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品的r&d过程是产品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公共产品r8d过程中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这对我们研究公共品的创新问题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的折现金流法未考虑决策灵活性的价值,忽视了r&d投资等待的期权价值,从而低估了以r&d及技术创新投资的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实物期权理论,充分考虑了建筑业技术创新项目以后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适合分析不确定性r&d投资价值问题.并建立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建筑技术创新投资决策模型,科学有效的分析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改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在公共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本文试图运用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有关理论,以一个新的视角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进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政府主导因素影响,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在价格定价机制、投融资参与体制和内外部监管规范方面都呈现出阶段性困境,随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PPP模式为我国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创新供给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冯景  张高旗 《中国市场》2008,(26):10-11
现阶段,我国长期形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本文从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的视角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探讨,认为要重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要跳出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以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6.
苟于泉 《商场现代化》2007,(35):368-369
本文主要分析论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及其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产品有公共产品性、不确定性和外部性,并在创新过程中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产能升级。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等理论基础,以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2984家高新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13——2019年的样本数据,研究政府的科技资助带给企业创新的作用。研究说明,地方政府创新补贴能够明显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平均每单位政府研发投入,能增加企业0.248单位创新研发投入。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补贴发挥“互补效应”。所以,为了促使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政府应适当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补贴,以促进地区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吉堃 《北方经贸》2005,(7):118-11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文章结合有关理论,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产品创新是企业的生命载体,然而产品开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人员一开始并不了解自己到底要创造什么,消费者或顾客在没有想象到一种产品前,自然也不清楚他们需要什么,这就给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引入对话机制,促进消费者与设计人员的互动,更有利于实现产品的颠覆性创新,同时产品创新的公共空间,如企业内部、产业区、产业内部、大学都为产品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北方经贸》2009,(2):20-21
结合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分摊机制和决策机制的角度分析我国三农问题,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存量调整"和"增量投入"、制度创新和重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延松 《商业研究》2005,(8):153-15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加重农民负担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增收需要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制度创新,并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渠道  相似文献   

12.
王磊 《财贸经济》2007,(8):54-61
本文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解释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在威廉姆森范式扩展的基础上得出了各个供给主体的边界,认为最优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对中国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绝对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并以教育为例测算了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平均交易费用和边际交易费用,发现就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公共产品由政府部门交由私人部门与第三部门供给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杨蓓丽 《商》2012,(8):95-95
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其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而公共产品能有效供给的关键则在于公众是否能真实表达其偏好。如何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最为有效,不仅应依据效率原则使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合理的分工,也应改革公共投资及其管理方式,更应切实使民众参与到其监督机制当中来。因此,对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不足的同时,供给的结构也严重失衡:硬性公共产品供给相对较多,软性公共产品相对匮乏,一些地方在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存在严重偏差.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成因,既有供给资金来源不足的原因,也有供给政策上的城乡分割因素.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中要广泛发动农民参与,对公共产品进行合理划分,以取得多种渠道的资金来源,改变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性的制度安排,实现公共产品的城乡共享.  相似文献   

15.
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得大多数研究对其供给量及供给规模进行分析时避重就轻,转向分析公共支出的规模.并以此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规模的依据,本文从绩效预算角度出发,分析了公共支出规模与公共产品规模之间的差异,重新对公共产品的数量进行了界定,并通过理论分析与数理过程推算出公共产品的最佳供给规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创新的基本框架、具体方式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创新的基本框架、具体方式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产品是指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服务,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个特征正是公共物品的使用中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民私人财产而言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并且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根据农村公共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产品。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是以准公共产品形式存在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主要包括在性质上接近公共产品的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科技推广、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就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同时也是一种信息产品。对于信息类的公共产品,很多地方都是以政府为主体免费提供,这不仅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就不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收费转移制度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这种公共产品进行收费,为信息类公共产品的收费模式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9.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非常严重的障碍之一。原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落后,已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地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体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现状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的"私人物品"而言的用于满足农村居民社会生活共同需要的物品。按照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观点,公共产品具有两个显著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根据消费过程中的不同性质,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