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理论是购买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国所用本国货币和在美国所用美元等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的货币,都进行了购买力平价计算。根据世界银行计算的结果,199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是2.1:1,再以此为基础推算,2001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是1.98:1。 相似文献
2.
3.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界限检验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采用界限检验(bounds test)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进行经验分析。与协整检验不同,界限检验具有直接检验变量间长期相关性的优点,而不管各相关变量是零阶单整、一阶单整还是混合形式,不必预先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对人民币兑德国马克、港币、日元和美元四种名义汇率的界限检验,本文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得到部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兑港币汇率的走势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而人民币兑德国马克和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不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似文献
4.
结合购买力平价的外汇期权定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际金融研究领域中,汇率风险的防范一直是个极为重要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汇率作为外汇的价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两国货币交换的比率,客观上使一国货币的价值通过另一国货币表现出来,而在一国范围内货币是没有价格的。其次作为一种价格指标,它对经济活动中的其它价格变量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它可以使国内价格与国外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门限模型拓展了基于“宾效应”的PPP方法,并实证研究了富裕程度、经济自由程度、贸易成本及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对PPP与汇率背离的影响。研究表明:(1)富裕程度与贸易成本是解释背离之谜的关键因素。(2)PPP与汇率背离程度随人均GDP的增长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3)将“宾效应”描述为倾斜的“微笑曲线”能更好地刻画价格水平指数(PLI)与人均GDP关系的阶段性特征。(4)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及以后的低估程度平均约为18%。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的统计结果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国际可比的购买力平价(PPP)测度工业化发展状况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三部门宏观经济模型框架下, 论证了消费与投资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 2011年轮 ICP分项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了基于 PPP的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新指标体系。通过对全球七大区域 175个经济体和 12个最大的经济体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后发现:工业化进程与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而与人均实际经济资源占有量呈正向变动关系;高收入经济体普遍有着相对较低的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和较高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和人均实际 GDP两种口径下,测算的工业化水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于恩锋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6,13(2)
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逐渐具有了市场基础。2015年11月人民币加入SOR对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使用2005—2015年数据测算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双边汇率决定中的有效性,同时测算对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半衰期,结果表明:人民币与印度卢比、韩元和南非兰特的双边汇率支持弱购买力平价成立,但半衰期存在差别;强购买力平价没有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8.
世界银行于2007年12月中旬和2008年2月底分别公布的2005年全球ICP项目初步报告和最终。数据显示,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3.45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汇率的42%,并据此调整了中国GDP总量和人均GDP。新公布的结果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国价格水平、基于PPP的GDP和人均GDP等指标,较深入地剖析了数据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小锋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6)
本文采用外生结构突变下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和传统的检验方法,比较研究了东南亚七国或地区的实际汇率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发现东南亚七国或地区的实际汇率是带有结构突变的退势平稳过程,外生结构突变条件下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背离是短期的:但在不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蒙特卡洛模拟实验表明前者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0.
对应用购买力平价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济比较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不少国家、区域性组织及国际组织都在探索国际经济比较问题,并形成了具体的实施办法。1968年,联合国统计机构开始组织并实施的“国际比较项目”,采用购买力平价比率来计算各国GDP。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多个阶段的工作。我国在这方面也已有所发展。然而,目前购买力平价法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探索如何克服应用购买力平价法的局限性,无疑对于我们参与国际经济比较大有裨益。购买力平价法所谓购买力平价法就是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统计计算,找到不同国家间货币的实际对比关系,以比较各国… 相似文献
11.
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修正--中国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蒙代尔-弗菜明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会使一国经常账户恶化从而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中国自1994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而经常账户却是持续顺差,在利率不断下降条件下,资金大量流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这些显然有悖于蒙代尔-弗菜明模型。本文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更符合中国现实,并给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动态表述,然后对传统的汇率货币模型进行修正,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与汇率之间关系。最后本文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国际收支平衡线进行修正,并运用修正后的M-F模型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扩展现有Johansen协整回归模型,允许协整回归模型的系数具有时变特性,并且利用切比雪夫时间多项式来模型化时变系数,提出一个能够捕捉平滑时间转换的时变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此外,本文还构建了一个用于检验Johansen非时变协整作为原假设的似然比检验,并推断其渐近服从卡方分布。最后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时变系数协整回归模型检验了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及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存在时变协整关系,但系数的符号与理论预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资本管制有效性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利率平价框架下考察了近十年中国资本管制的效力。我们采用比较类似金融工具在国内外市场的收益率、检验未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偏差的平稳性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尽管资本管制的效力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但境内外美元利差的持续存在以及未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偏差的非平稳性仍然足以证明中国的资本管制基本有效。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在盯住制框架下确保了汇率稳定和一定的货币政策自主性,并且使未来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可以渐进地推进。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问题的重新研究——基于结构突变检验与变结构协整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LM结构突变检验以及Gregory-Hansen等变结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7月,第二次发生在2006年12月。LM检验显示,发生了结构突变的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仍为单位根过程,意味着某些经济冲击确实对数据生成过程(DGP)产生了实质影响。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在未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样本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但在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两种变结构协整方法都支持购买力平价成立。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a number of issues relating to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 of transition economies of the former soviet bloc.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critical overview of the various methods available for calculating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 and discuss how useful they are likely to be for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 Amongst our findings is the result that the trend appreciation usually observed for the exchange rates of these economies is affected by factors other than the usual Balassa–Samuelson effect, such as the behaviour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of the open sector and regulated prices. We then consider three main sources of uncertainty relat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model, namely: differences in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differences in the econometric estimation techniques, and differences relating to the time‐series and cross‐sectional dimensions of the data. The ensuing three‐dimensional space of real misalignments is probably a useful tool in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a possible misalignment rather than its precise size.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BEKK-MGARCH模型建立了中、美、日三国的实际均衡汇率方程和方差方程,对1994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实际均衡汇率及其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国家的实际均衡汇率受其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不同,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还受到了美元和日元实际汇率的影响;中美、中日、美日之间的联动关系存在显著的ARCH和GARCH效应。 相似文献
17.
ARIMA融合神经网络的人民币汇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志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6)
本文在深入分析了单整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与神经网络(NN)模型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ARIMA融合NN的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充分发挥两种模型在线性空间和非线性空间的预测优势,即将汇率时间序列的数据结构分解为线性自相关主体和非线性残差两部分,首先用ARI-MA模型预测序列的线性主体,然后用NN模型对其非线性残差进行估计,最终合成为整个序列的预测结果。通过对三种人民币汇率序列的仿真实验表明,融合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包括随机游走模型在内的单一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从而证实了融合模型用于汇率预测的有效性。这一结果也表明,人民币汇率市场并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设,可以通过模型对汇率未来走势做出较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8.
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基于三部门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将经济系统分为非出口部门、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构建了三部门的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模型。对中国“八五”及“九五”期间的各地区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八五”及“九五”期间,我国出口贸易对国内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且工业制成品出口通过提高或有效利用本部门的要素投入和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出口部门(包括初级产品出口部门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之间的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生产率差距存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陆前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
在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下,可以确定最优汇率水平及汇率水平的调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要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的汇率目标应由人民币对美元稳定转变为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确保人民币币值的总体水平稳定。实际上,参考篮子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弹性将显著增加。央行应逐步放宽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货币的波动幅度,人民币汇率最终将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发挥汇率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