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女性是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女性劳动力的转移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和退出农业生产。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女性劳动力转移对家庭农业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力转移后,家庭农业生产存在两种应对策略:一是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实现要素替代;二是退出农业生产。家庭选择要素替代还是退出农业生产,受到女性转移距离和要素替代成本的影响。女性转移距离越远、要素替代成本越高,农户退出农业生产、农地流转的概率越大。对于未退出农业生产的农户,农业机械化是其应对劳动力禀赋变化的主要策略和实现农业增长潜在的技术路径。因此,要正确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据此引导农户做出农地流转决策,同时要推进土地规模和服务规模“双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户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2.
兼业程度、地权期待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户土地退出是城镇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兼业经营程度和农户对土地权益的期待,是影响土地退出的重要因素,且地权期待可能是兼业经营影响土地退出意愿的中介变量.为了分析兼业经营程度、土地权益期待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之间的联系,本文选择了12个可测指标,运用223个全国范围的抽样数据,在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虽然“兼业能够改变农户的土地权益意识进而影响其土地退出意愿”这一路径在统计上不显著,但兼业经营程度和土地权益期待都对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二者与退出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较大,表明它们是土地退出意愿的重要解释变量.具体来看,兼业经营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土地退出意愿就会增加0.469个单位;而土地权益期待每提高一个单位,土地退出意愿就会增加0.537个单位.  相似文献   

3.
就地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城乡统筹一体化实践息息相关,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现实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就地城镇化问题在都市边缘区更为突出,开展其相关研究尤为必要。以南昌市边缘区为例,建立农地流转与就地城镇化两个模型,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开展都市边缘区就地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1)性别、家庭年收入、种田意愿程度是当地村民农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可间接作用于农民的就地城镇化选择行为;(2)农户家庭中外出务工人数越多,留守的中高龄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越强,但却不愿放弃所耕种的土地,凸显了土地在农村的重要社会保障功能;(3)谋生能力强的农民倾向于土地流转,但却不愿意进城居住与生活,农地流转意愿与就地城镇化意愿相冲突;(4)生活环境、居住方式的改变以及农民就业生计的转型等来自城镇方面的制约,令农民对能否融入城镇生活缺乏信心。研究结论可为当地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类似区域的就地城镇化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新乡市近郊、远郊和边远三类不同区位农村地区的农户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的区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消费水平、宅基地数量和产权意识等,但不同区位农村地区的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度并不一致,其流转行为的动因也具有差异性。在宅基地流转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区位条件下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差异,建立更有效更可持续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上市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5.
推动和规范农村宅基地流转是盘活农村闲置土地的必然要求,而因流转可能导致的投机行为是一个焦点问题。农户是流转的决策主体,充分了解他们对投机的态度,有利于为防范土地投机的产生、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提供依据。本文以238户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农户对宅基地投机的态度,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投机持普遍担忧的态度,但对投机行为的辨别能力不强;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宅基地占地面积是影响农户对投机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检验农地确权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够降低农户家庭未来陷入贫困或持续贫困的概率,其间接路径是通过促进农户从事非农就业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金融可得性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中起到调节效应,金融可得性越高,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越大。对处于不同贫困脆弱状态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存在差异。上述结论对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并为评估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流转显著扩大了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控制样本选择偏差条件下均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收入水平高的农户拥有更高的土地流转率,并能通过参与土地流转获取更高的收入增长,是土地流转导致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两个直接原因。进一步地,利用基于回归的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发现,土地流转能够解释整体收入差距的8.75%,贡献程度在各种收入决定因素中仅次于村庄哑变量和教育;地区经济越发达,土地流转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越大。因此,在考虑如何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户收入时,有必要将问题的焦点从效率延伸到公平,注重对土地流转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低收入农户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金融可得性视角下的农地流转与农村居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农地流转,提高农户金融可得性能够提升农户农地流转的概率;(2)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农地转出组或是农地转入组农户的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金融可得性可以通过影响农地流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构建农地认知对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基于2019年中国西部6省(市、区)1 673户农户家庭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农地认知影响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及其差异化影响,同时采用相关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地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地流入行为的影响效应大于农地流出。由于各地政策力度和宣传方法不同,风险规避心理使得农户在流出方面存在差异化。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分别增强了农地认知对未确权组农地流出行为和确权组农地流入行为的正向影响,即农地确权在农地认知影响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因此,在继续完善农地确权政策的基础上,需要从加强多主体农地认知的宣传工作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确权促进了宅基地流转吗?