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分析水质型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准则,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结构的水质型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混沌遗传算法和投影寻踪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模型,并以昆山市为例,评价其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昆山市2012年、2014年和2020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均为良好,2025年为优秀,与实际情况及规划目标相符,说明该指标体系和投影寻踪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泗洪县创建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洪县是江苏省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一,尽管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沛,但仍存在诸如用水浪费、水质恶化、缺乏科学有效的统一管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分析了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泗洪县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增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动力、推动建立全社会节水参与机制为目标,贯彻落实中央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应用社会群体经济、社会和行动利益分析的方法,基于不同社会主体节水驱动因素视角,从政府、用水户、供水企业等不同层面分析各类群体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动力,明确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重点应围绕激发用水户、供水企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动力,进一步推进水价和水权制度改革,建立稳定增长的节水资金投入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激发各主体的经济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持久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类型界定与投资主体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天华 《水利经济》2009,27(5):34-37
为了理顺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资金渠道,根据《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中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采用项目区分原理与方法,界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的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对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与市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中的事权与责任进行了划分,明确政府和市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四平市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吉林省四平市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制度的性质和管理要求、法律法规层级两种角度设计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框架,并结合四平市实际,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四平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框架,以期为提高四平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王雪  方国华  李鑫 《水利经济》2020,38(5):30-35
根据节水型社会的含义和昆山市建设进程,构建包括综合指标、工业节水、节水管理、生态环境、生活节水、农业节水和创新性工作7个方面21个指标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体系,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为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及指标参数具有模糊性的特点,结合序关系分析法和模糊物元法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模型,对昆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昆山市2014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整体上处于良好向优秀转化阶段,2017年处于优秀阶段,但有的指标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序关系分析-模糊物元模型能够显示单个指标的分异信息,应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民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阳  杨小柳  冯喆 《水利经济》2011,29(2):6-11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过程。针对目前我国的决策环境,为降低制度安排的实施成本,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民意进行了研究。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按千分之一的比例,对农村居民的节水意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80%以上的受访者有节水意愿,但其中相当多的人认识不到当地严重的缺水和水质恶化状况;受访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均为农村居民对节水认识的影响因子,三者之中以文化程度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评价对于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评价方法,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分别利用逻辑框架法和指标评价法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了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2年多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用水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公众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襄樊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但资金投入没有完全到位,管理机构改革涉及面广,后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9.
分析江西省萍乡市供用水现状,对萍乡市水资源进行二次供需平衡计算,并对萍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效果进行预估。预估结果表明,萍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在节约用水、提高区域水安全保障程度、维持水生态平衡以及为全国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等方面均有可能取得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1.
依据多年实地调查资料,在对大汶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为主导,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保障,以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大汶河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并从开源节流、污染防控、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及投入运行机制与水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实施对策,旨在为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分析了水价对南京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以及南京市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提出了适应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水价管理建议:建立农业用水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加强对工业自备水源企业的监管;加大公共供水企业成本约束;审慎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3.
结合统计分析及实地调研,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分析着手,对通州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及整体用水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通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存在差距。实地调研分析认为,制度建设、工作机制、统计、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节水力度及工作成效。最后从落实属地责任、完善统计考核工作、推进网格化执法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通州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从农业远郊区县向现代城市副中心的转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节水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节水农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低层次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田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上,而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针对区域水资源特点与节水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与措施,并展望了未来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经济增长速度和用水量增长速度,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划分为4组,运用LMDI乘法模型将用水量变化分解为投资强度效应、投资效率效应、经济规模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研究发现:各组及各省市自治区用水量变化及驱动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是用水量增加的首要和次要因素,投资效率提高和投资强度下降是抑制用水量增加的首要和次要因素。因此,各省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节水政策,提高节水意识,提升投资的绿色化,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最终完成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重点领域合同节水管理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国玉  赵倩  许峰  靳顶  李舒 《水利经济》2018,36(5):61-63
以2015年数据作为基准年数据,依据《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的约束性指标,评估"十三五"期间高效节水灌溉和工业节水方面的重点领域节水潜力。根据重点领域的节水潜力及成本估算进行节水市场需求测算,分析近期合同节水管理发展前景和主要方向,提出2020年的合同节水管理市场需求预测及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决策。  相似文献   

17.
梅冠群 《水利经济》2016,34(4):47-50
水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我国水安全面临挑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效率偏低、水污染加剧、水环境破坏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总钥匙是"节水",水安全治理的源头也在"节水"。从水安全与节水的关系分析入手,提出节水是我国水安全基石的观点,并分别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三大领域对节水的重点任务进行研究,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灌区补偿机制、农业水价改革、工业项目水资源论证和用水定额管理、与节水挂钩的领导干部考评体系等若干重要制度,把节水工作落至实处,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数字金融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带来新机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用水强度,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降低用水强度,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的抑制作用具有产业结构升级的单一门槛效应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因此,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促进节水社会建设;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掘节水潜力;持续提高技术创新,加快提升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