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普洱茶因其具有保健功效、口感香醇而受人喜爱,但最近市场上却出现了一些不良趋向。北京市消协与北京市茶业协会指出,目前市场上普洱茶存在以次充好、虚标年份、过度宣传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伪劣茶与近代中国茶业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劣茶与近代中国茶业的历史命运陶德臣本文论述了中国近代伪劣茶的产生原因及其对近代茶业的负面影响。伪劣茶自古就有,但直至近代才泛滥成灾,危及整个茶业,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茶叶对外贸易的繁荣是诱发因素;第二,生产系统和技术落后是伪劣茶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茶是我国贡献给人类的一种“人人服之,永永不厌”的良好饮料。在古代的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中,只有我国饮茶、种茶和会得制茶与掌握茶的有关知识”。现在,茶已是饮遍全球、广种五洲的一种世界性饮料和作物了,但溯其源,各国饮茶的风俗,制茶和种茶的技术,无不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去的;所以,国外有称我国为“茶的祖国”和“茶的故乡”之说。我国作为世界茶业的发源地,我国茶业的起源和最初传播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十分遗憾,对这个问题,过去我们研究甚少,但以讹传讹的情况却相当严重。本文针对目前关于茶业起源和传播问题上的某些错误论断,就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草此一文,希望能起一些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心静、思远、观天下,看起来像是说一个人的襟怀,但淞晨茶业,却一直把它作为自己的生产经营理念,更把它作为淞晨人的自律理念。"做茶如做人,必须以质量求生存,讲究信誉和诚信。"日照淞晨茶业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涛说。知天下之大,方知自身之渺小;知不足,方思进取,多年以来,淞晨茶业一直秉承心静、思远、观天下的理念,补正自己的不足,汲取全国各地名茶的精华,坚持做好茶,在发展过程中沉淀和总结出来的文化,为淞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因其具有保健功效、口感香醇而受人喜爱,但最近市场上却出现了一些不良趋向.北京市消协与北京市茶业协会指出,目前市场上普洱茶存在以次充好、虚标年份、过度宣传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福建展厅隆合茶业展示区的茶艺表演吸引了众多宾客前来品茶。福建隆合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大红袍、红茶、白茶、绿茶、花茶等多种茶叶生产、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隆合茶业根植于干百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精华,在传承祖辈制茶技术上,不断提升制茶工艺和品质,以自然健康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赞誉。  相似文献   

7.
在临安,有一位被人们称为“茶叶大王”的人——唐妙火。几十年来,他的香雪茶业有限公司蓬勃发展,建成了茶系品种160个,在省内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示范园开发注册品牌5个,产品打入国际、国内120家超市,年产值达700万元。他的茶企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所生产的野生茶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指定用茶。  相似文献   

8.
付坚强 《中国农史》2022,(1):117-124
自19世纪中叶起,中国茶业由垄断国际市场快速走向全面且无法逆转的衰落。对于其中所涉国际竞争、经济规律、政商关系、价格机制等前沿性问题,石涛所著《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业》在新视角与新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近代中国茶业受国际竞争、国家政治与经济规律的多重挤压,晋商作为茶业主体一直未能实现利润的有效传导及分配。19世纪中叶之前,中外贸易服务于清政府的羁縻边境国策,茶叶交易更多出于交换关系之维系,生产与销售的脱节使得国内茶商缺乏议价权。19世纪中叶之后,中美假茶问题导致中方失去了通过卖方需求端来提升华茶“价格-质量”良性互动的机会,中俄恰克图贸易中俄方却利用中方对皮毛的旺盛需求实现了产业升级。在无法参与世界市场利润分割的情况下,国内产业链条中的利润分配更加阻滞,茶商虽拥有生产垄断权但始终受政府的严格控制,更重要的是,茶商的利润率与资本积累一直没有对国内就业、劳动生产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刺激,反而通过建立卡特尔联盟将成本转嫁到组织外部,从而造成最底层茶农的贫困。此外,从世界市场与中国茶业的相对静态分析来看,经济史研究成果的最佳构想既离不开历史视角下的归纳,也离不开经济视...  相似文献   

9.
明代茶户的户役与茶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边茶易马的茶叶外销体系是以茶户的户役制为核心,从而实现对茶产区进行茶业经济统治的。本文集中考察明朝茶户户役制的基本内容、茶课及其由本色向折色的转化,并对茶业户役制的性质及影响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0.
<正>李俊龙,山东龙泰茗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地地道道的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人,1971年出生的他从小在茶树边长大,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中专毕业后,凭着对茶的痴迷,李俊龙进入黄岛区海青茶叶研究所工作,这份差事让他对茶叶有了更深的研究,也为他后来只身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李俊龙成立了龙泰茗茶业有限公司,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从零起步,通过坚持不  相似文献   

