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慎既是明代一代词学理论大家,也是一位颇有创作成就的词人,其词学着作《词品》是最早论述品词的专著。明代沈雄的《古今词话》,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仿《词品》,二人的词学观不无相合之处:词与诗、曲的关系问题上,皆认为滥觞于六朝诗歌;论词主体倾向婉约,同时肯定豪放。其差异也显而易见,"词品"名同而实异;杨慎主情,沈雄重"情"的同时,不偏废"景",以自然为宗;沈雄辨体明史,反对以诗、曲乱词调,否定杨慎等明人自度曲之举。沈雄对杨慎词学观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对清词"中兴"起到推动的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体仁是明末清初时期词学发展中一个重要人物,其《七颂堂词绎》中"境界说"的提出,首次将"境界"这一术语引入词学批评范畴,对清代中后期的词学发展和研究,尤其是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刘体仁"境界说"核心内容散布于《七颂堂词绎》中,主要体现在"词之体式论"、"词中警句"与"词之神理"三个方面,其直接影响了王国维"境界说"的相关理论,"境界说"在词学领域有首创之功,其对于清代词学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曹秀兰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5):31-34,105
曹溶的词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古今词话序》和一些词作中,主要包括:以"本色"立论,强调抒情的雅正和用语的纤柔;注重词的景外之趣、言外之意;崇尚清丽典雅的词风;讲究创新等。这些论点和张炎《词源》中观点极为相似,表现了对张炎词论的崇尚和继承。同时,曹溶对张炎词论又有所发展,承认了豪放词存在的合理性,注重词的寄托。由于曹溶和朱彝尊的特殊关系,曹溶词论极大地影响了浙西词。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况周颐提出:“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一将“拙”这一范畴定性为词学的三大基本范畴之一。而词发展的盛衰史正体现了词之创作争理论由“拙”入“巧”及由“巧”返“拙”的历程。词经由晚唐五代词人到宋,其音律、构词谜句、营章布局等各方面都从初时的拙率朴陋发展为后期的精巧稳妙,文人作词亦由初期的。率意”到后期的“羽意”,词体从萌生到极盛,由小令的轻巧动长调的工巧。其实也是一种音乐文体从民间之拙动文人之巧的过租。从宋人对词体的理论认识中可以看出,宋人对待词的美学认识并不像对诗那样崇尚老拙古朴。而是“尽态极妍”,以词律之精巧、构思之惠巧、运意之奇巧为“正体”之美。词之由“巧”返“拙”则是一个词学理论诗化的过程。尤其是清代常州派格外标举比兴寄托.求词中深意而提出“沉郁”、“顿挫”、“柔厚”等美学范畴以纠渐派之弊。与宋人普遍追求的“巧”相反,清代中后期词学理论家开始普遍崇尚“拙”。并且他们往往穿透唐宋人词的“巧”,而刻意发掘蕴涵其中的“拙致”。词学理论由“不妨巧”到“巧不如拙”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显示出词由音乐文学之重视音律到传统诗学之重视意境之浑化古拙的过程.从形似到神味的追求,是词“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味"范畴在清代词学中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味"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味"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味"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后,其实并未得到大量运用,而发展到清代,它成为了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味"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标树及对词味创造与生成的探讨上。上述两个维面,将"味"作为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近女词人中的佼佼者,吕碧城与现代词学的开拓者胡适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她止步于传统词学未能向前。这种遗憾,既来源于吕碧城本人的经历与所受的教育,也来源于她在词学观上的反复不定,但归根结底,源于当时社会对才女的吹捧所造成的女性心理失衡,以及女性自身因为爱情不幸而在哀怨缠绵词体上的沉溺。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阐述了清代“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产生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及它们的词学主张,从中看出它们在词学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及发展关系,说明它们都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共同为清词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对过去重视“常州词派”、忽略“浙西词派”研究评价的现象作了一定的纠偏。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阐述了清代“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产生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及它们的词学主张,从中看出它们在词学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及发展关系,说明它们都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共同为清词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对过去重视“常州词派”、忽略“浙西词派”研究评价的现象作了一定的纠偏。  相似文献   

