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较为普遍存在的行为,文章介绍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并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实证会计领域,上市公司的盈利管理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基本手段,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削弱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动力和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塑造比较好的职业道德等等,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07年新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重大,既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同时在某些方面又给盈余管理扩大了空间。上市公司实施该准则之后,后果如何。从这个角度出发,回顾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成果,期望能对中国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朱庆林 《经济师》2011,(7):87-87,90
当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上市公司存在着较多的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行为。要解决目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促使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治理。文章在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动因以及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常用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对治理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国际化和会计方法选择空间的日益扩大,上市公司出现了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农业企业筹集资金、获取适度农业补贴,间接的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但过度的盈余管理问题会带来诸多隐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指出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农业上市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科学管理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确利用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进行了盈余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从而避免退市,规避证券市场监管。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不是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只是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动机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出发点,主要考察存在于上市公司使盈余管理现象得以发生的机理。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框架,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发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从根本上防范盈余管理问题的发生。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以及对盈余管理有意识的抑制;同时,在某些方面客观上扩大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6~2013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CFO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激发了CFO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CFO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显著,且CFO持股与正向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负向盈余管理之间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于铭阳 《经济师》2009,(12):91-92
文章研究了实施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实施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在期权计划公告前一季度,上市公司通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向下操纵盈余,在期权计划公告后存在盈余的反转;但并没有显著证据表明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了盈余。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原因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江萍  王怀栋 《经济师》2003,(8):107-108
文章分别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指出内因是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 ,但外因也为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提供诸多条件和机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了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问题及具体表现.研究结果显示,与独立上市公司相比,系族上市公司和集团上市公司倾向进行向下盈余管理,其中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最为严重.从企业集团产权性质分析,民营系族上市公司和民营集团上市公司比同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更为严重.在系族上市公司中,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这表明,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冲突会受到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而有别于普通的第一类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盈余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盈余管理的特征和实质,提出了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在此观点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和具体动机,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滨娜 《时代经贸》2007,5(9):145-146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众十分关注,希望加以治理和规范的紧迫问题.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存在的动机及方式,旨在使上市公司合理使用盈余管理,避免过度滥用盈余管理,影响投资者决策.  相似文献   

15.
刘雅男 《经济师》2011,(5):90-90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注,文章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入手,在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等方面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国际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虽然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但上市公司还会采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进行盈余操控。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加以阐述,从而有助于改善盈余管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李亮 《时代经贸》2012,(18):122-122,124
目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并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适度的盈余管理表明,公司的有关利益主体会采取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因此,这种行为已成为上市公司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从我国现实情况判断,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被过度开发,大量上市公司借盈余管理之名行利润操纵之实,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抵消了该行为的正面作用。盈余管理已是一个令全球投资者和政府关注但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遏制即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的提升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实证研究。采用扩展的琼斯模型计算盈余管理程度,然后将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前后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比较,结论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没有很好的遏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公司治理的替代机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策略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从宏观经济环境极具恶化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能够为产品竞争力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金融危机前后产品竞争能力(包括行业间竞争力和行业内竞争力)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较垄断性行业上市公司从事了更多的盈余管理,且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呈联动关系而非替代关系;行业内处于竞争优势上市公司较竞争劣势公司从事了更少的盈余管理,且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呈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经验数据,检验了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下盈余管理的差异以及盈余管理不同度量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比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其主要差异体现在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总额和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上;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有着更高强度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在应计盈余管理上则无明显差异;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两种盈余管理手段存在互补关系,而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则存在替代关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和政府的过度干预造成的,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减少政府干预是解决上述现象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