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山东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周期性的宏观波动,并呈现出规律性特征。对山东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宏观经济波动的基本原因和规律性,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经济下滑和非正常波动。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进入上升期以来,国民经济遭遇第一个景气波动并进行新一轮宏观调控。同时,又面临着石油价格不稳、贸易摩擦加剧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使这一年的政策选择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3.
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一个以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政府组织中晋升激励体制的周期性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成因,中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晋升体制周期”和“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这推翻了学界“宏观调控是经济周期的应对手段”的一贯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以刻画这一逻辑。进一步的经验实证支持了上述逻辑。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的产权改革以适度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将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中国第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进入上升期以来第一个景气波动和新一轮宏观调控后的第一个年份。在此年份,又面临着石油价格不稳、贸易摩擦加剧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使这一年的政策选择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经济结构失衡的影响与宏观调控的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总量问题中包含着结构问题,总需求过度扩张和经济增长过快主要是投资过度扩张和工业过快增长拉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只有以协调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适当加强结构性调控的力度,才能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防止经济运行的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6.
宏观调控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对经济运行变量进行部分调整,而常态化宏观调控则将这种调整固化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这几年的国家宏观调控实践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长波动而常态存在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保证经济持续较快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谢荣全 《中国招标》2006,(1M):20-25
政府从事宏观调控是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但需要我们清醒看到的是“问题(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干什么)与解决问题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同时产生了”。虽然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产生了,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之间如何沟通以至和谐?会不会发生断裂?断裂后怎么办?也就是说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是一种客观必然,是各种类型国家都具有的共同职能。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有效的自发性调节机制,其主要功能有经济利益的调节、信息传递、激励以及竞争,因此被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克服经济周期性波动、社会总体运行失衡、垄断、环境污染以及社会分配不公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而市场机制的这种缺陷就成为国家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的主要动因,宏观调控职能也就成为现代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之一。市场机制自身具有良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了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中国的宏观调控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一直在艰难探索之中。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审时度势,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是中国经济能否走出困境,实现真正复苏的关键所在。该文在对我国历次宏观调控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理性分析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出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总有涨跌,是为客观规律,关键看能否通过适当调控实现平稳过渡。8月份的国内CPI大幅回落至4.9%,说明宏观调控已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经济的短周期波动并未就此而结隶,经济的未来走势依然令人担忧,可有一点绝对不会改变,就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势。  相似文献   

11.
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其实现在看,通货膨胀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去年8月起,已经连续八个多月超过6%,今年一季度达到8%。防止物价过快增长任务较艰巨,政府宏观调控不得不面临一个难题:是保增长还是保物价?“先谈增长问题,我们以前提出两个概念,即现实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现实增长率是指我国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而潜在增长率是指剔除经济增长波动因素,我国可以持续达到的资源环境等客观所能允许的增长率。当现实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时,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当现实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会引发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的本质:反经济周期宏观调控是建立在经济运行的周期假说上的。经济运行的周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山客观因素决定的,如风调雨顺而农业大获丰收、因自然灾害而农业减产等;另一类是山人类行为引起的,如消费过旺或不足、民间投资过旺或不足等等。宏观调控就是对波动周期实行逆向调节的政策,从而试图熨平周期的峰谷。我国在努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意在实现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宏观调控的目的亦是为实现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经济周期波动既同总供求密切相关,又和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这两个结构密切相关。自94年开始,国内经济学界还出现一种新观点——低效型通胀——它暗示着经济效率(微观效率)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这里,我们只说明总量波动过程:当经济运行处于高峰附近时,一般表现为:D>S 商品总需求大于商品总供给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谷-谷”划分法,以经济增长率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将中国从1952年至今的经济增长划分为十个周期,并对各类型经济周期的波动特点、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增加了我国经济运行成本,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和浪费,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的增长与波动——以美国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美国“新经济”的经济周期问题。我们强调增长和波动的联系,通过研究增长来把握波动。我们的分析表明:如果不考虑制度的作用,那么经济表现出波动的特性,就一定包含了由消费、投资所引致的凯恩斯循环。经济会不会波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此的话,第一,经济的波动就与创新有着极大的关系。第二,经济的波动还与产品的耐用特性有着极大的关系,即是说,经济中耐用品的比重越高,经济的波动就应越剧烈。我们的分析补充和完善了既有的论述。另外,我们还给出了其它一些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潘璠 《首都经济》2005,(1):70-72
200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宏观调控。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判断要建立在这个大背景下 判断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趋势,不能脱离全国的大背景。200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宏观调控。为此。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判断要建立在这个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国家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过半年多的宏观调控,我省经济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全面、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对于引导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粮食价格数次波动。每一次波动的宏观背景因素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都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粮食价格变动的影响基础上,探求如何立足于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利用宏观调控手段稳定市场粮价。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崔友平 《山东经济》2005,21(1):5-11
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思想: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经济周期,积极驾驭和主动利用经济的周期波动,上台阶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上台阶的地区不平衡布局等内容,充分体现出从客观经济规律出发,积极驾驭和主动利用经济周期波动的科学态度。这一思想,是对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揭示邓小平“上台阶”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从而找出熨平我国经济周期的经济政策。重温邓小平“上台阶”理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确立经济周期意识;加强对经济周期的调控和利用;加强对经济周期的预测;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宏观调控是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法律手段、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其自身缺陷,市场经济会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象,这种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会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协调运作,通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达到计划之目标。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20.
<正> 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9.6%,明显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0.5%至11%的水平。如果考虑到由于去年非典因素的影响而基数相对较低,这个数据似乎已经明显显示出宏观调控已见成效。随着各种的数字公开,人们开始担心经济增长的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宏观调控是否有些过度,是否加大了硬着陆的风险。我们认为,这样的担心没有必要,国内消费职显地回升可以有效地抵消投资回落的波动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