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冯璐 《中国市场》2013,(28):34-35
代理成本来自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代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企业的运行发展,而此问题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尤为明显。本文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视角,以国有IPO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国有企业因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完全分离带来的代理问题,并提出政策性建议,从股权制衡、股权激励以及薪酬激励方面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优化国有公司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众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不同的理论成果。委托代理理论是多元化经营动因的理论之一,本文将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出发点,从管理者角度探讨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深层动机,并从所有者角度探讨该理论视角下企业多元经营的弊端,即代理成本问题,最后从企业所有者角度探索如何有效建立一套代理人管理机制,保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代理问题的报酬激励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燕 《财经论丛》2003,(2):79-84
现代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离”,导致了企业的代理问题,如何实现企业经营(代理人)与股东(委托人)利益一致,激励相容,是解决代理问题的关键。本论述了代理问题的类型、企业经营长短期行为的报酬激励方式与特点,说明如何通过报酬制度的设定对经营行为进行约束,协调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冲突,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4.
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认为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本文利用1997-2003连续7年派现的22家公司做样本,分析其代理成本特征。研究发现,除了股权结构特征外,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高管持股比例、主营业务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同较低的代理成本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量国有资产在"内部人"的控制中流失,引发了人们对委托代理问题的思考。本文探讨了在外部环境不成熟的条件下,从企业内部通过财务代理人对经营代理人的监督与合作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制的最优状态及优化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不同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委托代理模型阐述了委托代理制的最优状态,指出追求最优状态的关键在于降低代理成本,并结合现状提出了降低代理成本、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7.
代理成本理论最初是经过研究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而形成的,随着理论的发展,代理成本理论逐步扩展到用于研究所有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行为中。基于我国内部控制概论,通过尝试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分析在银企借贷关系中存在的两方面委托代理关系,即银行自身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这两组代理关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会给银行带来了相应的信贷风险。因此,提出减少这两方面代理成本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即银行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信贷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持续关注和评估借款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从而达到促进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经营负债可以抑制公司代理成本、降低经理人日常消耗的自由现金流以及具有传递公司信号的功能,从而发挥经营负债的公司治理效应,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9.
第三类代理成本是由于第三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而产生的,即企业内部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因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成本。在明确第三类代理成本涵义的基础上,通过阐释第三类代理成本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影响,并按照降低代理成本的要求、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提出了规范相关制度、完善组织机构、设计控制指令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方式及将内部审计机构纳入经营管理者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1)
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条件下,这种契约关系赋予代理人经营管理企业的决策权,代理人的经营管理活动并不完全受控于委托人。因而,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成为企业代理成本问题存在的依托。代理成本理论页正是基于这种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成为了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