11.
仄凌 《浙江林业》2009,(5):22-23
毕业于浙农大茶叶系的方乾勇,1995年10月从13本静冈县茶业试验场进修后抱着为家乡茶业崛起施展身手的热望回到了奉化,一直从事茶叶推广工作。他跑山村,进茶园,了解到茶农生产珠茶收入寥寥的实际情况,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增加茶农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名优茶;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奉化茶叶难以在国内市场立足。自此,方乾勇与开发研制名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8-21日,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暨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成功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茶博会致贺信。他希望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并作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3.
<正>多年以来,"中国七万茶企竟敌不过一家立顿"一直被用来评价中国茶业"惨状","立顿"也因此一度成为许多茶企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茶业品牌与文创高峰论坛上,众多茶专家、茶人、茶企提出:就茶产业的条件和特色以及多元消费的内在需求而言,中国茶业更应走以"个性化、小产区"为特征的"小而美"道路。中国茶叶有600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品质特点、历史文化,但随着英国"立顿"进入中国市场,许多人认为,中国茶叶只有实现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才有可能做大做强,迅速走  相似文献   

14.
古代武夷山茶业的形成武夷茶早在南朝时期就有茶事传说,唐代就以"晚甘侯"著称于世,唐代孙樵于元和年间(806—820)送茶与崔刑部书中称晚甘侯:"乘雷而摘,拜水而和……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同是唐代的徐夤称武夷茶是"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宋代武夷茶被列为贡品,武夷山中时兴斗茶、分茶游艺,大文学家范仲淹的  相似文献   

15.
贵州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栽茶、制茶历史悠久。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省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到2000年末,全省茶园面积4.48万公顷,居全国第8位;年产干茶1.84万吨,年产值1.867亿元人民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新挑战,如何加快贵州茶业发展,搞活茶叶企业,加快茶农、茶工致富,增加税收,是我们每个茶业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十五”期间贵州茶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1、发展思路:稳定面积,适当发展,提高单产,主攻质量,改进工艺,发展名…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的三大饮料中,茶叶品牌首推英国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七万家中国茶厂在总体实力上竟难敌一家英国立顿,立顿茶业年产值相当于中国茶业年产值的七成。中国茶何时才能叫得出响当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考察日本侵台前台湾茶业的发展概况入手,把1895年前约200年台湾茶史划分为缘起、发展、停滞三个阶段,揭示了日占台湾前台湾植茶业盛衰的原因.重点对日据台湾50年这一特殊阶段茶业的经济结构与贸易作出了详细描述和独到剖析。文章以动态手段阐述了台湾主要茶种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的起源、地位变迁,分析了日本出于掠夺需要对茶业的改良及影响。日据50年,台茶贸易走过了畸形曲折的四个阶段,市场、茶种、输出量处于不同变化申。文章认为台茶是台湾经济的支柱,在国际茶市中占有特殊地位。通过研究可以对台茶历史有清醒认识,揭露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人民的剥削和掠夺,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的故乡,江西是我国的主要产茶区之一,上饶至今仍留有“茶圣”陆羽结庐种茶的遗迹,婺绿,饶绿、河红(河口红茶)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以来,茶叶生产稳步发展,已成为产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但是,我们也该看到我国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茶价持续低迷,普通茶经济效益低下,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全国茶农号称8000万经营着全国108.9万公顷的茶园,人均二分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既制约了生产,也影响了流通,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发展高效茶业,在新世纪努力开创出茶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细观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发现,截至目前,认定的五批共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茶文化系统占比最高,达14项。为什么茶文化系统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绝非偶然!我国产茶历史之久、茶产区分布之广、茶产品领域之宽、茶产量之大、茶企业数量之多,均为世界之最,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茶系统,无论是品牌、规模、品质,还是生产力、发展力、影响力,都是中国茶业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国茶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重要源点。中国茶区别于世界他国茶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坚定坚守的文化定力、创新创造的文化活力!要真正使中国茶业从"大"到"强","茶文化"这面大旗必须高高扛起。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2004,(12):41-41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茶目前雄居世界三大传统饮料之首。为了提升我国茶产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为了营造一种茶文化的氛围,在10月21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众多茶业组织联合发布了《中国茶业北京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