——基于温州农户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温州农户的调查,考察确权颁证如何影响宅基地流转。研究表明,确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宅基地流转。异质性分析发现,确权能显著提升较年轻农户和居住在城郊农村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概率,但无法激励年龄较大农户和居住在非城郊农村的农户参与流转。机制分析表明,确权能够有效促进宅基地流转,一方面是因为确权强化了宅基地私有观念,提升了农户流转意愿;另一方面,是因为确权让农户更可能获得农房抵押贷款,拓宽了使用权流转渠道。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对交易标的物进行产权界定能够起到激活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的作用,但在落实这一政策时须考虑农户异质性带来的效果分化,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宅基地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出现了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户的分化.本文基于对淄博市淄川区的调查研究,构建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家庭、承包地利用现状三方面研究农民土地退出的意愿.通过对模型的计量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农户的分化,在承包地有偿退出意愿上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户的区别,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4年、 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截尾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市场参与影响及土地转入对该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能够激励山区农户参与农业市场,即互联网使用能够解决山区农户市场交易的信息成本过高的问题,从而激励山区农户积极参与农业市场交易。(2)土地转入使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参与农业市场的激励效应得以实现,土地转入使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激励效应得以实现的作用比参与农业服务市场的作用更大。(3)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参与农业市场的激励效应具有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平均教育水平较高、无外出务工行为的山区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的激励效应更大,对家庭平均教育水平较低、有外出务工行为的山区农户参与农业服务市场的激励效应更大。促进山区农户积极参与市场,有必要推进山区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建立依托互联网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山区农村互联网技能的劳动力差异化培训、适度推进山区农地的规整流转。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一些地方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农地规模经营就是规模越大越好、土地流转期限越长越好,忽视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忽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阶段性特征,不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十分不稳定的现实,不顾土地流转需要遵循的市场化规律,用行政力量强行推动农地大规模流转经营。甚至把引导城市工商企业下乡大规模圈地作为招商引资政绩,且不论转入方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意愿,有没有条件经营农地,一律敞开大门,来者皆纳,不设资质,不限规模。此举堪忧。  相似文献   

14.
钟菲 《价值工程》2015,(7):319-320
本文以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在土地流转意愿上的差异,并找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现土地流转的不同动力与阻力,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加稳健标准的OLS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了土地征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征地补偿对于居民消费影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土地征用对补偿占家庭消费比重较高,家庭收入、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低的农户消费有负向影响;对补偿占家庭消费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高的农户消费有正向影响。这说明,对于家庭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低、对土地依赖性强、征地相对较多的农户,征地会减少其消费。相反,对于家庭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高、对土地依赖性较小、征地相对较少的农户,征地会增加其消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和莱芜市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中农户农地抵押融资方式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农地流转体系的完善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户选择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具有促进作用,而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和现行禁止性法律具有制约作用,收入水平和社会资本对农户传统融资方式影响显著。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相关农地抵押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地经营权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德宏州为调查地,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探索推进德宏州农地流转合理有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土地流转依法、合理、有序进行是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关键条件。建立市场化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条件。要建设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就需要完善土地价格机制,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土地纠纷调处和仲裁机构,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蔡安宁  冯健 《城市发展研究》2018,(6):120-126,134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安徽阜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公式,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灵活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农户个体偏好和家庭特征不一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较大的差异。(2)农户对城镇生活不确定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因素。对就业、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和生活成本的顾虑,使得农户不敢轻易放弃宅基地。(3)农户对宅基地的乡土情结、宅基地资产性价值日益凸显和农户心理预期偏高也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长效机制,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户的个体偏好并分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农户行为、宅基地流转、土地流转意愿这三个方面来对其对宅基地流转意愿价格的研究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作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