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回顾2008年全年房地产市场特征 (一)房屋价格涨幅回落 各类型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逐步回落.2008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出现近10年来首次下跌.跌幅逐月加大,房价下降城市的数量逐步增多。2008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7%.涨幅比2006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分别同比上涨7.07%和6.2%。  相似文献   

2.
王莉莉 《魅力中国》2010,(35):107-107
近年来,各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呈持续高速上涨态势,房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政府实行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下,全国房价依然快速上涨。针对目前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情况,本文着重分析了房价上涨如何影响着居民的生活,阐述了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提出了抑制房价上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于翘首期望房价下跌的中国居民来说,现实无疑是残酷的:据中国发改委日前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持续上涨的房价不但没有出现下降,而且继续攀升:今年前4个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涨幅在6.0%左右波动,其中,4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而且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向为民  李娇 《改革》2012,(6):127-132
选取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1998~2009年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考察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宏观经济和房屋抵押效应控制变量,利用房屋租赁价格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产权导刊》2011,(2):33-35
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 新华网1月17日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报告显示,2010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比上月)上涨0.3%,已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2010年中国为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出台多轮房地产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房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1999至2009年的中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GDP、货币供应量M2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卡尔曼滤波对其估计和分析,分别得到了以上因素对房价影响力的动态特性。由此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货币供应量是长期内影响房价的两个主要因素,前者对房价的影响稳定而后者的影响波动较大,此外GDP是另一个对房价影响稳定但影响力稍弱的因素;在2009年中国总体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货币供应量对房价的影响强度明显超过了其他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香港《大公报》8月15日】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遏制房价上涨趋势。其成效到底如何?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深圳、大连、北京等城市房价依然呈现上涨态势,房价下降的城市只有上海,降幅为2.8%。  相似文献   

8.
赵灵  关蕾 《特区经济》2005,(10):303-304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升周期形成,尽管政府相应的出台若干政策,仍然没有抑制房价上涨的步伐。有调查显示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其中沈阳、南京、重庆3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位居前三位,分别高达19.2%、17.7%、15.6%。全国房屋销售、土地交  相似文献   

9.
随着主要城市房价的不断上升,买房难成为热门话题,房价走势预测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四川省为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采用GM (1,1)模型对房价走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房价依旧可能呈上涨态势,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川省商品房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竣工房屋造价对房价的影响最为显著,地区生产总值、竣工房屋面积和土地购置费用等因素对房价也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3%,一些重点城市房价涨幅甚至超过了1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把房屋价值纳入消费者效用函数,在最优消费与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房价波动对微观家庭财富配置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机理。用2000~2006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2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预期房价上涨会使消费者在本期家庭财富配置时增大房产部分的比重,但房屋的财富效应并不显著,短期内甚至会挤出消费。长期来看,房价上涨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而短期内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作为市场供求作用的信号,地价与房价反映了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关于房价和地价的关系一直是各方争论不清的问题,至今未有定论。本文以2002-2008年厦门市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厦门市房价与地价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不超过一年的时段),地价决定房价,地价上涨引起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影响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房价和地价的历史信息对地价有显著影响,而且房价的影响作用要高于地价自身。本文也据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调查显示,2006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领先全国。这是自2005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开始公布以来,北京房价连续上涨的第15个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热钱流入与我国房价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做出了分析。首先,验证了热钱流入规模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之间的关联;然后,考虑到房价上涨包含持久性和暂时性两种类型,利用HP滤波方法将其分解成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进一步研究热钱和房价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能够引起热钱流入,反过来热钱流入能够引起房价上涨;对于其相互作用机制,我们认为,房价上涨的趋势引起热钱流入,而热钱流入引起房价上涨的波动。这意味着,我国应该加强监测房价波动,稳定房价上涨趋势,以防止由此引起热钱流入进而对房价波动产生影响,最终避免对宏观经济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5.
一、呼和浩特房价逆势上涨因素探究(一)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首先对2005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一季度的呼和浩特市住房销售价格指数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得出呼和浩特房屋销售指数为含有多结构突变的平稳序列。7年间房价变动经历了六个阶段:1.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呼和浩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增长缓慢;2.自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呈缓慢下降趋势;3.自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增长加快;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区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每平方米房屋销售价格从2000年的1450元,上涨到2006年的2196元,今年1-5月进一步上涨到2344元。房价的不断上涨,牵动着老百姓的敏感神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当前房价?我们认为,至少需要回答房价水平是否合理、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其未来走势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贷款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业的持续升温,央行已出台并发布多项政策进行调控,但部分城市的房价依然飞速上涨。本文从分析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入手,对巨额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检验了银行贷款与房价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的大量信贷资金投入.是推动房屋销售价格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指出目前商业银行需要注意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张益丰 《山东经济》2008,24(2):28-33
中国的房地产销售价格将在未来几年时间内保持上涨趋势,文章利用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房地产销售价格和经济发展、居民人均收入以及土地拍卖价格等变量加以实证分析,指出单纯依靠降低土地价格来遏制房价上涨政策是不可行的;提出加大农村投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少地域之间的经济差距等一系列能够平抑房屋价格快速上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房子的报复     
国家统计局6月10日公布了5月全国大中城市房屋销售状况,一个明显趋势是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挫,但房价继续上涨,只是涨势有所放缓。数据显示,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4名,涨幅比4月缩小0.4个百分点。国外有媒体称,房价连续第12个月同比上涨,使投资者更加担心中国政府短期内不会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各盟市房价收入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10年年初开始,中国的高房价就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关注。2010年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从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来看,2010年许多大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都超过了30%。2010年7月"宜居城市研究室"第五次发布数据《中国城市房均价排行榜》(单价: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