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05-2013年中国服务业500强为样本研究了服务业500强企业的空间分布、企业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计量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大企业分布与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大企业的要素集聚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加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14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服务业集聚进行研究,采用莫兰指数对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各地区的集聚模式进行分类,通过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各变量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服务业在各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东部地区大多属于高值—高值集聚或者高值—低值集聚,西部地区多为低值—低值集聚或低值—高值集聚模式;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高新技术产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对服务业集聚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转换区域分布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实证方法对影响中国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集聚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集聚区域不同,且部分服务业不存在集聚特征。并指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服务业发展可以提高区域服务业集聚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高、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空间集聚对本地与邻近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多样化空间集聚对本地和邻近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则不显著;(2)中原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扩散效应”大于“极化效应”,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3)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能够推动绿色技术进步进而提升中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基于此,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推动集聚实现绿色技术效率增长等方面,提出了中原城市群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持续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工业制造业分工细化及服务外置化趋势的不断强化,产业融合度高、辐射强度大及集聚效能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功效及推动效果日益增强。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融合、空间重构演化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驱动力及作用机制为切入点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构区域空间可以深入探讨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地理的影响力及辐射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中国的21个城市,使用区位商指数的方法测算了生产者服务业在我国城市中集聚的程度,并从整体层和地区层两个层面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城市集聚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生产者服务业呈现明显的城市集聚现象,但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资源特色。直辖市中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科研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者服务业在东部沿海城市集聚度较高,而其他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并没有形成集聚优势。因此,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不同的城市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促进生产者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年~ 2013年中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考察了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与变动趋势,以及金融集聚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金融服务业的基尼系数和空间基尼系数逐年上升,出现了向核心城市集聚的趋势,但集聚程度仍然低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本地市场效应在金融业重新定位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市场化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东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出现了向经济发展较好、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定位的态势,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业主要在区域行政中心集聚.  相似文献   

11.
理性主义决策观——决策应当依赖于人的理性、理性的决策优于非理性的决策——是应当为我们所坚持。理性主义决策观与非理性主义决策观贯穿于人类历史。我们应当倡导理性主义决策观,它有利于个人的成功、组织的成长,同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定,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了行为金融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对储户面临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行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能够加剧危机的扩散.因此,要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消除存款人对银行的猜疑及不信任.  相似文献   

14.
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但是,管理也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变革也可能将企业引入误途。要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对管理的变革和对变革的管理。组织的生机来自于对管理的变革,组织变革的效益来自于对变革的管理。变革的管理要重视“5W1H”的设计、实施与平衡。  相似文献   

15.
人本管理认识误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对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盐分重视,但无论在理论研究上或是管理实践,对人本管理的认识都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误区的探讨,澄清对人本管理的认识,以期推动人本管理在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词汇的意义是在具体的心理活动内容与方式形态里产生的,因此研究词汇必然要从翻译心理的角度去做深入剖析。从翻译心理的角度来研究词汇习得过程是词汇学的必然,弄懂词汇的心理表征及其可变性、词汇心理表征与心理词汇,以及词汇心理表征与翻译心理的关系,必将对词汇习得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图书馆的继续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忽视专业发展。高校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确立接受继续教育的观念;继续教育的目标;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在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实用主义哲学价值观的影响下,强调理性,在研究方法上则偏向于基于事实基础的理性实证方法,在技术和手段的层面上充实并完善着公共政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研究的范式似乎脱离了现实,已经很难适应实际生活中的政策需要,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另一种价值判断,即公平正义论,它强调的则是道德伦理和规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狭义上的协调博弈一般是指不对称支付型协调博弈,它有多个可帕累托排序的纳什均衡.本文提炼了协调博弈的一般模型,梳理了猎鹿博弈、弱链博弈等经典的协调博弈类型,总结了协调问题的本质特征,重点关注了协调中风险占优和支付占优选择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实验研究中利他偏好、沟通、博弈成本、领导权、激励以及学习和适应性动态等实现支付占优均衡的途径,展望了协调博弈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宁可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2):95-96,F003
由广东商学院出版基金赞助、广东商学院金融学系教师宋建军撰写的《经济增长的梯度分析》(以下简称《梯度》)一书已于1999年8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中一些对现实的某些经济现象所进行的经济学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