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入分配理论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与新古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分配理论和新古典分配理论虽然都论述了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分配形式,但在研究视角、价值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才是真正科学的分配理论,才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生能力指数构建分析框架,分别探讨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新古典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以中国的现实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分区域进行经验分析,结论均为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才是影响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类型.以1978年~ 2013年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无论是固定工资的情况,还是预期工资增长的情况,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更适用于中国,因而未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重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结合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特点,对我国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现状和分配政策的演进进行分析,能够提出今后的发展路线应是继续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缓解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生产与分配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组重要概念。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根源就是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而这种扭曲的收入分配关系反过来也影响了生产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重温并重视马克思关于生产与分配的理论,对于破解当前的收入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收入差距现已成为一个凸显的世界性问题,作为最发达的美国因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发经济危机并向全世界扩散;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收入差距扩大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自拔;多数转型国家也为收入差距扩大而困扰.所有这些国家呈现出来的收入差距问题的背后都有自由市场或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阴影.这意味着当今现实对经济学理论或收入分配理论提出新的要求.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强调收入分配实际上是以要素“地位”为根据并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体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新解释,或者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收入分配研究新范武.  相似文献   

6.
财富生产是收入分配的基础,劳动者是财富的生产者,也应该是财富的享有者,劳动贡献是否得到有效奖励应是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在对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分配关系的研究中,既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共性,又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区别。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适合中国实际和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是一项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人们从事劳动必须要进行选择和从人们从事投资也必须进行选择两个方面来论证按资分配收入是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8.
收入差距现已成为一个凸显的世界性问题,作为最发达的美国因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发经济危机并向全世界扩散;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收入差距扩大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自拔;多数转型国家也为收入差距扩大而困扰。所有这些国家呈现出来的收入差距问题的背后都有自由市场或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阴影。这意味着当今现实对经济学理论或收入分配理论提出新的要求。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强调收入分配实际上是以要素"地位"为根据并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体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新解释,或者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收入分配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卡莱茨基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出发,提出了垄断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基于有效需求理论阐述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继承卡莱茨基经济思想的卡莱茨基主义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强调收入分配是总需求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并逐渐发展成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的标准范式之一。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制度要适应经济增长体制”等经济思想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卡莱茨基主义经济增长模型也可以用于研究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体制,但应注意结合经济实践对其进行优化;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只有不断发展,并应用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大体经历了探索期、转变期、关键期、成熟期和发展期几个阶段。唯物史观的确立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分配思想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由否定到肯定并扬弃是马克思分配思想形成的逻辑前提。实现经济范畴内涵的超越是马克思分配思想的产生的必要环节。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分配思想产生质变的理论节点。探究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可以使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分配思想的认识,正确运用马克思分配思想指导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分配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