9.
商贸英语中颜色词的结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颜色很多,它们均有相应的颜色词。商贸英语中,除了我们经常见到的red、yellow等词外,还有由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等词汇来的颜色词;除了单色颜色词外,还有合成颜色词。合成颜色词也还不止由light、dark加一般颜色词构成的合成词,其合成方式极多,构成了大自然千奇百怪的颜色,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五光十色。当然,还有一种混杂颜色词。严格地说,合成词中的“黑红”、“青绿”、“黄绿”等词也属于这一种。  相似文献   

10.
用典是辛弃疾词创作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学界对此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该文通过对稼轩词用典数量的统计分析,来探讨辛弃疾的文化知识结构,以及稼轩词用典显才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租金导向政策”看政府的“善意创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主流寻租理论在寻租活动分析中基于的前提假设和分析方法存在不完善之处,结合我国普遍存在的政府运用“租金政策”有效干预企业运行的现象,提出了政府“善意创租”的观点;阐述了在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政府实行“租金导向”政策,对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数前贤智者奉献了自己的心力以为深入思考。《正义的两面》基于作者慈继伟对正义的特有认识展开了独特论述,该著不惟在观点上,于别具一格的分析、证成之技术、方法一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沧桑无语》是作家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结集之作。本文分析了作品中所萦绕的浓重的忧患意识,认为其忧患意识具有指向现实性的特点,而且具有内涵复杂性和整体情绪积极性的特色,体现了作家的大家风范和学者气度。  相似文献   

14.
“桂林山水甲天下”诗诞生的物质基础是桂林拥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即较纯的碳酸盐岩(石灰石)和充足的富有侵蚀能力的水即含有碳酸气(二氧化碳)的流动的水;而其根本原因是桂林这块地方在内涵与本质上所具有的为别地所无或无可替代的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美质像磁场一般吸引了当时到桂林任职的像王正功一样的诸多高智商的有责任心的官员和文化名流,至于它的广为流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或许是桂林这地方民风纯朴、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大体同于中土大邑,深得那些旅桂人士的青睐与认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本质含义仍在发展深化。并仍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融合中国传统训诂学与西方现代阐释学,将作品的"文"、"词"(部分)与"志"(整体)视为一个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并进行双向互动的循环阐释,以求实现对作品部分及整体全面的透视与解析,但没有充分考虑作品存有的内在矛盾性,有可能导致其部分与整体之间不能构成一个双向互动互通的有机统一体.从这一意义上说,钱钟书在阐释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其实并没有超越狄尔泰、加达默尔等人.  相似文献   

16.
强化“问题”意识 提倡“问题”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始于问题。提倡问题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举。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创设探究问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经外贸成绩喜人,但问题多多,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业-低效益粗放式循环的不科学发展之路。只有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对外经贸进行结构调整,才能避免其贫困化增长,“中国制造”才真正跃升为“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经济学把人作为物化的生产要素,是生产财富的一种工具,“理性经济人”假设因此成为经济分析的根本假设,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被界定为经济利益最大化。然而,经济是人的经济,经济学也应是人的经济学,作为一个真实的人,除了应拥有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性维度以外。不可能排除属于伦理道德、文化习俗范畴的伦理之维,利益的最大化远不能概括人的生存和发展目标。为此,从分析理性内容入手,提出经济人假设所缺失的文化维度,确立“文化经济人”的定义。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对文化维度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朱彝尊所编选的《词综》是词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词选,它的出现对清代词风演变意义重大。它集中体现了浙西词派"清空骚雅"的词学风格倾向,并成为浙派宣扬本派词学审美主张的阵地。考察《词综》的编纂缘起及版本刊刻情况,对梳理清代词风的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