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公平问题逐步上升为突出问题。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上升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也会产生障碍。本文利用1994年到2010年全国分东中西部地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但是西部与中部差距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探讨收入分配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中部各省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度量,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紧密关系,应从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中部地区的城市群或城市带;促进第二产业尤其是新型工业发展;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三大产业均衡协调发展等方面缩小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1979~2009年的面板数据,在运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检验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不存在门限效应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可行广义最小二乘进行估计。结果发现,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且是稳健的,但扩大的程度因所用数据的时间长短而异;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系数的符号和大小都因数据的时间长短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山东省2000-2012年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线性面板模型。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认为,城镇化与地方政府行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作用,合理的城镇化政策以及地方政府正确的经济行为都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工业化却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需要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我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借鉴Haskel和Slaughter(2001)中将贸易因素看做内生变量的研究方法考察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我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问题提供了一种经验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部11省(区)2005-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分析,结论表明滞后一期房价对当期房价存在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次之;经济增长对房价存在负向作用,城乡固定资产差距次之。最后,对稳定房价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我国1996-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和经济增长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总体上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有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与城市扩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城市扩张为中心的\"急速城镇化\",导致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造成耕地资源过度耗费,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和生态的安全。当前中国的城市扩张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主导,而财政分权对当地政府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在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拥有强烈的城市扩张冲动。论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财政分权\"对\"城市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省级财政收入分权对城市扩张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省内财政支出分权同样对城市扩张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改革以来,个人所得税制经过了一系列调整,目前已经建立起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体系。基于MT指数,测算2003~2019年征收个人所得税前后的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及差值,结果显示,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运用2003~2019年面板数据验证了个人所得税再分配调节功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和个人所得税差距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收入结构影响了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在不平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应健全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收入分配体系,运用数字经济技术提高征管水平,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差距现象越来越明显。收入差距会使经济发展遇到障碍,并影响社会稳定。本文选取了2006-20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了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并对缩小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8~2009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入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规模、组成、变化以及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采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将每年的收入差距分解到各个收入成分的贡献,并发现与其他收入形式相比,财产性收入分布的基尼系数是最高的,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迅速扩大,这一现象值得重视。本文还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分析,发现财产性收入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2000~2009年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选择恰当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Spatial Panel Model)实证研究本地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以及相邻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本地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取决于城市化进程的不同政策路径选择;省际间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的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受到临近省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收入分布的收入差距扩大成因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核平滑化的半参方法估计了1987年、1996年、2004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布曲线,并且基于收入分布又进一步分解了导致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劳动者的劳动力特点的普遍变化,如劳动者教育水平的提高,行业、职业分布的变化;二是对劳动力特点回报率的变化,如教育回报率的提高,各行业、职业回报率差异的扩大等。本文发现后者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规律与结构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23年间北京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演变规律进行分析,侧重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三个层次,并在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基础上,对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研究认为,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差距较小—差距扩大—差距稳中有降;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存在,但以1993年为节点,之后出现大幅度上升态势;2003—2007年,居民收入差距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但降幅不大。对收入差距内部结构的分析显示,23年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小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魏翔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2):106-114
随着后工业化进程加深,闲暇活动对经济体的影响愈加显著,本文将闲暇引入基于创新的增长模型并利用近20年的OECD国家跨国面板数据,指出闲暇时间和不平等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健康而积极的闲暇可经由闲暇的积极效应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建设后工业化社会或和谐社会过程中,在不损害效率(保持一定程度不平等)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健康的闲暇安排即可以弥补维持高效率所引致的个体效用损失,还可以保证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初次分配扭曲、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差分广义矩、系统广义矩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初次分配扭曲、城市偏向的财政再分配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城市偏向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是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应该通过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扭转科教文卫、福利保障支出的城市偏向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Maria-Pia Victoria-Feser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statistique》2000,68(3):277-293
Income distribution embeds a large field of research subjects in economics.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how incomes are distributed among the members of a population in order for example to determine tax policies for redistribution to decrease inequality, or to implement social policies to reduce poverty. The available data come mostly from surveys (and not censuses as it is often believed) and often subject to long debates about their reliability because the sources of errors are numerous. Moreover the forms in which the data are availabe is not always as one would expect, i.e. complete and continuous (microdata) but one also can only have data in a grouped form (in income classes) and/or truncated data where a portion of the original data has been omitted from the sample or simply not recorded.
Because of these data features, it is important to complement classical statistical procedures with robust ones. In tis paper such methods are presented, especially for model selection, model fitting with several types of data, inequality and poverty analysis and ordering tools.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Influence Function (IF) developed by Hampel (1974) and further developed by Hampel, Ronchetti, Rousseeuw & Stahel (1986). It is also show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al UK and Tunisian data, that robust techniques can give another pictur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equality or poverty when compared to classical ones. 相似文献
Because of these data features, it is important to complement classical statistical procedures with robust ones. In tis paper such methods are presented, especially for model selection, model fitting with several types of data, inequality and poverty analysis and ordering tools.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Influence Function (IF) developed by Hampel (1974) and further developed by Hampel, Ronchetti, Rousseeuw & Stahel (1986). It is also show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al UK and Tunisian data, that robust techniques can give another pictur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equality or poverty when compared to classical ones. 相似文献
18.
Competitive pressures on China: Income inequality and migr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ow would perfect competition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China?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integrate the two main stream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 namely the functional and the personal income approaches. First, using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China comprising 30 sectors and 27 provinces, marginal productivities are used as competitive commodity prices and factor rewards. Second, the rewards are imputed to households using their compositions in terms of persons and factor endowment entitlements. The ensuing distribution is contrasted with the status quo. Less skilled labor would stand to lose and, therefore, inequality would mount. Skilled workers, managers and technicians would move from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 to Eastern China. These flows would be more than offset by a flow of unskilled labor from Eastern China to Central China. Our finding that Eastern China has too many unskilled workers, relative to the competitive benchmark, suggests that the Harris–Todaro mechanism operates in China. Competition would change the predominant nature of inequality from the rural–urban divide t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cial classes. Moreover, the existing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inequality would evaporate.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减贫、增收和再分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良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8)
本文使用2003~2006年覆盖全国30个省区的微观面板数据,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减贫、增收和再分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农合的减贫效果明显,不仅能在农户层面上显著降低贫困发生概率,而且能在省区层面上显著降低贫困率;新农合能显著促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农民增收,但需要有利的外部经济环境作为支持条件;新农合能显著降低村庄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但对省区范围内的农民收入分配状况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收入差距研究的计量方法——基于分布函数的半参数化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分解方法的最新研究强调描述整个收入分布,并且对收入分布的变化进行分解,进而得到各个统计量的分解,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显示收入差距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哪些收入群体中。本文着重介绍了两类对收入分布函数进行成因分解的半参数化方法:一类是Lemieux及其合作者们发展起来的权重重置法;另一类是Machado和Mata首创的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