬保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控制莲藕净菜褐变,试验根据不同抑制剂对莲藕褐变度及抑制效果的影响,选择亚硫酸氢钠、EDTA、柠檬酸、氯化钙4种抑制剂,采用不同的组合对鲜切莲藕进行护色处理,根据吸光度的测定,确定了莲藕护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对莲藕净菜褐变抑制的最佳因子组合为氯化钙质量分数为0.15%、亚硫酸氢钠质量分数0.20%、柠檬酸质量分数0.20%、EDTA质量分数0.15%.经过该护色处理的莲藕净菜,在整个试验期间内色白,无褐变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4.
以鲜切荸荠为试材,通过保鲜液和热水水浴复合处理后,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与保鲜液结合对鲜切荸荠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的双乙酸钠与55℃热处理结合的复合保鲜对延缓鲜切荸荠变黄的效果较好,而1.5%的双乙酸钠与65℃热处理结合的复合保鲜更容易降低鲜切荸荠的失重率和腐烂率,且能有效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但两者对维持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反应条件对面粉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面粉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方法。方法:在不同的料液比、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测定条件下,控制pH在6.0、反应测定波长为410 nm,以邻苯二酚为底物、使用磷酸盐缓冲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面粉中PPO活性,分析测定条件对面粉中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反应料液比、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面粉中PPO活性的测定有着重要影响。料液比较低时测定结果较高,误差较大;料液比大于1.0/10时测定结果较稳定。底物浓度0.12 mol/L时限制反应进行,在0.13~0.2 mol/L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反应时间大于15 min会影响测定结果。PPO活性测定最佳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低温胁迫下侧金盏叶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CAT活性、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影响其抗寒性的主效因子,探讨低温胁迫下侧金盏的抗寒机理。  相似文献   

7.
莲藕肉质洁白脆嫩,味清微甜.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较高,兼有药用保健功效,生食凉血散瘀,熟食补心益胃.但莲藕采收后,易褐锈、千缩、老化、霉烂等.因此,可将鲜莲藕贮藏或加工以保持或增加其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抗氧化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茶多酚/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复合涂膜剂配方:茶多酚1%、壳聚糖2%、乳酸链球菌素0.03%,对澳洲坚果仁进行涂膜处理,考察不同涂膜处理对澳洲坚果仁贮藏期间酸价、过氧化值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复合涂膜剂对澳洲坚果仁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够显著延缓澳洲坚果仁的氧化过程,保持较高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选取高山杜鹃的花期和蕾期叶片为研究材料.通过对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糖、总糖、丙二醛含量等各项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高山杜鹃不同时期叶片各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杜鹃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新鲜的宁陵金顶谢花酥梨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酵母菌发酵、乳酸菌发酵制作梨酵素,对比切丁处理和打浆处理对梨酵素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切丁处理后,酵母菌发酵优于自然发酵和乳酸菌发酵,梨酵素的还原力为2.40,多酚含量为35.57 mg·mL-1,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0.3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1.31%,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2.17%。打浆处理后,自然发酵比菌种发酵效果好,酵素液的还原力为2.36,多酚含量为34.81 mg·mL-1,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8.89%,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0.17%,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1.74%。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草莓和皇冠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5℃冻藏处理,以明确冻藏对两种水果失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藏后两种水果的重量有微小变化;冻藏24 h后,与鲜样相比,草莓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度均显著增加,冻藏草莓的维生素C含量是鲜样的1.17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6.00%,糖酸比无...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初级加工属于从田间到餐桌的中间过程,其废弃物产生、排放特征尚没有深入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调研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蔬菜采后初级加工的现状及废弃物产生特征。我国蔬菜产量居世界第一,蔬菜加工产品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原产地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多为初级加工的托盘菜、捆装菜等,鲜切菜、冻干蔬菜生产厂家较少。蔬菜初级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巨大,造成了较大的环境压力。通过调研上海郊区典型的托盘菜与鲜切菜加工场所,发现蔬菜采后加工损失环节主要是分拣以及冷藏,其中鲜切菜由于改变了蔬菜的结构,导致蔬菜呼吸作用增加,蔬菜易于变质,缩短了保存时间,尤其以叶菜类最高,在夏季损失率最高可达60%。蔬菜废弃物渗出液CODcr含量达到1.  相似文献   

13.
王娇  杨得草 《现代食品》2022,28(1):10-13
鲜切果蔬因其丰富的营养,新鲜、方便的特性广受消费者欢迎,然而鲜切果蔬在加工、贮藏、销售等过程中,由于机械损伤、自身生理作用、微生物的侵染等因素易导致其变质衰老的进程加快,影响产品的货架期.本文从物理、化学、生物及果蔬贮藏新技术等方面论述了鲜切果蔬的保鲜技术,以期为今后鲜切果蔬的加工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产自海南7个地区的鹧鸪茶作为研究对象,将鹧鸪茶鲜样干制成粉末后测定其营养成分、总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鹧鸪茶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各异,其中七仙岭鹧鸪茶的灰分含量最高,兴隆鹧鸪茶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最高,霸王岭鹧鸪茶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白石岭鹧鸪茶的黄酮含量最高,岭头茶场鹧鸪茶的总酚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感官评定、菌落总数、pH值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探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对以紫花地丁和大麦为主要原料的复合饮料的保质期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添加量在1.5%时饮料的感官评分较高,菌落总数的增长受到有效抑制,pH值下降受到抑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紫花地丁复合饮料的研发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永幸  李红  任昭瑾 《现代食品》2021,27(1):90-92,97
壳低聚糖、褐藻胶低聚糖、果胶低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研究3种低聚糖对抑菌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对低聚糖浓度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如下结果:壳低聚糖浓度为0.4%、褐藻胶低聚糖为0.5%、果胶低聚糖为0.7%时,其抑菌率分别为85.5%、77.5%、82.4%.在单因素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药食两用原料组合物产品——"甘氧片",对小鼠的解酒作用及对醉酒小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50%酒精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模型,观察醉酒行为学指标、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肝功能、取肝脏测定肝脏中乙醇脱氢酶活性。结果:样品组为人体10倍和20倍剂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在醉酒诱导时间和醒酒时间上都具显著性;肝功能指标:与正常组相比,给予醉酒诱导的模型组小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明显升高,表明对肝损伤模型建立。样品组10倍量和20倍量与模型组比较,ALT指标都显著降低(p<0.05、p<0.01);AST指标,样品组10倍量无显著性差异,20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T-BIL指标,样品组10倍和20倍量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ALP指标,样品组10倍量和20倍量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5)。肝脏乙醇脱氢酶活性:模型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样品组10倍量无显著性差异,20倍量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食两用原料组合物产品——"甘氧片"具有显著的醒酒作用并对急性酒精中毒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肠菌群计数是食品行业中评价食品卫生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pH对大肠菌群生长的影响,本次试验以凝固型发酵乳为样本,分别计数存放前后的已接种等量大肠埃希氏菌的不同酸度样本中大肠菌群含量.结果表明,当大肠菌群含量较高、pH值为4.4~6.8时对大肠菌群生长没有明显抑制性,pH值≤3时对大肠菌群生长有显著抑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